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LZT ☆
栾书是春秋中期晋国政坛上的重要人物。在他当政期间,晋国卿大夫与国
君之间和卿大夫之间的矛盾非常激化,他在其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次想
从栾书的职位升迁过程这个角度来探讨一下他与导致赵氏中落的“下宫之难”
之间的关系。
细查栾书的仕途,很有些不寻常。自从晋文公建立三军,设立六卿之后,
虽然晋国的军队数量和卿的数量有所变化,但是权位最重者都是以六卿为著,
因此观察一个人在六卿中的职位变化,基本可以知道他当时在晋国政坛上的地
位。在一般情况下,除非有特殊功劳被超擢——如先轸者——或者有罪被废掉
卿位或被逐被杀——比如今天要说到的赵氏兄弟,正常的升迁都是按资历逐步
提升。在现存史料中,栾书第一次进入六卿的行列是在鲁宣公十二年的邲之战,
应该是在其父栾盾死后继承的六卿之位。而栾盾至少活到了鲁宣公八年,因为
这一年郤缺想把赵朔塞进六卿还不得不冒着得罪人的危险把胥克的卿位废掉,
说明但是六卿中没有职位空缺。邲之战中,栾书排在六卿之末,担任下军佐。
排在栾书前面的人分别是中军将中行林父,中军佐先谷,上军将士会,上军佐
郤克,下军将赵朔。后来,鲁宣公十三年,先谷因罪被灭族。鲁宣公十六年,
中行林父死,士会继任中军将。鲁成公二年,士会退休,郤克继任中军将。其
间,赵朔也已经亡故。以上的诸人的晋升都是按照依次递升的原则来进行的,
在同样的原则指导下,栾书在鲁成公二年应该担任中军佐。可是事实却与此相
去甚远,鲁成公二年的鞍之战中,栾书是下军将,与鲁宣公十二年的邲之战相
比,仅仅提升了一级。而同时郤克已经升了三级了。此时,职位在栾书之上的
人是中军将郤克,中军佐知首,上军将荀庚,上军佐士燮。这四人当中,除了
郤克在邲之战中位在栾书之上,其他人都是新进人员。知首在邲之战中担任下
军大夫,而荀庚和士燮二人在邲之战中连军大夫都不是,他们分别是继承其父
中行林父和士会的卿位,可是此时居然位在老资格的栾书之上。如果说知首是
因为在邲之战晋军大败时立有战功,在第二年先谷被灭族时进入六卿的行列,
排位在没有什么战功的栾书之上尚且说得过去的话。那么没有什么特别功劳,
属于是靠祖上荫蔽而进入六卿的荀庚和士燮又凭什么排在栾书的前面呢?如果
说是因为中行林父和士会功劳大而破格提拔他们的儿子的话,这也是不合规矩
的,否则当年赵盾死后赵朔怎么仅当了个下军佐呢?更奇怪的事还在后面。鲁
成公四年,郤克死,栾书突然被超擢为中军将,排在了知首,荀庚和士燮的前
面。这个结果使栾书在突然之间又获得了他应有的地位,而在这期间,栾书同
样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功劳。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栾书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被不正常地压制,而在突然
之间又获得了坐直升机式的提拔。是晋景公的疏忽,还是有别的原因呢?一个
疏忽延续了十年时间,显然是说不过去的,背后肯定是别有原因。据我猜测,
与赵氏的强横有关。在鲁僖公二十七年,晋文公初建三军的时候,栾枝以公室
勋旧的身份进入六卿行列,担任下军将。作为晋文公宠臣的赵衰虽然被任命为
卿,但是作为“新出门户”的赵衰却不敢夺公室近臣之美,很谦虚地把卿位让
给了栾枝。可见此时的赵氏还根本进不了公室成员们的法眼。但是赵衰终究和
晋文公关系好,晋文公为了让赵衰做卿,在临死前,破天荒搞了一个五军编制,
让赵衰做新上军将,地位仅次于六卿,但是还是排在栾枝的后面。后来在短短
几年之内,赵衰被提拔为上军佐,地位超过了栾枝。最后赵衰以中军佐的身份
死去,而同年死去的栾枝还是下军将。赵衰的儿子赵盾在阳处父的帮助下当上
中军将,号令全国的时候,栾枝的儿子栾盾连卿位都没争得上。后来还是在赵
盾清除异己的背景下,栾盾才勉强当进入了六卿行列,还是当下军将。而在赵
盾当政期间,栾盾连一句够资格被史官记录下来的话都没说过,这和他的父亲
栾枝和儿子栾书相比,都太逊色了,谁知道是不是被心狠手辣的赵盾给逼的呢?
有此背景,恐怕栾氏对赵氏心里面难免会有一点忌恨。
栾书当上下军佐之后,面对失去了赵盾的赵氏,不再像其父栾盾一样胆小
怕事,保持沉默了,而是在邲之战中直接与主战的赵同、赵括兄弟发生了争执。
虽然邲之战以晋军大败告终,主战派受到沉重打击,但是赵氏的力量依然强大,
而其政治上的盟友也还很多。邲之战和鞍之战之间先后担任中军将的中行林父、
士会与郤克三人中,郤克与赵氏关系不错,中行林父本人尚且要为邲之战的失
败负责,恐怕无力去追究赵氏兄弟的责任,士会又是个老好人,所以赵氏的力
量还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甚至在鞍之战后的鲁成公三年,晋国建立六军,赵
括与赵氏旁支赵旃以及赵氏的铁杆盟友韩厥还进入了旧的六卿之外统帅新建的
三军的新六卿行列。因此,赵氏很有可能利用自己的威势,对邲之战中和自己
不合拍的栾书进行压制,使其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升迁。但是就在建六军的第二
年,栾书就从下军将一跃而当上了中军将,掌握了晋国的大权,这是不是和赵
氏取得妥协,让赵括、赵旃和韩厥当上新六卿的结果呢?而在栾书当上中军将
的第二年,鲁成公五年,赵婴齐就因为和赵朔的寡妻赵庄姬私通而被赵同、赵
括驱逐,而赵婴齐离开晋国之前就说栾氏将对赵氏不利。鲁成公六年,晋景公
迁都新田,这个举动普遍被解释为离开赵氏势力盘根错节的故都故绛,为灭赵
氏做准备。同年,晋楚桑遂之战,栾书又否决了赵同、赵括的主战意见,没有
与楚国交战。两年后,即鲁成公八年,即发生了晋国讨伐赵氏的“下宫之难”,
赵同、赵括兄弟被杀,栾书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赵朔之子赵武因为是晋景公
的外甥,没有受到牵连,后来在韩厥的帮助下恢复了赵氏。这么看来,栾书成
为中军将,难道不是晋景公为了消灭尾大不掉的赵氏而布的一个子吗?
由以上的分析可见,栾书仕途中前期不正常的长期受压制和后来不正常的
突击提升都和赵氏有关。前期因为栾书与赵氏不和而被赵氏打压,后来则由于
晋景公定下灭赵氏的方针而作为赵氏的死对头被晋景公特别提拔。这才形成了
栾书奇怪的升迁历程。
--
修改:alarm FROM 218.240.129.*
FROM 222.20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