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曲贡遗址是在公元前1750至公元前1500年左右,
曲贡人已掌握了较为成熟的冶铜技术,曲贡文化遗址也出土了一些小件青铜器,例如1990年9月15日中午,曲贡文化遗址的下层文化层中出土了一枚铜镞(长3.7、宽1.4厘米,厚不及1毫米),铜镞出自103号探方,埋藏在12号灰坑内。这枚铜镞是一件狩猎用具,呈形体端正扁平,叶形,短铤,形体端正、左右对称,边锋微弧,刃缘锋利,表面带有铜锈。
铜镞送交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研究室进行了鉴定,经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测定,显示铜镞为锡铜合金,含锡12.51%,含铜83.67%,属于配比相当规范的青铜。同时进行的金相观察证实,铜镞为铸造青铜组织。冶金史专家对这枚铜镞最终的鉴定结果是:铜镞系以铜锡合金铸造而成,原料为冶炼所得,不是自然铜。
青铜镞的发现意义重大。首先是它的时代与中原夏文化和早期商文化相当,但这肯定不会是西藏地区开始使用铜器的时代,应当还能追溯得更早一些。其次是铜镞为消耗品,以铜铸镞表明当地当时的青铜冶铸业已有了相当的发展。其三是铜镞合金成份配置合理,表明当时已有较为发达的冶金科学理论。其四是铜镞形态较为原始,遗址上还见到形状相同的玉镞,表明它应属当地产品,不大可能是传入品。据此可以初步推定,大约在距今4000年前后,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开始跨入青铜时代。
--
FROM 111.3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