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 测太阳太阴之视径 八法
月距离人近,日距离人远。先得月之视径,及其视差,才可求日之大小远近。所以先求月之视径,
视大小之度在瞳心之视角,角之度分,即对弧之度分。
人目在大圆之心(或在地心,或在地面,现在这里不区分,不烦别论)。则天上度分,为目所定视大小之度分,
所以论日月视径,都用周天度,例如说半度,说30分,就是周天的1/720。
第一法 古用壶漏法(西土厄日多国人所创)
从午正初启流,至明日午正,权其废水,得重若干。然后等候月初升启流(原用壶原水),
升竟则停,权其废水,得重若干。然后用三率法,先水若干,得96刻;后水若干,得几何刻分,
为月径全升之时,再用三率法,得为全周之几何。古亚利古以此为1/720,约为29分59秒,
古依巴谷定为33分14秒,加白蜡定为36分。
以上三术未定太阴最高低自行近远,数多不合。又水漏法参差的原因很多,难于切准。或者用
沙漏自鸣钟,其定太阴升降与此同法。
以下诸法测日多通用
第二法
后来的历家称太阴出入升降,舒极无恒或经 时不行(太白升降有时迟至一刻不见运动),或俄然陨坠,
此皆清蒙之气所为。则清蒙之气之中,不可以行定时,以时定径。更立法植物为表,或版或墙,
在目之南,表之西际以当午线。目在表北,依不动之处,候月之西周至于午线,便须启流(或水或沙,
或自鸣钟),等候体全过午,止流。考之得时,得度,与前同法。
第三法
上法测用月午。可免清蒙之气差。然而月行自有疾迟,以时定径,也不能得到其实经度。
第谷别立一法,两人用两象限仪,等候月正午,同时仪器测。一个测其上弧距地平若干,
一个测其下弧距地平若干。两数之较,为月半径。
如总积6300年,为万历15年丁亥,在其本地测得上弧距地15度20分,下弧距地14度40分,
其较34分,为目之似径度分。

--
FROM 1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