从中华文明的源头汲取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的力量
张连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联系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是中国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宝藏,也是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源头活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无数治国理政资源,中国拥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本质上是有最深厚、最悠久、最丰富的文化资源支撑。政协委员要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一体多元的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演进历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这正是厚植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意义所在,也是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意义和着力点所在。
中华早期文明就有了先贤治国和协商民主的文明形态,这对于当下专门协商机构树立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团结思维,对于文明竞争、制度竞争提供了根源性话语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协商民主的丰沃土壤,也是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文明基因”。人民政协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协商文化,让政协委员能够更广泛、更务实、更充分地协商资政,视野更开阔、思考更深入、对策更精准,这也得益于中华文明的滋养。
张复明(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山西省委主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我们的文化自信根植于中华文明的古老性、原生性、连续性、包容性。其一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本土原发、内生发展。其二是中华文明的早期发轫、先行开化。其三是中华人类史、文明史绵延不断。因此应当在常规的中华文明特质的表述中,在“多元一体、兼收并蓄、延绵不断”之前,增加一个“原生早发”特质。
对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掘、普及与传播,一要深化考古工作。继续推进文明探源工程,密切学科协同,加大重要遗址的发掘力度,同时,考古与传世文献、历史传说相结合,创新应用“二重互证法”。二要活化展览展示。加强重要遗址博物馆与考古公园建设,提升公众考古参与度,加快文物数字化步伐,拓展考古研学旅游活动,在丰富鲜活的历史场景中更好地展示早期文明成果。三要强化国际交流。增加遗址考古国际合作项目,提升国际性考古学术会议的层次与频率,讲好外国人能听得懂的中国文明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增强考古学国际话语权。
发自「今日水木 on M2011K2C」
--
修改:singleboy FROM 111.197.112.*
FROM 111.19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