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一年,敕命沈德潜作《三希堂歌》。
沈德潜诗中有这么几句:
东晋至今十六代,离合聚散同烟云。
太清楼空几泯灭,宝晋斋废疑沉沦。
这个“太清楼空几泯灭”,应该指的是北宋皇宫内苑藏书的“太清楼”;宝晋斋是米芾的书斋,曾经收藏了谢安、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作品。
从典故来看,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这诗是乾隆朝作的,雍乾时代都有不少文字狱。著名的“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案,发生在雍正八年,据乾隆十一年也就16年。从字面来看,清风翻书也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下子成了灭门大案。乾隆前期暂时停止了文字狱,但是后来搞得比雍正还夸张。而且就是这个沈德潜,也是乾隆朝文字狱的重要当事人。因为编诗集把钱谦益放第一个,乾隆说他“老而耄荒”,竟做出“非宿昔言诗之道”之举,谕令南书房诸臣删改重新锓板以刊行。沈死后,又命令两江总督高晋查他的藏书,末了“夺德潜赠官,罢祠削谥,仆其墓碑。”扒坟掘墓,差一点挫骨扬灰。
“太清楼空几泯灭”这句,是不是当时就让小心眼的弘历记在心里,不怎么痛快?我个人感觉,恐怕是难免的。
--
FROM 5.1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