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ern_CHN 讨论区 】
发信人: steventaurus (steven), 信区: Modern_CHN
标 题: 饥荒的死亡率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Nov 2 14:53:33 2009), 站内
各生命表来自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和各年人口统计年鉴。
图1
红线是按照53普查与插值后的57、63生命表推出的64年应有每年龄人口数。
蓝线是64二普的每年龄人口数。
很容易发现,10岁以下儿童人口,真实值要大于推出值,40岁以上中老年人口,真实值小于推出值。有趣的是,两者的总合相等。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从55统计汇编可以看到49年之后每年的出生率、死亡率与净增长率,净增长率是很难伪造的,每年的人口摆在那里。很容易就想到:出生率与死亡率出了问题。
为了验证是否是这个情况,将55统计汇编导出的资料与82、04生命表结合起来计算,我们发现从二普到三普,从四普到五普,并没有发现以上问题,推出值始终和真实值拟合得很好——55统计汇编没有系统性错误,只是在一普二普之间出了问题。
图2
这是修改40岁以上人口死亡率之后的情况,推出值和真实值在40岁之后相等了。
图3
这是修改一普后每年出生率之后的情况,在10岁儿童之前推出值与真实值也相等了。
这个结论对于我们所争论的“非正常死亡”的理解是有帮助的。以往常常认为,“非正常死亡”即为真实人口数到理论人口数之间的缺额。但只计算总人口的话,很容易有人张口就来:缺少的人口数是少生的人,不算非正常死亡。可是事实恰恰相反,53-64年,包括那三年,出生人口并未减少。尤其是57-59年的出生高峰,甚至在现在也造成了一波第三代出生的生育小高峰。
那哪些人减少了?在53年时29岁,64年时40岁及以后的人,在53-64中,经历了超乎寻常的死亡率。我这里没有公布我如何修正死亡率让推出值与真实值相等,但可以举一个例子:一普二普之间,一个四十岁男性的正常死亡率大约是5.5/1000,但为了让推出值与真实值拟合,四十岁男性的死亡率必须变成36/1000,大约提高7倍。
一些喜欢讲故事,要么他老乡,要么他伯父,数据放在眼前就说数据造假,可惜的是,数据确实有假,只不过是往掩饰的方向作假:减少统计出生人口数,同时减少死亡数,来使得总人口数看起来不变。
至于到底非正常死亡多少,我还没有详细计算,因为“正常”死亡是很难定义的,我也不想弄出个什么几千万来,但不争的事实是,真实死亡率的确比正常死亡率大大提高了,远远超过统计误差所能容纳的部分。
--
修改:wisely2000 FROM 221.218.187.*
FROM 68.225.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