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chUrban 讨论区 】
发信人: ss98 (ss@82), 信区: ArchUrban
标 题: 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几个问题,请各位赐教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Sep 19 04:42:19 2008), 站内
论文需要补充一些内容,但很多东西尚不明白。
1.印象中中国古代城市的兴建,大多是由政府组织,动用军队和民夫等,统一按照规划(考工记等中所述的礼仪原则)一次性建设的。那么在这样的工程中(譬如明永乐对北京城的兴建),其建造费用是否全都由政府投资?我个人的理解,城墙、道路、基础设施以及宫殿府衙军营等公共建筑显然应当是政府投资统一建设的,但是私宅、店铺等的营建是否也在同一时期完成?其建造费用由谁负担?这些房产是否属于完全私有?如果是私人自主兴建的话,政府是否有一定的方式对其进行“规划控制”?
2.土地产权的问题。如前述中国古代城市中私宅、店铺一类的非公共建筑占有的土地是否也属于私有?其地权可否进行自由买卖?
3.征地问题。印象中许多中国城市是在空地上一次性兴建起来的,那么在进行这样的工程时,应该必须先进行征地。如果占用的无主土地还好,如果占用了某地主的私人土地,是否需要对其进行实物或货币赔偿?是否有“强制征地”一类的规定?同时,在已建成城市中如果要进行城市更新建设,需要拆迁私宅店铺等的,是否也有“强制拆迁”的类似规定?
还望各位多指教。以上问题如历代规定各不相同,就主要以清朝为准吧。
--
FROM 92.23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