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完全是史盲误解。
明的漳州一口,是用来管理的,所谓月港督饷馆,隆庆年的关键是放开了私商,船引制度是为了收税,并且限制对日本倭寇的贸易。这种制度根本阻碍不了沿海各地的贸易活跃。此外,当时还是15xx年,国际贸易需求量本来就不那么大,只设一口管理虽然有局限,但也是应运时势。
满清的13行才是真正的一口通商,因为其对人民对外交流管控极严,基本控制在几个垄断牙行手里,即便这些牙商,满清还奇葩的要求实行保甲制,进行严格的人身管理。更有要求洋商来华,不得学习汉语。各种骚操作目的就为了严格限制中外交流。在这个比隆庆年晚了200年的近代大时代,真tm的滑天下之大稽。
何况,闭关锁国我早就论证了,主要在思想、文化控制,贸易方面,有哪个皇帝不想赚钱?明清海贸交易量都很大。,这方面根本就不是“闭关锁国”所指的意思。文化、思想控制方面,你哒清的锁国更是没得洗,跟明朝形成了鲜明对比。
【 在 bjmvi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哈哈,你个明吹史盲暴露了。明朝没叫 一口通商 是因为明朝海禁200年,本来一口都不让洋人靠岸啊。到了隆庆年间才用船引制度开放了福建漳州一处通商口岸,英国船想在广州靠岸结果还打了一仗,直到打完了明朝都以为英国船是葡萄牙的,这就是你所谓的开放的大明?人家乾隆好歹知道英国都打到了印度法国发生大革命了。
:
--
FROM 120.24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