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陵之战为高欢人生中最重要之战役,此战胜即奠定北齐王朝之基础。但史书中关于此战
只有寥寥百余字,本文依据《北齐书》、《北史》、《通鉴》,就韩陵之战中一些具体
问题做一考证。
一、高欢诸将参战情况
1、参战诸将
史书载,此战高欢将中军,高敖曹将左军,高欢堂弟高岳将右军。
其他参战将领尚有:
高欢亲戚心腹:斛律金、厍狄干、段韶、尉晋、蔡俊
高欢被尔朱荣任命为晋州刺史后投入其阵营的:韩轨、高隆之、尉长命、张保洛、敬显俊
高欢摆脱尔朱兆出山东后投入其阵营的:彭乐、王怀、莫多娄贷文、薛孤延、贺拔仁
高欢在信都举兵后前来投靠的:杨愔、厍狄回洛、叱列平、范舍乐、薛嘉族
高乾、高昂兄弟部曲:高季式、王桃汤、东方老、呼延族
2、未参战将领
段荣:留守中山
孙腾:留守信都
封隆之:守邺城,未出城作战
3、不确定
窦泰:韩陵之战前高欢用窦泰策离间尔朱兆与尔朱度律,遂在广阿击破尔朱兆军,韩陵战后,窦泰又受命率军追灭尔朱兆,唯独高欢攻邺城、战韩陵未见窦泰。窦泰善用计,联系到韩陵战后各地纷纷响应高欢诛杀尔朱氏,也可能窦泰受命高欢在此期间从事特殊工作。
高乾:信都迎高欢后就未参与之后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估计留在信都负责后方。
刘贵:高欢克邺城后率部来投,但韩陵之战未见有其记载,估计留守邺城。
娄昭:曾参与广阿之战,但攻邺及韩陵未见记载,估计留守后方。
潘乐:同样参与广阿之战,未见攻邺及战韩陵,估计同样留守后方。
4、斛律敦、韩匈奴何许人也
通鉴:欢战不利,兆等乘之,岳以五百骑冲其前,别将斛律敦收散卒蹑其后,敖曹以千骑自栗园出横击之,兆等大败,
北齐书高昂传:高岳、韩匈奴等以五百骑冲其前,斛律敦收散卒蹑其后,昂与蔡俊以千骑自栗园出,横击兆军。兆众由是大败。
据北史斛律金传,斛律敦即斛律金,但韩匈奴是何人也?经分析为韩轨。
韩轨,太安狄那人也。据北齐书步大汗萨传,布大汗萨也为太安狄那人,布大汗为布六汗之
误,布六汗即破六韩,均为突厥语之音译,破六韩氏为匈奴后裔,其入居中原者后多改为韩姓。由此可见韩轨很可能为匈奴后裔。则北齐书中所称的“韩匈奴”应为韩轨。
二、高欢军布阵
1、左军
主帅为高敖曹,部将包括高家子弟兵高季式、王桃汤、东方老、呼延族以及高欢的亲信蔡俊。
2、右军
主帅为高岳,副将斛律金、韩轨,由于右军首先破阵,在史书中有“陷阵”描述的彭乐、段韶应属于右军。
3、中军
其余诸将应属高欢指挥的中军,有几人要特别说明一下:
(1)尉景:此人为高欢姐夫,史称“韩陵之战,唯景所统失利”,可见中军最初的不利与尉景有莫大关系。
(2)杨愔:杨愔为高欢秘书,本来不必亲上前线。但杨愔一族几十口几乎被尔朱氏杀绝,杨愔立志报仇,因此冲上了第一线,史载“及韩陵之战,愔每阵先登,朋僚咸共怪叹曰:「杨氏儒生,今遂为武士,仁者必勇,定非虚论。」”
(3)敬显俊:他也是文官,但懂战争技术,攻邺城曾受高欢之名做土山,韩陵之战估计被安排加强中军的防御工事。
高岳为武卫将军,掌高欢的宿卫禁兵;韩轨原来为中军都督;段韶一直随从高欢左右,这三人为什么会同时离开高欢出现在右军中呢?且看下面分析:
三、韩陵之战细节考
1、高欢的弯月阵
史载,韩陵之战,高欢军战马不满二千,步兵不满三万,尔朱军号二十万,数量差距明显。高欢必须利用好有限的部队,特别是两千骑兵。
于是,高欢把自己的精锐禁卫军放在右翼(500-1000骑兵),由高岳、韩轨、斛律金等人指挥,高敖曹率乡人部曲军在左翼(1000骑兵),高欢自己率领剩下的部队在中央布成圆阵,吸引尔朱军。并连系牛驴以塞归道,以示必死之心。
战斗开始后,不出所料,尔朱军猛攻高欢的中军,中军不敌后退,但也吸引敌军深入。此时
高岳等人指挥精锐杀出,埋伏在栗园的高敖曹也突然冲出,高欢趁机指挥中军反击,尔朱军被截为几段,遂大败。
此战史书对高岳、高敖曹等人评价甚高,高敖曹善战自不必说,高岳刚刚投奔高欢,并无战斗经验,能任右军主帅完全由于他和高欢的至亲关系,取胜也是因为高欢将精兵尽数与之。正如侯景评价的:“此兵精人凡尔。”高岳只不过按计划行事而已。
2、高欢与高敖曹
高欢的弯月阵能否成功,两翼骑兵的行动至关重要。右翼都是自己的亲信,自不必担心,但左翼的高敖曹刚刚投靠,忠诚度如何,关键时刻会不会掉链子,高欢可就拿不准。于是就有下面这一段:
高祖(高欢)曰:「高都督纯将汉儿,恐不济事,今当割鲜卑兵千余人共相参杂,于意如何?」昂对曰:「敖曹所将部曲练习已久,前后战斗,不减鲜卑,今若杂之,情不相合,胜则
争功,退则推罪,愿自领汉军,不烦更配。」高祖然之。
与其说高欢是担心高敖曹部的战力,不如说更担心其忠诚度。但高欢想给高敖曹部掺沙子,被顶了回去。于是高欢派自己的发小蔡俊做高敖曹的副将,既是督促也是监视。蔡俊是汉人,高敖曹也就接受了。后来在战场上,高岳军出击后,高敖曹也如约攻击,大败尔朱军。
3、神秘之师
北齐书高欢本纪记载这么一段神秘事件:
初,未战之前月,章武人张绍夜中忽被数骑将逾城,至一大将军前,敕绍为军导向邺,云佐受命者除残贼。绍回视之,兵不测,整疾无声。将至邺,乃放焉。及战之日,尔朱氏军人见阵外士马四合,盖神助也。
也许高欢在尔朱军背后还埋伏了一支神秘之师?
--
修改:forgauss FROM 221.219.68.*
FROM 210.7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