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历史在这里哭泣(六)(封建王朝的权力女人)
要看版本,史记加注很厚
小字洁本恐怕还不到半斤
【 在 HansSachs (纽伦堡的师傅歌手——明道风度伊川气象) 的大作中提到: 】
: 文学版早都发过许多了,看着并不舒服,所以也请不要发在文学版了,想办法出印刷品吧,还能赚点钱呢
: 另外光24史加起来应该就不止一百多斤了吧?何况还有那么多别的书
--
FROM 211.144.20.*
读书论斤,汗!~~~~~~~~~
【 在 whiho (逢赌必输~~我回家了,happy中)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看版本,史记加注很厚
: 小字洁本恐怕还不到半斤
--
FROM 202.205.10.*
书很重的,一两斤算什么呀,论吨还差不多。
记得上海有一位学者,解放后由政府负责搬家到北京,光书就装了两车皮
【 在 sayinger (言者) 的大作中提到: 】
: 读书论斤,汗!~~~~~~~~~
--
FROM 221.216.43.*
中国需要“学者”,但不需要“学究”。
所谓学究就是大脑里装了那么一点关于某个专业的死知识,但没有自己的观点也没有利用
知识去推进人类文明的能力;相反因为自己死记硬背了一点某些专业教条,便俨然以该专
业的学者自居。头脑里有着极为森严的等级观念,自以为天下第一,拥有对他人评头能足
的资格,用否定一切的挑惕眼光去对待他不熟悉的人和事。
我很不理解象清华这样的最高学府,论坛里居然充斥漫骂和人身攻击的字眼,这好象不是
学者和王牌大学生应该拥有的品格;更不理解这里连基本的“认同”都没有,连《中国人
史纲》这样的巨著也被不少人说成是“垃圾书”,请问有此认识者能写出这样的“垃圾书
”吗?你们无论怎样贬责《历史在这里哭泣》我无话可说,什么“垃圾、抄袭”甚至“狗
屁不值”都不重要;但我实在不能接受某些“学者”也用否定一切的眼光去对待柏老的《
中国人史纲》。也许诋毁者真个比柏老高明,但本人就是再投十二个胎再读十二个名牌大
学也无法赶上柏老的十分之一!!!
有着森严等级观念的“学究”对中华文明的负性效应绝不亚于“贪官污吏”!!!
“历史”不是考证准确的历史事实;而是要借助历史这面镜子来“知兴退”和推进人类文
明。“伪历史”和“死历史”于人于己于社会都没有益处。
2004.3.24
【 在 HansSachs (纽伦堡的师傅歌手——明道风度伊川气象) 的大作中提到: 】
:
: 文学版早都发过许多了,看着并不舒服,所以也请不要发在文学版了,想办法出印刷..
: 另外光24史加起来应该就不止一百多斤了吧?何况还有那么多别的书
:
: 【 在 kawori (明月梅花一梦) 的大作中提到: 】
: : 所以建议你还是不要发在历史版了
: : 虽然不反对用文学手法来写历史,但感觉还是发在文学等版面更为合适
:
:
--
FROM 219.138.93.*
我觉得钱穆很好,建议你用读柏杨的十倍功力去读他,这样所得不止十倍
【 在 xiongfeijun ( ;')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需要“学者”,但不需要“学究”。
: 所谓学究就是大脑里装了那么一点关于某个专业的死知识,但没有自己的观点也没有利用
: 知识去推进人类文明的能力;相反因为自己死记硬背了一点某些专业教条,便俨然以该专
: ...................
--
FROM 166.111.66.*
sigh,中国人史纲都成巨著了,
抄谁不好居然抄中国人史纲,没前途
【 在 xiongfeijun ( ;')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需要“学者”,但不需要“学究”。
: 所谓学究就是大脑里装了那么一点关于某个专业的死知识,但没有自己的观点也没有利用
: 知识去推进人类文明的能力;相反因为自己死记硬背了一点某些专业教条,便俨然以该专
: 业的学者自居。头脑里有着极为森严的等级观念,自以为天下第一,拥有对他人评头能足
: 的资格,用否定一切的挑惕眼光去对待他不熟悉的人和事。
: 我很不理解象清华这样的最高学府,论坛里居然充斥漫骂和人身攻击的字眼,这好象不是
: 学者和王牌大学生应该拥有的品格;更不理解这里连基本的“认同”都没有,连《中国人
: 史纲》这样的巨著也被不少人说成是“垃圾书”,请问有此认识者能写出这样的“垃圾书
: ”吗?你们无论怎样贬责《历史在这里哭泣》我无话可说,什么“垃圾、抄袭”甚至“狗
: 屁不值”都不重要;但我实在不能接受某些“学者”也用否定一切的眼光去对待柏老的《
: 中国人史纲》。也许诋毁者真个比柏老高明,但本人就是再投十二个胎再读十二个名牌大
: ...................
--
FROM 61.49.141.*
这个, 大家对《中国人史纲》的不屑, 更多是因为他为了自己的观点, 对史料进行了太多的"操作". 这就不是为了从历史中"知兴退", 而是将自己的"兴退"观点强加于历史.
历史就是历史, 如果不是信史, 谈何"知兴退"? 谈何"推进人类文明". 如果后世记载希特勒赢得了战争, 他们从这些不实史实"知兴退", 岂不是要得出暴政推进人类发展, 或是种族屠杀是推进人类发展的"必需的代价"的观点?这样的兴退观, 没有也罢
【 在 xiongfeijun ( ;')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需要“学者”,但不需要“学究”。
: 所谓学究就是大脑里装了那么一点关于某个专业的死知识,但没有自己的观点也没有利用
: 知识去推进人类文明的能力;相反因为自己死记硬背了一点某些专业教条,便俨然以该专
: ...................
--
修改:Lsquirrel FROM 202.118.224.2
FROM 202.118.224.2
我倒不觉得中国人史纲有那么差,,但也只是一般的通俗历史读物而已,,不必拔得那么高吧,,呵呵。。。
提出观点探究原理不错,,不过要是只停留在柏杨这样拿道德解释历史的层次上,,只怕离真正的原理只能越来越远。。。毕竟HISTORY跟TRIANGLE还是有区别的。。
【 在 xiongfeijun ( ;')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需要“学者”,但不需要“学究”。
: 所谓学究就是大脑里装了那么一点关于某个专业的死知识,但没有自己的观点也没有利用
: 知识去推进人类文明的能力;相反因为自己死记硬背了一点某些专业教条,便俨然以该专
: ...................
--
修改:yunmz FROM 202.112.152.*
FROM 202.112.152.*
其实我说话很刻薄,但如果稍微顾及一下自己过去喜好的风格与你的文章有些相像,
那我还是很不吝惜各种褒义的形容词,用它们来赞扬你。比如勤于思考,精力集中于
这种激情澎湃的写作当中。当然,如果稍微平和一点,我也可以说,写作是最好的学习
方式。不写作,看过的东西都忘记了,所以我很喜欢写东西,特别是读书笔记。
我或许没有资格教训你,但我经历过的弯路,不希望后面的人还傻乎乎的往前走,这也是
我要跟你说说的原因。现在的世风,可以说很不好,老实承认,思想的某种松动,引发的
是思想的浮躁。比如余杰,虽然不能以人废文,也不能以文废人,但他所走的路子,
我相信他自己也后悔。我也希望,你也不要继续往下走下去了。从你的文章来说,
考一个历史系的研究生是没有多少问题的。如果有志于此,那你就好好考。我本科也不是
学历史的,而是学经济学的,我现在学历史,就感到很多东西要慢慢补,这是实情,不是
通过你写多少东西就能弥补的。
如果仅仅是业余爱好,那就稍微多注重看书。
你说hansSach对你不够礼貌,我可以告诉你,他完全有资格说这些话,别看他没有写
多少东西,老实说,他说着这些话,还算客气的,还是出于对你的好。
我说这么多,并非我比你高,而是我也经历过你那个阶段,我不喜欢你也多耗精力于此。
最后,说到写作和引用的问题。你有你的看法,但我可以给你抄一段顾亭林的看法,
算是彼此的共勉吧。
亭林对于著述家的道德问题,极为注意。他说,“凡作书者莫病乎其以前人之书
改窜为自作也。”(文集卷二抄书自序)又说,“晋以下人,则有以他人之书窃
为己作者,郭象庄子注,何法盛晋中兴书之类是也。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
,无非盗窃而已。”(日知录卷十八窃书条)又说,“今代之人,但有薄行而无
俊才,不能通作者之义,其盗窃所成之书,必不如元本。名为钝贼何辞?”(同
上。)他论著述的品格,谓“必古人所未及就、后世之所必不可无者而后为之。”
(日知录卷十九著书之难条)他作自知录,成书后常常堪改。“或古人先我而有
者则削之。”(日知录自序)然则虽自己所发明而与前人暗合者尚且不屑存,何
况剽窃?学者必须有此志气,才配说创造哩。自亭林极力提倡此义,遂成为清代
学者重要之信条。“偷书贼”不复能存立于学者社会中,于学风所关非细。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62页,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
【 在 xiongfeijun ( ;')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需要“学者”,但不需要“学究”。
: 所谓学究就是大脑里装了那么一点关于某个专业的死知识,但没有自己的观点也没有利用
: 知识去推进人类文明的能力;相反因为自己死记硬背了一点某些专业教条,便俨然以该专
: ...................
--
FROM 202.112.90.*
也许你该和zgheng交流一下民间历史学家的问题
虽然他在这个问题上总是过于尖锐了
而且你的和他反的民间历史学家还不太一样
柏杨的历史,真的成了六经注我,说是作家比历史学家要恰当的太多了
我读的严肃的历史著作不多
我觉得比较好的有张光直的中国青铜时代和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
你不妨读一下,比照一下柏杨,再平心静气的做个比较
不仅仅长知识而已,思路和文风都好
大牛小牛小面大面,都能有所补益
你在未名也贴过这些文章,我还给你m了,胜在够长,而且也有鼓励多写的意思
不过当时就有好几个人很不喜欢,想来不是偶然
【 在 xiongfeijun ( ;')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需要“学者”,但不需要“学究”。
: 所谓学究就是大脑里装了那么一点关于某个专业的死知识,但没有自己的观点也没有利用
: 知识去推进人类文明的能力;相反因为自己死记硬背了一点某些专业教条,便俨然以该专
: ...................
--
修改:whiho FROM 211.144.20.*
FROM 211.1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