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 好久没见你了 还好么?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蜀国的综合实力是三国中最弱的,但是其军事实力在襄樊之战时,达到三国中最强的状态。军事实力方面,刘备的指挥能力强于孙权,并且刘备认为周瑜、鲁肃,包括吕蒙都已经死了,孙吴没有大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蜀汉和孙吴都是5万人,而曹丕又不插手的话,那么显然刘备认为是值得拼一把的。
至于地利,我看要辨证的看,自古灭吴,都是顺江东下,地利上,蜀汉虽然不占优,至少也不是弱势吧。而且荆州还是刘备经营已久的地盘。
此外,就整个三国史来说,从蜀汉失荆州以后,如果不想坐困四川,那么向外扩张,最好的机会,莫过于曹操死了,周瑜、鲁肃、吕蒙死了,刘备还在,刘备手下的人才还在,魏国不插手,刘备和孙权在兵力相近的情况下,进行一次死磕。 不会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
遗憾的是刘备的军事失败。
而让人不解的,是诸葛亮反对伐吴,却一心伐魏,如果说刘备的方案还只是风险大一点的话,诸葛亮的方案就是没有可行性了。
另外,要强调的一点是,论者多认为 刘备伐吴是没有自知之明,而诸葛亮伐魏是深谋远虑。我觉得恰恰相反,刘备伐吴,是挑了最好的时机,做了最值得做的事情;而诸葛亮,能力不如刘备(马谡事件可以证明),人才不如刘备,而对手又远远强于刘备的对手,诸葛亮的北伐,才是彻彻底底的瞎折腾。
【 在 napolen (风之高父) 的大作中提到: 】
: 觉得你对三国的实力对比有一个根本性的误判。你只看到动态上蜀汉似乎成长得较快,但却忽视其静态实力始终处于劣势的事实。而且就是从动态来看,荆州之失对蜀汉也是一个伤筋动骨的重创
: 彝陵之战中,蜀军出动4-5万人,吴军出动约5万人,双方兵力其实是相当的,甚至吴军要略占优势。加之吴军占有地利,蜀军要短期取胜是很困难的。考虑到吴国人口和经济实力要远胜蜀汉,后劲更强,双方如果进入持久战,则最终吴军会占优势,而曹魏更有可能乘机跳出来摘桃子
: 至于曹魏,不论在哪一阶段,其实力都要远远大于蜀吴之和。
: ...................
--
修改:newmorning FROM 166.111.50.*
FROM 166.1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