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什么当时一定要“罢黜百家”??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ind (枫凌十四--回帝国首任皇帝),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为什么当时一定要“罢黜百家”??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Jan 13 10:38:45 2005), 站内
其实大家都说是汉武为有为皇帝,但是这个有为,也并非完全就是汉武个人
性格的作用。当时的天下,积文景之富,大抵温饱不成问题,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理论,此时的人们,便要追求一些名誉,一些社会地位了。这实在是社会生产发展
到一定地步的必然。而要满足人们的这等需要,在当时以官途为进身之阶固然是
最保险的办法,但政府之官员编制终究有限。如开放商业,令有雄心者可为大商人,
则一方面需考虑由此带来的土地集中,另一方面商人势力过大,也容易影响皇帝的
统治。总而言之,以当时社会发展的地步,欲令文景几十年无为而治积攒下来的
社会张力有所放松,则必以军功为之。当年武帝怎么说的来者......说是几年不开塞
出击,则海内骚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故而当时以汉家有为易无为之道,也实在是
得其时宜。否则专守无为,社会之力量蕴藏到一定地步,必出大事件,大骚动,汉家
统治之前途,亦未可说。
当然,此种论调,并非说明汉武之穷兵黩武是大有道理之事。所谓有为者,亦需
有度,若如汉武这般,搞到海内虚耗,国本动摇,则又有过犹不及之虞了。再加求方士,
治巫蛊之事,戾太子之案情,定论如何,尚有可思量之处。
【 在 qqjzwrry (谦谦君子 温润如玉)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你的目标错了,所谓的...汉武的目标不是为了政治斗争,而是为了巩固统治、富国强兵
: 诸侯王、某些谋反之人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政治斗争
: 汉初主要是 有为 与 无为 之争,汉武是一大有为皇帝,要加强中央集权,而儒家学说最符合其利益,比如:明礼、忠君、尚贤等等;在各学说中最适合巩固统治、富国强兵。
: ...................
--
修改:cind FROM 166.111.214.*
FROM 166.111.214.*
如果真的是为了扩大内需,则财富已经消耗干净的时候应该适当停止。
但汉武帝则不然,他到中期已经基本把文景的积蓄花光了,但他仍然继续四处征伐,
大兴土木,为了获得资金,就想方设法从人民手中搜刮财富。由此可见他在制定对外
征伐政策的时候,主要照顾的还是自己的野心、虚荣心,而不是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汉武帝的有为,我觉得主要在三个方面:
1、基本解决了诸侯王问题
2、对汉的很多制度进行了改进,加强了中央集权
3、出击匈奴,取得了一定战果,为宣帝朝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奠定了基础
当然他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花费太大,而且很多花费完全是出于自己的私欲,造成
后期社会动荡,民生凋敝。
【 在 cind (枫凌十四--回帝国首任皇帝)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发信人: cind (枫凌十四--回帝国首任皇帝), 信区: History
: 标 题: Re: 为什么当时一定要“罢黜百家”??
: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Jan 13 10:38:45 2005), 站内
: 其实大家都说是汉武为有为皇帝,但是这个有为,也并非完全就是汉武个人
: 性格的作用。当时的天下,积文景之富,大抵温饱不成问题,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 理论,此时的人们,便要追求一些名誉,一些社会地位了。这实在是社会生产发展
: 到一定地步的必然。而要满足人们的这等需要,在当时以官途为进身之阶固然是
: 最保险的办法,但政府之官员编制终究有限。如开放商业,令有雄心者可为大商人,
: 则一方面需考虑由此带来的土地集中,另一方面商人势力过大,也容易影响皇帝的
: 统治。总而言之,以当时社会发展的地步,欲令文景几十年无为而治积攒下来的
: 社会张力有所放松,则必以军功为之。当年武帝怎么说的来者......说是几年不开塞
: 出击,则海内骚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故而当时以汉家有为易无为之道,也实在是
: 得其时宜。否则专守无为,社会之力量蕴藏到一定地步,必出大事件,大骚动,汉家
: 统治之前途,亦未可说。
: 当然,此种论调,并非说明汉武之穷兵黩武是大有道理之事。所谓有为者,亦需
: 有度,若如汉武这般,搞到海内虚耗,国本动摇,则又有过犹不及之虞了。再加求方士,
: 治巫蛊之事,戾太子之案情,定论如何,尚有可思量之处。
--
FROM 159.226.47.*
我个人罢黜百家尊儒术的行为除了和汉武个人野心有关以外 还有一点就是和统治
的思想建设有关
自秦统一六国 法家行于天下,各种学说都或多或少的受了法家学说的影响,比如汉初
的黄老学说,就不能不说是道家学说与法家学说合力的产物.而儒家学说,在汉初的
时候也是有市场的,再有就是阴阳学说。在这几种学说中,法家学说虽然可以夺取天下
行霸道,但由于其所奉行的“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给予皇帝绝对的权力并极力鼓吹
皇权本身使得皇权过于膨胀——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 法家的致命的缺陷在于无法建立
起合理的充满神秘主义色彩的神学体系 也缺乏政治思想的统一 这直接导致缺乏一个
统一的意识形态缺乏国家宗教,最终导致了秦政权的崩溃。而汉初的黄老学说,在其
初始阶段确实是有过积极意义的,但随着国家经济的恢复,黄老学说达到了一个瓶径
即它无法给予皇权的合法性一个合理的解释。比如黄生与辕固的那段争论,就是对黄
老学说关于皇权合法性的一个莫大的挑战。
可见这个时候法道两家都无法满足政治的进一步的需要了。
这个时候,儒学的一支——公羊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加工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可以说,这里的董仲舒的“儒”已经是变质的儒了,它更着重为政治服务,并且提出
将天视为国家至高无上的信仰,并且掺杂了法家的关于君权的学说,而这样的学说,却
恰好与当时的政治需要不谋而合,所以才为政治所接受。
可以说 是政治选择了变质了的儒 而使得其为千百年来中国的正统学说
【 在 cind (枫凌十四--回帝国首任皇帝)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发信人: cind (枫凌十四--回帝国首任皇帝), 信区: History
: 标 题: Re: 为什么当时一定要“罢黜百家”??
: ...................
--
FROM 60.26.182.*
想知道汉武帝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看看《中国法制史》就知道了 。
--
FROM 211.71.209.*
你是说哪本?
貌似我看过的两本对这个问题都没有做详细的分析
【 在 dxxy ()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知道汉武帝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看看《中国法制史》就知道了 。
--
FROM 221.1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