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冒襄、董小宛、孝庄为康熙生父母的辩析
康熙生世成谜,在清代近代早就有野史记载、民间传闻。那时并没有什么基因标记证据,也没画像比对引发猜测。
最主要野史传闻,其起因其实有些荒谬,误将栋鄂氏董鄂妃与董小宛牵扯一起。满族栋鄂氏董鄂氏与汉族董姓,因一个"董"音字相同而附会成故事。
这故事发展到最后,关键环节就是有孕在身董小宛入宫后,变成顺治宠妃董鄂妃,让顺治喜当爹。于是冒襄与董小宛就成了康熙亲生父母。
一些文章如《冒襄与董年是康熙亲生父母》之类,从各种史料乃至诗文细节中去断章取义、附会强牵。他们发明事实、制造历史兴趣,比善于制造文字狱的康麻子、弘历还热烈。某种意义上,也算狠狠地报复了文字狱大发明家康熙玄烨。
现代基因标记提供硬证据,爱新觉罗家族与康熙一系帝王及冒襄本人画像上有巨大差异和各种相似,又提供软旁证。甚至雍正与冒襄通过传世书画提供的丝藕联系,也造成孙儿肖祖弱证明。
甚至董小宛并非康熙生母的考证,也不足以削弱改变冒襄是康熙生父嫌疑。
冒襄如果是康熙生父,董小宛即使不是康熙生母,那也是关键中间人物。
于是顺治康熙乃至延伸到皇太极三朝的明末清初时代,满清宫廷内另一个颇有神秘性关键女性苏麻喇姑也出场了。
董鄂妃与董小宛相关联处在董字,苏麻喇姑与董小宛关联处在侍女身份与"苏″字乃至″姑″字。
董小宛原籍姑苏,入宫后各种原因成了刚生下就抱出宫的幼儿康熙保姆,与做过康熙奶妈的曹寅母亲孙氏相伴。于是,这个″苏麻喇姑″,就成了那位姑苏来的姆妈董小宛。
同为侍女身份的苏麻喇姑,一直伴随的是布木布泰我孝庄。做过妾侍的董小宛,一直关联着冒襄。
作为中间人物,在冒襄与孝庄之间,成了最合适的信息沟通牵线搭桥任务执行者。
明末清初战乱,才名艳名冠绝当时的董小宛被掠、被半送半掠、辗转入宫都有很高概率。
但她入宫后还能辗转变身成董鄂妃之类顺治宠妃,就毫无可能。多年后还要凭借宫中宠妃身份携带有冒襄基因的受精卵,让顺治喜当爹,这难度冲突天际完全天方夜谭。
但如果只是她入宫后成为大龄宫女,取代或与孝庄身边原有的苏麻喇姑,有时二而一,有时一而二。
概率却很大,难度并不高。
尤其的,这个结果也许甚至并非她本身在时代大潮下随波逐流、风云变幻中夹缝里求存时被动造成,而是幕后历史大玩家主动安排下创造出的一种可能选项,一条事先预备的早有长期布局规划的成功操作。
可能吗?
有可能的。
基因标记证据明确,顺治康熙期各种反常也非常明显,两者构画了康熙亲生父母存在嫌疑。
而孝庄是其生母,有相当高概率。证据比较明确,逻辑相当合理。
即便他生父是谁还难以确定,但他生母是孝庄,比起史料中所确定的他即位前就死掉的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来,概率反而并不低。
特别是如果一切是幕后历史大玩家长期布局下有所安排后的产物,概率就极高。
冒襄与董小宛这一对康熙生父母嫌疑组合,冒襄是玄烨生父的概率,同样远高于董小宛是其生母的概率。
董小宛是康熙生母的概率,甚至是所有嫌疑可能性中,操作难度最高,成功率最低,概率最小的。
引入董小宛,甚至其实只是为了将冒襄拉入玄烨生父嫌疑名单、视线。排除董小宛后,甚至不影响冒襄是康熙生父的概率,只有更好的掩盖真相效果。让人错觉只要明确论证了董小宛不是康熙生母,冒襄也就是无关人,进不了审查视野。
基因标记证据的客观存在,冒襄与康熙雍正疑似祖子孙三人组合的各种诗书文字、画像、零星史料证据,都可以直接让冒襄是康熙生父这一结论,证据比较明确,逻辑比较合理,概率真实存在。
但是,冒襄与孝庄为什么能牵扯到一起?
最关键还在于冒襄及其家族真实情况!
他们与孝庄都是蒙古族蒙元后裔,而且冒襄与冒氏家族真实民族成份真正身份,是比孝庄更高贵的孛儿只斤所谓黄金家族忽必烈汗皇族后裔分支!
--
修改:zxq1974 FROM 111.43.26.*
FROM 111.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