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恒星
测恒星法第一 一章
凡治历,以七政纬度分为本。想知道七政经纬度分,以恒星度分为本。想观察恒星,得其所居定处,
必用测星之法。
测星之法有三:
1. 用太阴。用太阴的方法,令太阴居太阳与恒星之间。早测,则太阳未出,先测星与太阴
之距度。太阳出来以后,即测太阴与太阳之距度;晚上则太阳未入,
先测太阳与太阴之距度,太阳入地以后,测太阴与星之距度。各以两侧合推之,
得恒星度分。
2. 用器。器是水漏、自鸣钟等,一切定时之器。细考恒星过子午线时刻,并测其高。又别求
太阳所躔本度,因得恒星经纬度。
3. 用太白星。所谓用太白星,与之前太阴法略同。早上先测恒星与太白之距,
然后测太白与太阳之距。晚上则反过来。也以二距推得恒星度分。
问:此三法那个哪个好用?
答:太白最好用。用太阴是古法,有三个未尽善的地方:
1. 太阴之体大,欲测其中点很难,欲测其边也不容易。
2. 本行很快,先与太阳同测;然后再与恒星同测,两测之间,所得时刻又自有行度分。
3. 太阴有视差,早晚间高度越小,差度越多。
用器是近世之法,如果人器俱精,多能巧合,顾其用法繁细,而又多风尘寒热之变,也难保其必合。
如果用太白,也是近岁之法,较前二法更胜,其体小,测以窥筒,则全见之;行度迟缓,两测之间,
迁变甚小;又视差绝微,通无乖误之缘。
测法说:午后太阳未入,得一起见到太白时,即测其两相距度分。器,用纪限大仪,一人从通光定耳
中窥太白之体;一人从通光游耳上取太阳之影;然后数仪边两距,即日星之距。同时用浑仪,求其
出地平上之两高弧,及其距赤道之两纬度。然后于日落后,看见恒星,再依前法求太白于恒星之距度、
及其两高弧距赤纬度。加上两测相距之时刻,推两测间太白经行分秒,加减之,即得三曜之各定度分,
即得太白左右,太阳与恒星相距之定度分,既得此行所躔赤道经度。又先已测得距赤纬度,因此推得
其黄道经纬度。
又用此一星偏测余星,其经纬度分就都可以得到了。
西土士第谷,七八年间精习此法,度越伦辈,每连日比测,又早晚并测,必求太阳与太白晚测所居高、
所居纬度、及离地远近。比次日早测所得,一一符合才算结束。为何?
高度相同,则视差也相同,以东补西,以太白居中,左右测恒星太阳之距度,必用两测:一求太白距太阳,
一求太白距恒星。然而需要连日比测,需要早晚并测,是想用相等之视差相补,可不论视差。这是简法。
现在不用此比测并测,或早或晚,一测即得,所以称为独测。此则必论视差本法。
求太阳经度
万历10年壬午,西2月26日申初2刻,第谷用纪限大仪,测太白太阳之距,得46度10分30秒,
有用浑仪测得太白在赤道北15度24分40秒,此时太阳在地平上15度10分。太白高48度30分
(二测也用浑仪,或象限仪),因考太阳经度,查本表得娵訾17度49分42秒,是其实躔。
而今求视躔,于法减太阳之东西查2分11秒,为在本宫17度47分31秒,其视经总度得348度47分30秒,
(总度都从春分起算),然后查本表得其纬度分。依法以视差相加,得视纬偏南4度52分15秒。
再有太白前见测视纬度及与太阳相离经度,则得所求二总经度差如下文。
求太白高下视差(从地半径所得,故为高下视差)
欲推太阳与太白之经度差,必先求太白之东西视差。然而太白之视差有二:一为高下差;一为东西差。
又先从高下差,以得东西差。

【图1】
如图,太白居本天为甲,地心为丙,地面为乙,成甲乙丙三角形。
然后引长甲乙至丁,从丙作丁丙垂线,成乙丙丁三角形,此形有乙丙为地半径全数,丁为直角,
乙内与乙外两角相等(乙内是丁乙丙角,乙外是甲乙戊角,乙外是太白高之余角),依三角形法得
丙丁线为66262(全数10万)。
又甲丙丁三角形内,甲丙线为太白离地心,其相距以地半径为度,得815为半径全数,又先有丁直角、
及丙丁线,即推得甲小角2分48秒,为太白之高下视差。
求太白东西视差(即经度视差)

【图2】
既得高下差。因以之求东西差(也称为经度视差)
如图,甲为天顶,也就是地平辛壬之极。巳庚为赤道,其极为乙。太白在戊,其高下视差为丙戊弧。
即有甲乙戊三角形,其甲乙为地平赤道两极之差,于本地为34度05分15秒,是其北极出地度之余弧;
戊甲为太白出地平高度之余弧41度30分;乙戊为太白在赤道北纬度之余弧74度38分20秒。
以曲线三角形之法,因其三边求其角,得本三角形之戊角为9度48分。
又于视差内,丙向丁作垂线,成丙丁戊小三角形,有丁直角,有戊锐角,又有线所得丙戊视差弧2分48秒,
依此用曲线三角形法,得其两角与对角之一线,可推得其余边余角,得所求丙丁线32秒,为太白之经度视差
(丙丁线小圈弧也与黄道平行)。
求太白与太阳经度差

【图3】
视差既定,求经度差。
如图,甲为赤道极,甲乙、甲戊都过北极之大圈弧,乙为太阳,丁为太白,乙丁为两视处之距弧,
丙乙、丁戊为各距赤道之度。
即成甲乙丁曲线三角形。今欲求甲角,以得赤道之经度差丙戊。依前法用三边求角。
三边中,甲丁为太白距赤道之余度,甲乙为太阳距赤道之纬度带一象限,乙丁为二测之距度。
即三边具备而因以求得甲角,知太白离太阳之赤道经41度54分58秒,再加太阳之视经度
(从春分起算为348度47分30秒),及太白之视经重差(所谓重差,一是黄道经差32秒,一是赤道差30秒),
则自春分起数减周,得太白所在为实经30度43分30秒(加减视差讫,乃得实经)。
求毕宿大星赤道经度
本日戌初初刻,测毕宿大星。其西距太白30度59分,其赤道纬15度36分,太白高27度30分,
在赤道北15度25分10秒。今求两距之赤道经度差。

【图4】
如图,丁戊为赤道,甲为赤道极,乙为太白,丙为毕大星。甲乙为太白纬度之余弧,甲丙为毕大星纬度之余弧。
依上法,得甲角32度11分06秒,这是两星之经度差。
又依此时刻,定太白之本行,为当日合行57分,先后两测间得8分18秒,以之加太白之实经度,又以后测
之高下视差,再用前高下差图,求得3分45秒,以求东西视差,又再用前东西视差图求得2分07秒,
以之减太白之实经度,共得春分至太白之视经度30度49分41秒,以加太白距毕大星之视经32度11分06秒,
得此星离春分63度00分47秒。
--
FROM 1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