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把牙兵镇兵代换成有军事义务的公民,
他的行为就好理解了,
藩镇就是城邦制的雏形。
所谓牙兵跋扈,选帅逐帅,
在军事mz制当中就是个常规操作。
只不过没有上层建筑来指导这些军汉,
不但被当权者利用,还被泼脏水背骂名。
如果中原地区从宋代开始就是一个强大的城邦+贸易联盟。
现在山河四省可能就是最发达的地区了。
记得晚唐五代时期魏博这几个藩镇的军民生活水平好像比其他地区好点。
以下为转载:
安史之乱以后,被招安后叛军占据的藩镇,老百姓生活居然过得不错。
这些藩镇力量相对弱小,知道朝廷认为他们是眼中钉,所以与当地土豪结合,不敢太过盘剥百姓。
河北三镇的军人在若干年时间里在当地结婚生子,和当地百姓彼此联姻,已经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
以魏博镇最著名的魏博牙兵为例,魏博牙兵一共有八千户,注意,是户不是人,世世代代都是牙兵,而这八千户牙兵也世世代代居住在魏博镇中心魏州(今天河北大名县),大家想一想,真定作为河北第一大城,算上城外也不过三十里;魏州只可能更小。
而魏州又有世代居住在此的八千户牙兵,可以说这八千户牙兵把魏州城周边的农田都垄断了,他们都是拥有几十亩土地的小地主。
如果魏博镇的节度使敢横征暴敛,那么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这八千户牙兵。
感觉魏博牙兵就像是武昌起义后的汉军,虽然有本能的诉求和热情,但是没有上层建筑的指导,
所以他们只能是换帅逐帅而已,
最终后来魏博镇牙兵果然被节度使出卖,被内外勾结全部杀掉了。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在总结河北三镇问题是就坦言,河北三镇问题不仅仅是藩镇军人的问题,而是河北三镇的军人和当地人联合起来对抗长安的问题:
三镇之祸非师不土著之患,正师率土著之为患也。
而朝廷对于自己直接控制的藩镇就没那么好客气了,白居易就曾经提到过唐代中枢直辖地区老百姓生活的困苦:
至胥吏追征, 官限迫促, 则易其所有, 以赴公程。 当岁丰, 则贱价半粜不足以充缗钱; 遇凶年, 则息利倍称不足以偿逋债。丰凶如此, 为农者何所望焉。而唐僖宗朝宰相卢携也明确谈到在唐朝中枢能直接控制地区,遇到灾年,朝廷不但不赈灾,反而加紧催逼:臣窃见关东去年旱灾,自虢至海,麦才半收,秋稼几无,冬菜至少,贫者硙蓬实为面,蓄槐叶为齑。或更衰赢,亦难采拾。常年不稔,则散之邻境。今所在皆饥,无所依投,坐守乡闾,待尽沟壑。其蠲免馀税,实无可征。而州县以有上供及三司钱,督趣甚急,动如捶挞,虽撤屋伐木,雇妻鬻子,止可供所由酒食之费,未得至于府库也。或租税之外,更有他徭。朝廷倘不抚存,百姓实无生计。
--
修改:mbug007 FROM 211.88.2.*
FROM 21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