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的骨头都是战俘的,说这个没意思。
【 在 djshaofei 的大作中提到: 】
不同渠道的说法
石峁,陶寺,齐家,马家窑,乃至红山,仰韶都没问题
基本上都是O系和汉族东亚人群是一致的
二里头没有发掘到带骨头的贵族墓,暂时不讨论
唯独殷墟的结果,一直语焉不详
周应该没问题,但是报道不多
有科研团队在做曾侯墓葬,进而阐释姬姓的族源特征
网友有个意见我觉得在理,不如去长平之战死人堆离测赵国乱葬坑的DNA数据,那应该是周朝主流子民的代表性样品。
以下是付巧妹的发言,这个小姑娘好厉害,这么年轻就崭露头角
付巧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项极其复杂,需多学科领域一起长期探索的重要工程。作为自然科学的前沿领域,古DNA研究对于探源中华文明的特殊意义就在于,可以从分子层面直接去观察过去文明或文化下人群的遗传历史和亲缘谱系。可以通过提取良渚、陶寺、石峁等早期文明遗址人骨遗存里的古DNA,分析这些人群的遗传特点,厘清这些人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互动细节,以及在更大的时空框架下去探索这些人群更早期的来源和传承关系,从而探讨我国不同文化区域中心人群的发展脉络,他们的互动可能带来的技术交流和文化融合,这些都在不同层面直接影响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方向。
2020年,我们课题组通过对我国南北方近万年人群的规模性、系统性古DNA研究,发现中华族群的演变和欧洲是不一样的,欧洲人群9000年以来出现了多次大换血,而我们中华民族至少在9000年以来,人群主体基本上是相对连续传承的,而且以台湾少数民族为代表的南岛语族跟8000多年前福建地区的人群同源。也就是说,我国9000多年前的古南方人群和古北方人群,经过不断的双向迁徙和基因融合,基本形成了现在中国人群的遗传结构。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发现之一、被誉为“中华文明前夜”的石峁遗址,是我国龙山时代晚期到夏早期规模最大的古城之一,其人群来源一直备受关注。今年,通过对石峁相关文化人群的线粒体DNA研究,我们发现石峁人群主要起源于本地的仰韶文化人群,以古北方人群成分为主导,同时,石峁人群和周边人群有非常广泛的互动交流。这些研究从侧面支持了不同文明有不同发展历程的观点,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以及中华文化到文明发展的延续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
FROM 101.8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