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羽覆灭是否促进了曹魏代汉
这个很容易理解吧,就想刘裕北伐、平卢循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一样。
不过司马攸那个,司马炎应该很容易控制吧,毕竟他已经是皇帝了。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关羽覆灭是否促进了曹魏代汉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Jan 28 21:21:22 2013), 站内
:
: 司马昭伐蜀主要是为了代魏,但因为钟邓之争搞得不太好,没赶上就挂了
:
: 司马炎伐吴主要是为了压过其弟司马攸,排除司马攸对皇位的潜在威胁(伐吴之年司马
: 攸在服丧,无法挂帅)
:
: 这是最近看书看到的
: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 曹操在掌握大权、统一北方后迟迟未代汉,估计有两大原因:
: : 一是担心刘备、孙权自外部趁势侵扰,内部反对势力起兵响应,威胁到
: : 曹魏的统治。
: :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23.112.163.*]
--
FROM 221.219.65.*
国本之争,齐王党和太子党争得还是很厉害的,武帝自己自然不怕,可是他不可能不为司马衷考虑吧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很容易理解吧,就想刘裕北伐、平卢循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一样。
: 不过司马攸那个,司马炎应该很容易控制吧,毕竟他已经是皇帝了。
--
FROM 111.194.208.*
司马炎得位不正,司马攸是继承的司马师
而司马师才是嫡长子,因为死的早才传给了司马昭,
司马家最重礼法,而在礼法上这种情况下司马昭的地位类同“居摄”
按说身后应该还给嫡长系,但他没有,虽然嘴上说过
司马炎是在这种情况下改朝换代的
因此一直很忌惮司马攸
直到设法排除司马攸,灭吴成功后,才给自己这一系稳住皇位积攒了足够的政治资本
后来强令司马攸出藩,引发廷议内争大爆发,为八王之乱埋下伏笔,正是这一问题的反映
晋武帝一朝,这个问题的后果最严重,反倒是所谓武帝生活作风之类的问题都是无足轻重
——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很容易理解吧,就想刘裕北伐、平卢循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一样。
: 不过司马攸那个,司马炎应该很容易控制吧,毕竟他已经是皇帝了。
--
FROM 123.112.163.*
文帝说过,天下是景王的天下,也说过位子要传给桃符之类的话,对比一下他死的时候和王太后死的时候的表态,虽然肯定有私心,但我觉得应该还是有国赖长君的考虑,毕竟差着十几岁,司马昭也不一定就是完全因为私心而传给司马炎
司马攸也算不错了,位极人臣,虽然心里憋屈吧,可他除了政变又能咋办,政变,他哥会允许他活到能威胁司马衷的时候么……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司马炎得位不正,司马攸是继承的司马师
: 而司马师才是嫡长子,因为死的早才传给了司马昭,
: 司马家最重礼法,而在礼法上这种情况下司马昭的地位类同“居摄”
: ...................
--
FROM 111.194.208.*
他儿子倒是积极参与八王之乱了
【 在 greenroot (三棵麦*//*折磨内心的各种等待) 的大作中提到: 】
: 文帝说过,天下是景王的天下,也说过位子要传给桃符之类的话,对比一下他死的时候和王太后死的时候的表态,虽然肯定有私心,但我觉得应该还是有国赖长君的考虑,毕竟差着十几岁,司马昭也不一定就是完全因为私心而传给司马炎
: 司马攸也算不错了,位极人臣,虽然心里憋屈吧,可他除了政变又能咋办,政变,他哥会允许他活到能威胁司马衷的时候么……
--
FROM 117.64.231.*
平吴之后,司马攸再想继位已经没什么希望了
但太子智力有问题,他还抱着辅政的希望
武帝在位时做了很多事就是为了排除司马攸,
比如给太子娶贾恐龙,就是要把贾充争取过来,
贾充的长女之前已是司马攸王妃,贾家本来是支持司马攸的
仅仅因为太子智力问题的话,武帝完全可以改立其他儿子如秦王柬
但这样就破坏了武帝立嫡长子这个伟光正的决策,
又给司马攸地位增加了筹码
所以武帝坚持立傻太子,并强力排除司马攸出藩,剥夺其辅政权,最终将其逼死
对晋王朝来说,这个政治代价是很大的
【 在 greenroot (三棵麦*//*折磨内心的各种等待) 的大作中提到: 】
: 文帝说过,天下是景王的天下,也说过位子要传给桃符之类的话,对比一下他死的时候和王太后死的时候的表态,虽然肯定有私心,但我觉得应该还是有国赖长君的考虑,毕竟差着十几岁,司马昭也不一定就是完全因为私心而传给司马炎
: 司马攸也算不错了,位极人臣,虽然心里憋屈吧,可他除了政变又能咋办,政变,他哥会允许他活到能威胁司马衷的时候么……
--
FROM 123.112.163.*
皇帝太弱智是不好,底下人都有野心了,八王之乱到最后非王室的武将也敢挟天子了
武帝托孤给水平不怎么样的外戚也是失策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平吴之后,司马攸再想继位已经没什么希望了
: 但太子智力有问题,他还抱着辅政的希望
: 武帝在位时做了很多事就是为了排除司马攸,
: ...................
--
FROM 117.64.231.*
对其他无异议,就提一点,我觉得根据贾充的表现,不能说在贾南风之前贾家是支持齐王的,长女贾荃与郭槐的关系之紧张人所共知,而且其生母还是李丰的女儿,早已被族灭,所以很难说贾充因为这个女儿而与齐王一党有什么太深的关系。而且根据晋书,贾充、张华二人在文帝时就劝谏过“当立长君”吧,所以我认为贾从始至终应该一直不能算是齐王一党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平吴之后,司马攸再想继位已经没什么希望了
: 但太子智力有问题,他还抱着辅政的希望
: 武帝在位时做了很多事就是为了排除司马攸,
: ...................
--
FROM 111.194.208.*
西晋是士族、外戚、宗室三者的平衡
外戚独大,另外两方肯定不答应
纯论能力,贾后+张华,也算靠谱
【 在 bingli (p.d.) 的大作中提到: 】
: 皇帝太弱智是不好,底下人都有野心了,八王之乱到最后非王室的武将也敢挟天子了
: 武帝托孤给水平不怎么样的外戚也是失策
--
FROM 123.112.163.*
其实我一直在想,作为武帝,是肯定不希望齐王党掌权的,根据后来的事态发展,即使杨骏不那么sb,司马亮来共同辅政,就他后来那个表现又能如何?所以我觉得西晋的没落是必然的。要说有过平稳过渡的机会的话,不妨假设,如果司马遹成功的娶了韩寿的女儿,而郭槐又能够多活一些时日,太子与贾南风的关系会如何?毕竟,贾后那九年,也算是最后的好光景了
【 在 bingli (p.d.) 的大作中提到: 】
: 皇帝太弱智是不好,底下人都有野心了,八王之乱到最后非王室的武将也敢挟天子了
: 武帝托孤给水平不怎么样的外戚也是失策
--
FROM 111.19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