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以我为例,新中国是如何消灭民国大师的 (转载)
“恐怕”这种词不应该在这里出现。只能说民国时期接受理工科教育的人可能比例少,但
无法就此得出文科是民国学术的主流这种结论。48年的选举是蒋政府“纠偏”这种说法,
没有材料,很难支撑。至少目前似乎没有见过任何支持这种观点的研究。
数理组和生物组的平均年龄小,和当时国内接受高等理工科教育的人普遍年轻有关系,而
且理工科出成绩对年龄条件要求小,这和靠积累的治学方法起家的人文学科有明显不同。
这种分析,1948年夏鼐就做过。但却没见他说这和话语权大小没什么关系。如果一定要说
话语权,反而是人文组的一大半人,都有出国留洋的经历,胡适、赵元任等几个人还是中
国科学社的成员,鼓吹“科学救国”。
至于“这些不能马上见效的基础学科”就更想当然了,数理组和生物组中的一大部分,属
于地理、生物、医学。前两个又偏重于资源调查和利用,恰恰因为能马上见效,所以是民
国时期自然科学中的“显学”。这些人的工作没有人去探讨,反而整天扯那几个文人的风
流韵事,这才叫奇哉怪也。
顺便再补充一点,理工科成为今天的显学,就与百年来救亡图存有关系。比起纯科学,中
国更需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但实际上,理、工虽然共同点很多,但还是不能
混为一谈的。过于追逐实利、对纯理科精神缺乏认同的工程师思维已经开始成为今天科学
发展的一种障碍。
【 在 YUNMZ (明月楼高休独倚)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可以对比一下人文组和数理组的平均年龄,后者几乎比前者小了一辈,接受教育,早的从庚子后的新政,晚的甚至在五四之后,这样的年轻资历在31年前的学界话语权打死也斗不过人文组,31年后救亡图存,这些不能马上见效的基础学科恐怕还是不如人文影响大,熬到48年,院士是
--
修改:flyfree FROM 159.226.79.*
FROM 159.226.79.*
毫无疑问有一部分。但大多数人没这么高尚,无非是想开大师光环,趁机捞名捞利,借死人发财。
【 在 GoldenBull (一小撮散布真相的群众)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捧民国的本来目的就是为了反tg吧
--
FROM 159.226.79.*
好吧,我想当然,就此打住吧。你上面那位已经树起大旗要把外版的非黑即白的政治战往这儿扯了,毕竟是俱乐部版,再扯下去伤感情,到此为止。
【 在 flyfr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恐怕”这种词不应该在这里出现。只能说民国时期接受理工科教育的人可能比例少,但
: 无法就此得出文科是民国学术的主流这种结论。48年的选举是蒋政府“纠偏”这种说法,
: 没有材料,很难支撑。至少目前似乎没有见过任何支持这种观点的研究。
: ...................
--
修改:YUNMZ FROM 114.247.10.*
FROM 114.247.10.*
【 在 Mesopotami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书电商未必会进很多本啊
: 估计就是弄个一两本撑撑门面
这个倒不至于,亚马逊这类书还是挺多的,而且他们看着好卖就又进了一批。俺主要是惊叹于那书只一个中午就都卖光了。
: 话说回来,比较经典的书电商那往往缺货
: 不缺货的都是些烂货
呵呵,只是因为大家的眼光都差不多吧。但是出版社印的时候,就不一定知道这书(在学术上)是不是烂货了。
--
FROM 106.3.103.*
简言之,发言即为脑残,概莫能外也
【 在 YUNMZ (明月楼高休独倚) 的大作中提到: 】
: 过犹不及。公知脑残,刻意处处和公知反着说的照样是脑残,脑残的部位互为补集罢了。这篇文章基本上就是一篇垃圾脑残文,没啥可描的
--
FROM 115.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