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就这样了,东汉就搞尚书台内廷秘书架空三公,就和明初的内阁制差不多。只是这个废黄地,黄地一懒内廷就变成宰相了。
后来黄地又想懒又想不被架空,就搞出一套把建议起草和复核批准分开的方法,弄出中书门下来互相制衡,这就和明朝后来内阁与司礼监的配置没什么区别。
再后来发现这样容易撕逼,干不了事,又尝试缩小决策规模甚至集中全力。
明朝这些制度没什么新鲜的,都是历史不断重复而已
【 在 Dhyanacap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内阁制挺先进的,内阁制里面的宰相和内阁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如果想行使权力需要司礼监配合,更需要皇帝信任和六部配合,
: 宰相制就不一样,可以直接指挥六部办事
--
FROM 106.3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