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ern_CHN 讨论区 】
发信人: xiaokui (nowhere), 信区: Modern_CHN
标 题: 我的家史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Oct 19 00:48:52 2008), 站内
下面是我家从曾祖父那一代以来的历史,基本来源于家里一些老人的言谈,不一定保证
100%准确。我想也算部分反映了中国这近百年来的各种历史事件吧。
我家在豫南信阳潢川县郊区农村,我曾祖父有兄弟2 人,虽然辛苦劳作,但家里仍然很
贫穷。这时候发生了一件改变他们人生的事情:美国内地会教会来潢川传教(教会原址
在今潢川人民医院),兄弟两人皈依了基督教,负责每天给城里教会送菜。这是一个好
差事,因为城门要上午8 点才开,而他们以送菜的名义可以天不亮就提前进城卖菜,卖
别人卖不出的价钱。据我大姑奶讲述,每天早晨3-4点,他们2人就跟在长工后面,挑着
比长工重的多的菜挑子,啪啪的往城里面赶,后来2 人都驼背很厉害。就这样家业慢慢
发达以来,买地买房,慢慢也算步入地主阶层。但这个地主和电视电影里面可不一样,
虽然雇有长工短工,但他们仍然每天都自己下地挑粪干活。
我祖父是兄弟中弟弟的孩子,哥哥夫妻二人一生未生育,后来收养了一个孩子,这个孩
子也是有来历的。抗日时期,48军副军长、桂系李宗仁的妹夫王赞斌驻扎在潢川,兵荒
马乱中他生了一个孩子,就寄养在我们家,做为曾祖父哥哥的养子。我们小时候都他小
爷,这位小爷没上过学,但写得一手很漂亮的蝇头小楷。王赞斌1949年逃到台湾,做过
监察院监察委员,不巧1976年的时候死了,所以父子也没相聚过,但后来我们家与其后
人间多有书信往来。
祖父从小在教会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酷爱读书。当时是用香油点灯,据我祖母回忆
说,经常一天晚上读书就要用掉一大碗香油。抗日胜利后,因同学相邀,在潢川专区行
署做过秘书一类的职务。这时候,新四军有个侦查员叫刘明耀进城的时候被抓住了,祖
父设法把他营救了出来,并且住在我家里作为掩护,认我曾祖父做干爹。刘邓大军经过
潢川时,他劝说我祖父跟着一起走,但被祖父拒绝了。解放前夕,国民党在豫南的特务
头子邓雨霖劝说我祖父去台湾,也被拒绝了。
解放后,刘明耀当了潢川第一任县委书记,在他的保护下,我们家只是田地被分,家庭
和财产并没有收到冲击。57年反右倾开始,刘明耀被打成右派,发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
团,我们家的灾难来临了。
这里谈一下解放后土改的问题,在解放前共产党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土改时的积极者
往往是地方上的地痞、无赖流氓之类,这在赵树理的小说中多有反映,因为一般老实本
分的农民是不会站出来出头的。我们家那里的情况就是如此,比如村里的书记,以前在
我们家打过短工,曾经想娶一个国民党逃台军官的姨太太找我祖父借钱被拒绝,从此怀
恨在心。57年他们就开始整我们家。我祖父被陷害入狱,最后在狱里被折磨致死。曾祖
父兄弟2 人被活活打死,家里各种财产被一扫而空。为了找大洋他们甚至挖地三尺,连
曾祖父给自己准备的柏木棺材都抢走。家里的房子被分给7户人家,祖母带着4个孩子被
赶到了牛棚中。
祖父死在监狱里的时候父亲只有7个月大,马上又赶上饿死100万人的“信阳事件”,所
以父亲能活下来可谓是个奇迹。父亲2 岁的时候,有一次突然没呼吸了,祖母赶紧抱着
孩子往城里赶,路上碰到一个远房亲戚,看到了父亲对祖母说这孩子都死了,赶紧扔了
吧(当时路边很多未埋葬的饿死尸体),祖母还是舍不得仍,最后到了城里找到祖父以
前的一位同事,打了1瓶葡萄糖才救活过来。这里多亏了2位已经60多岁的曾祖母,她们
要饭,捡麦穗,才让我们全家人生存了下来。
大伯没上过学,十几岁就开始干活养活家里,文革的时候经常代表全家接受批斗,所以
后来就有些精神不正常的症状。因为父亲是最小的一个,祖母就坚决让他上学,但高中
毕业时正值文革,去修了2 年水库。文革接受后恢复高考没有考上,于是回村里当了20
多年的民办教师,前几年才转正。
--
修改:alarm FROM 221.219.101.*
FROM 221.22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