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从陶寺遗址的考古新发现看尧舜禅让
对背景不熟悉,懵里懵懂听了两个小时。一开始讲的是世界青铜文明的分布和可能的传
递流向。许老师是以现有的器物和考古证据,倾向于中华青铜文明西来。接着介绍的是
早于二里头的文化的时间排布,包括龙山、良渚、新砦、陶寺、二里头和二里岗等等。
其他内容还有青铜礼器的出现、“金玉共振”和逐渐取代玉器的过程。
【 在 molar (molar,嗯。molar,哦?molar,噢!)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龙山晚期一直是史前考古的重点,以目前所发现来看,的确在二里头之前很难看出
: 存在一个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二里头是商还是“非商”这个问题
: 还是挺重要的。
: ...................
--
FROM 159.226.79.*
嗯,青铜技术的西来基本算是比较主流的看法了。不过世界早期青铜文化的分布图还是挺想看下的。
那看来是把二里头文化因素和技术因素的来龙去脉都讲了下,没去听很可惜啊。
【 在 flyfree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背景不熟悉,懵里懵懂听了两个小时。一开始讲的是世界青铜文明的分布和可能的传
: 递流向。许老师是以现有的器物和考古证据,倾向于中华青铜文明西来。接着介绍的是
: 早于二里头的文化的时间排布,包括龙山、良渚、新砦、陶寺、二里头和二里岗等等。
: ...................
--
FROM 210.77.74.*
还是值得一听的。许老师的讲座结束后,苏荣誉老师应承会做一场关于早期青铜器技术的
讲座,同样期待。
【 在 molar (molar,嗯。molar,哦?molar,噢!)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青铜技术的西来基本算是比较主流的看法了。不过世界早期青铜文化的分布图还是挺想看下的。
: 那看来是把二里头文化因素和技术因素的来龙去脉都讲了下,没去听很可惜啊。
--
FROM 159.226.79.*
哦,那挺好的。希望那场可以赶上,呵呵。
【 在 flyfre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是值得一听的。许老师的讲座结束后,苏荣誉老师应承会做一场关于早期青铜器技术的
: 讲座,同样期待。
:
--
FROM 210.77.74.*
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夏”的起始年代定在BC2070年,传说中的少康是启的曾孙,又传
说后羿、寒浞先后统治了四十年,那么少康中兴大概是在BC2000年前后,时间是对得
上的。传说中后羿、寒浞是占有了夏地并统治夏人,则他们没有改变统治中心的位置,
可以解释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却没有中断当地的文明发展。少康中兴以后可能
毁灭了后羿、寒浞的旧宫室而建新宫室,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旧宫室原地成了平民居住
区而没有原址复建宫室。至于陶寺遗址在BC2070年前的部分,既然现在普遍认为商以
前没有辐射面很广的优势文明,也就是说传说中的夏人没有进行文化殖民,那么也没
有理由认为启会在当上部落盟主之后会找个地方重新建都。至于新砦遗址,你说“纣”,
应该是说“启”或者“禹”吧?
【 在 molar (molar,嗯。molar,哦?molar,噢!)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差不多是晚期,大概在2000BC左右。不过咋跟少康中兴联系上啊,毕竟少康中兴是在夏前期的说。你说是他们是“后羿”,少康中兴之后他们被灭了吗?呵呵。不过貌似后羿应该是东夷的说。
: 而如果“文”、“命”其实是“文命”的话,那“夏”还真是被大大提前了呢,呵呵。那新砦期的那些城是谁的啊?纣往上的几位吗?
--
FROM 222.210.206.*
呵呵,问题是少康中兴是在夏朝前期,但那个事件是在陶寺的后期,如果陶寺是夏的话,
那夏的后期是个啥?周围都找不到跟陶寺像的文化了的说。
“至于新砦遗址,你说“纣”,应该是说“启”或者“禹”吧? ”
呵呵,新砦是跟陶寺后期同时或稍晚,如果陶寺后期都是少康中兴之后了,那新砦期只能
是比纣稍早思密达了。
【 在 flzt (燃藜斋主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夏”的起始年代定在BC2070年,传说中的少康是启的曾孙,又传
: 说后羿、寒浞先后统治了四十年,那么少康中兴大概是在BC2000年前后,时间是对得
: 上的。传说中后羿、寒浞是占有了夏地并统治夏人,则他们没有改变统治中心的位置,
: ...................
--
FROM 210.77.74.*
【 在 molar (molar,嗯。molar,哦?molar,噢!)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问题是少康中兴是在夏朝前期,但那个事件是在陶寺的后期,如果陶寺是夏的话,
: 那夏的后期是个啥?周围都找不到跟陶寺像的文化了的说。
传说中太康失国之后,夏后氏一路向东逃窜,先后依附于斟灌氏和斟鄩氏、有仍氏、
有虞氏,则少康中兴之后,夏文化的面貌可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甚至统治中心
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向东进入今河南境内建立新的文化类型是完全可能的。
: “至于新砦遗址,你说“纣”,应该是说“启”或者“禹”吧? ”
: 呵呵,新砦是跟陶寺后期同时或稍晚,如果陶寺后期都是少康中兴之后了,那新砦期只能
: 是比纣稍早思密达了。
那也得是“桀”啊……“纣”是BC1046年在鹿台自焚了的那一位,我说我怎么越看
越糊涂呢。
--
FROM 222.209.179.*
汗。。。是“桀”不是“纣”,脑袋晕了。
那陶寺早中期怎么弄呢?陶寺开始的时代、繁盛的时代比夏可能的开始和繁盛的时代都远
远要早,这个是只能解释为五帝其实是一家儿了。。。从颛顼开始,就在陶寺待着,到了
尧建了大城,远夷来朝,四海宾服思密达。然后,少康虽然复了国,但是仍然要依附于之
前依附的种种势力,向南迁都,所以变成各种新砦了。好吧,这故事终于编圆了。
【 在 flzt (燃藜斋主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传说中太康失国之后,夏后氏一路向东逃窜,先后依附于斟灌氏和斟鄩氏、有仍氏、
: 有虞氏,则少康中兴之后,夏文化的面貌可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甚至统治中心
: 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向东进入今河南境内建立新的文化类型是完全可能的。
: ...................
--
FROM 210.7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