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殖民越南半个世纪
去中国化才叫成功呢。
可惜现在国际国内都默认承认,甚至把越南去中国化的成果当成了圭臬不敢碰之分毫。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近年来,西方学界推出了一批中国西南边疆史研究成果,比如纪若诚《亚洲边疆:清代中国云南边疆的转型》、乔荷曼《云雾之间:中国在贵州的殖民,1200—1700》与《西南边疆的合作与反抗:18世纪初清朝的两线扩张》、戴沙·莫滕森《中国统治下香格里拉的历史:滇西北藏区的记忆、认同与控制权争夺》、埃洛伊塞·赖特《重写大理:建构帝国的边疆地区,1253—1679》等。虽然这些成果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相关研究,但其浓厚的“去中国化”倾向必须引起重视。
: 在叙事模式和观点方面,尽管此类成果同样关注中国历代王朝的西南边疆治理以及边疆与中原地区的文化和民族交流等问题,但其主体叙事却是中央对西南边疆实施“殖民扩张”“资源掠夺”“文化覆盖”“记忆清除”。这些假借“全球化”口号而表现出的“去中心化”“弱国家化”倾向,看似充满“人本主义”的脉脉温情,但事实上是将古代西南族群塑造成“逃避国家统治”的“自由”之民,将古代中国的西南边疆治理和民族融合视为一种民族“征服”和民族“压迫”。
: 在史料选择方面也同样存在“去中国化”倾向。学术观点应建立在对多边史料进行综合、客观、准确辨析的基础之上。然而,部分西方学者一方面强调重视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非汉文”或“非中国”档案文献;另一方面却无端质疑汉文史料的可靠性,而且从研究内容来看,其汉文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有所不逮,由此出现了将《华阳国志》译为《中国与外国的记述》(An Account of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这类让人哭笑不得的错讹。“视角”与“能力”的双偏差,极大弱化了研究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 ...................
--
FROM 36.15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