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你说的不太对,
如何能让士兵用于公战,最关键的是要赏罚分明,处事公平,
比如最近代的CCP和KMT之间的一场战斗吧,CCP带兵是官兵平等,
小米加步枪,就说KMT那些精锐之师吧,照样被剋掉了,至于那些
KMT普通士兵,更不在话下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KMT那些上层把
士兵压制得太苦了。克扣军饷,打压异己,明显得让士兵之间不和。
比图本朝太祖,只说了一句:革命大家庭。有山头,但是互相配合
作战,因为大家都一样。
还有一点就是要注意战斗力再生的问题,就是士兵想要得是什么,
士兵得家属想要得是什么,这个都没有搞清楚,那就危险了,所以
CCP给农民分土地,并且告诉他们:不去打仗,地就要被抢回去,
你当不当兵?这就是让人觉得恐惧,只有一个人在恐惧得时候,才能
迸发处最大得战斗力和渴望战斗得欲望来。有了土地,可以养家,养
孩子,有劳动力的补充,单纯地抓壮丁,然后把士兵饿死,可口军饷,
要是有人愿意拼命才怪了。
以清王朝为例,满清没有入关的时候,那些明朝大臣互相倾轧,等到
清军入关了,那些明朝遗留的大臣为清朝做事情的时候,都不再倾轧,
都尽力工作,为什么,管理体制变了,新主子不吃这套。说汉家亡国,
不偶然啊。管理体制太重要了。为什么KMT的士兵立功可以拿金条,可以
拿大洋,可以升官,可是战斗力很差,可是CCP的士兵,只有口头奖励,
只有一个简单的奖状,可是大家就是死了也心甘。这就是一套鼓励机制
和教育机制的原因,最关键的是把士兵当人看。司令员,指挥员,指战员,
炊事员,反正你都是员,大家平等,分工不同,有一个记载,说记者来
采访的时候,朱德陪着,在篮球场边,一个士兵喊:司令员,来一个?
朱德脱光了膀子,就进去打篮球了。这样的一种气氛在KMT那里是不存在的。
反之,有太祖带头吃苦菜的故事,朱军长挑粮,都很感人,就像古代的
吴起亲自为士兵舔疮一样。所以KMT的士兵一旦到了CCP这里,
就象换了一个人。也不奇怪。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几天讨论西藏问题和奥运火炬的时候有个同学谈到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勇于私斗,怯于公战。当时觉得很解气,就是这么回事。回头想想,这个问题应该和民族性无关。人性是普遍趋利避害的(吴思的原创),所谓的民族性只是某个民族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这种趋利避害的趋势在各种
: 到底哪些具体的因素会对某个民族“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或者“勇于私斗,怯于公战”产生影响呢?
: 暂时不谈文化传统的影响,想从容易掌握的具体的国家制度中分析一下,怎样才能让人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而不是反之:
: ...................
--
修改:chineseqcl FROM 210.77.15.*
FROM 210.7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