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underland (惊蛰) 于 (Sun Nov 8 16:29:36 2009) 提到:
也许分兵与集中并无一定之规,进攻和防守都可以用。所谓集中,也是由分散而来
如多路进攻(可以达成围攻之势,即集中)、阻援牵制、佯动、退却,都有分兵之需要。敌方势大的时候,还可分而散之,转入游击
揣测:如同前面有人讲的,分与合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是东方的讲法。西方的讲法,似乎可以用博弈论运筹学之类的搞搞建模搞搞计算,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后取一个最大收益的方案。兵法这个东西在智力上就是一种博弈,如同下棋。现在的兵棋推演和策略类游戏应该已经用上了吧。但是这也不容易,要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实况及时的对计算进行调整
【 在 forgauss (四镇北庭行营刀斧兵马使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分兵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 1、我军兵力必须占有很大的优势,保证分兵后每支军队面对敌军都不出于
: 劣势(像萨尔浒那样分兵,纯属瞎分)。当然,如果我军机动性和战斗力比较强,
: ...................
☆─────────────────────────────────────☆
cjohn (猴年马月) 于 (Mon Nov 9 11:28:04 2009) 提到:
【 在 thunderland (惊蛰)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许分兵与集中并无一定之规,进攻和防守都可以用。所谓集中,也是由分散而来
: 如多路进攻(可以达成围攻之势,即集中)、阻援牵制、佯动、退却,都有分兵之需要。敌方势大的时候,还可分而散之,转入游击
: 揣测:如同前面有人讲的,分与合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是东方的讲法。西方的讲法,似乎可以用博弈论运筹学之类的搞搞建模搞搞计算,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后取一个最大收益的方案。兵法这个东西在智力上就是一种博弈,如同下棋。现在的兵棋推演和策略类游戏应该已经用上了吧。但是这也不容易,要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实况及时的对计算进行调整
战术不外两种:
1. 集中优势兵力
2. 分进合击
两种战术各有优劣,没法单纯地说哪种好于另一种。
集中优势兵力当然好,但前提是你在这个局部集中了优势兵力,在另一个局部必然是以弱
势兵力对敌,也就是说,在另一个局部敌人形成了优势兵力,这时候能否取胜决定于两点
:
1. 形成局部优势兵力的地方是否关键,这就是说要集中兵力打击对方的重心。如果在关
键的地点取得胜利,其他战场弱势部队付出一点代价也没什么。全局仍然不错。
2. 有的时候对阵的双方指挥官都是高手,都在对方的最易失去平衡的地方形成局部优势
,这样就是与时间的竞赛。看谁的弱势兵力顶住对方冲击的时间更长,这就有点类似于马
赫的水桶原理:水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放在军事学上,就是拼双方单兵的平
均素质,用CS的话来说,就是比谁的枪更‘硬’。
再讲一下分进合击,用好了就可以造成一支部队吸引敌人的主力,另一支部队绕到敌人后
面去打他的屁屁,Timing非常重要。成功的例子有如汉尼拔的坎尼之战(变相的分进合击
,分布在两翼的精兵起到了打屁屁的作用),不成功的时候就会在几支部队会师之前被敌
人内线机动,各个击破。这方面的例子在红军的反围剿,抗日的反扫荡,还有武田和上杉
的第4次川中岛之战,及拿破仑早期在意大利的战役,腓特烈大帝的7年战争,等等。
☆─────────────────────────────────────☆
cjohn (猴年马月) 于 (Mon Nov 9 13:25:08 2009) 提到:
继续挖坟,呵呵。
【 在 yunmz (云梦泽) 的大作中提到: 】
: 宋伐辽好象也是分兵进击被打败的吧?
: 实在不能理解这些战争中的分兵行为
: 或许是为了实现将领间的牵制以免拥兵自重,兵变陈桥?
: ...................
对这个分兵的问题,也有其后勤上的原因。下面,从押沙龙的《出轨的王朝:晋朝的另类历史》中摘录一段:
---
大有大的难处
平心而论,苻坚在十个男丁里征发一个,这个比例在当时并不算过高,比这更高的也不罕见。但是苻坚是在整个前秦帝国的范围内搞征发—从河北到四川,从山东到甘肃,都要按此比例,这就会产生巨大的问题。
如果只看数字,一个一百万人的小国征发出十万军队,和一个一千万人的大国征发一百万军队,它们的力量会有十倍的差距。但事实远非如此,这里有一个组织成本和后勤补给问题。
我们先看一下这些士兵怎么赶赴战场。
当时没有铁路和卡车,也没有那么多马车给这些士兵坐,他们赶路只能靠两条腿。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拿,空着手走路,一天走八个小时,公路又修得特别好,那么他也许能走四十公里,但是作为士兵,总要带些随身物品,路途也未必那么平坦。按照史料的说法,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一天能走二十五公里左右,罗马帝国的军队一般也能走这么远,特别快的时候,甚至能达到三十公里以上。但是前秦的军队不是古希腊经过长期训练的职业军人,他们能走出二十公里已经相当难得,而且当时正逢乱世,估计道路也不会维护得很好,要是碰上过河,就更傻眼了,没有桥的话,就只能等渡船。好,我们把这些困难都忽略不计,一个西北士兵要赶到淮河流域,也要花上两个月的时间。
苻坚进行的战争准备相当仓促。七月,他下达了征发令,按照常理,这个法令要花一定时间才能下发到全国各地,然后当地的官员又要花相当的时间去执行,那么,至少也要一个月的光景各军才能整装待发。
但是苻坚觉得时不我待。八月,前锋部队已经开拔;紧接着,苻坚从长安出发前往战场,主力部队随之陆续开拔;九月,前锋部队到达淮河流域的颍口,苻坚中军到达项城(河南沈丘)。战争已经正式开场。
这个时候,各地军队是否也都到达指定战场了呢?我们算一算时间就知道当然来不及。甘肃的军队八月能够集结完毕就不错了,如果要进军到项城,没有两个月时间是很难办到的,九月的时候,他们肯定到不了项城。果不其然,按照历史记载,苻坚到达河南项城的时候,甘肃的军队才刚刚抵达咸阳。这样看来随苻坚出发的部队应该主要来自于陕西附近,地方稍远的人根本赶不过来。
全国各地的军队正往集结地进军,战争却已经开始,而还没等他们到达,战争已经结束。他们的全部作用就是在中国北部奔走,消耗大量粮食,堵塞各处道路。
为什么苻坚这么着急呢?为什么他不等大军都集中到一地,然后统一进发,发动雷霆一击呢?不是他不想这么做,而是他根本办不到。这就回到了刚才的问题:一百万军队发挥的作用并不是简单的十万军队的十倍。
可以设想一下,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把九十七万军队集中在一地会是什么情景。九十七万军队如果走在一条大路上,即便这条大路十分宽阔,能容纳二十人并排行走,队列又排列得密密实实,那么整个队伍也要拖出五十公里以上。走在后头的部队根本就不知道前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随时可能失控的可怕状态。
而且这九十七万人一起行进,补给也根本不可能供应得上。晋代中国人口非常稀少,整个山西省的人口也不到九十七万。大家可以想象:如果现在整个山西省的男女老少全部出发,排成一个队列向江苏挺进,那会给沿途造成多大的压力。沿途需要有多少个饭馆和旅店,队列本身又需要携带多少辆运输车,才能让这些人几个月内都有饭吃?
唯一的办法就是分兵而进,古代战争中,经常说兵分几路,这可不光是为了实施某种军事计谋,主要原因往往倒是因为集结在一起实在太困难。
如果这九十七万军队分兵而进,然后集结在同一战场,又当如何?答案是:那也是做不到的。首先牵涉到后勤问题,同时向聚集在一起的九十七万人输送粮草,这个要求大大超出了当时的运输能力。关于后勤问题我们在后面详细讨论,再来看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在战场上怎么调度这九十七万人?九十七万人摆成阵形,必将绵延出相当距离,当时没有无线电,作战之际,指挥官如何向这九十七万人下达命令?一个低级军官又如何得到作战指示?如果这个庞大队列的某一部分发生骚动,指挥官又该如何制止,不让它蔓延开来?
世界古代史上,从没有将百万人投入同一战役的例子,没有哪个指挥官敢担当这样的任务。这不是军事资源的问题,哪怕你能动员一千万的兵员,你也不可能把一百万人编成一个阵形,投入战斗。
五万人的部队和一万人的部队对垒,当然可以占有极大优势。如果指挥官比较能干的话,十万人的部队和五万人的部队对垒,仍旧可以占有很大优势,但我们不能如此简单地推演下去。随着军队规模的增长,它的组织管理成本会陡然增高,到了某个拐点之后,增加士兵就不会再给军队添加任何战斗力,反而是个累赘。这个拐点在不同时代,或者碰上不同素质的指挥官,都会有很大的不同。不过在古代,九十七万这个数字肯定已经大大超过了这个拐点。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实,但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一点,就不大能明白古代史上的大规模战争的性质。
苻坚使用这些部队的办法不外乎两个:一是分成各路独立的军团,沿国境线多处攻击;二是把大军分成几个梯队,第一梯队倒下了,第二个梯队接着上。但如此一来就使兵力上的优势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最后结果证明,苻坚的这次战争两种方法一个都没用上,主战场的胜负决定了一切,九十七万人的部队大部分根本没有派上任何用场。
如果我们更仔细地考虑一下后勤问题,就会发现苻坚的这次征发面临何等的困难。
一个庞大帝国能生产出很多粮食,但是如何把这些粮食运输到指定地点是个很棘手的问题。皇上如果要在某地集结部队,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从哪里搞到粮食呢?帝国的疆域可能很广,但是远处的粮食很难运到指定地点来,皇上能利用的也就是周围那一块地盘的物资。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用人赶牛车从北京运输一车粮食到上海,成本会有多高。三千里的路程至少要走两三个月,这两三个月里光是赶车的人就要消耗上百斤的粮食,而牛还要吃大量的草或者饲料。把成本折算进去,这些粮食能支付来回路费就很不错了。要是再加上住宿费,那就一定要折本。如果没有牛,靠人拉,那么情形就会更加尴尬。可以料想,哪个具备健全思维的人会这么胡来呢?
隋炀帝征伐高丽的时候就发过神经。他在全国征发了六十万“鹿车夫”来运粮食,两个车夫推一个能装三石粮食的架子车。路途太远,车夫路上忍不住要吃东西,等他们把车拉到目的地,这三石粮食往往被吃个精光。把一个空架子车拉给官家,成什么话?所以俩人只能逃跑。没有史料描述苻坚从哪里搞粮食,但我们大致可以推测,运输成本肯定非常巨大,大量的粮食被白白消耗。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就是尽量走水路,这样运输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几个人划一条船,就能运输上万斤粮食,速度也比牛车快很多,再说船又不用吃草。
历代中国皇帝都非常重视漕运,因为这确实是他们的命根子。隋炀帝花费那么大力气打通京杭大运河,并不是为了在上头划龙舟,而是为了减少运输成本。但是那些通不了水路的地方,就无法享用这种方便。
问题不仅于此,即便皇上把粮食都运到了指定仓库,也还有麻烦。军队是要行进的,不能守着仓库,所以行进中还要保证粮食随时供应得上。
恩格尔教授曾经对亚历山大军队的后勤作过详细分析。这种分析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值得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恩格尔教授的结论是: 如果沿途没有补给,只靠军人自己携带粮草,那么他们最多可以维持九天。当然,军队可以带上牛车、马车,但是拉车的牛和马也要吃东西。按照他的计算,你带上再多的牛车、马车拉粮食,也只能走出十二天。
中国军队和亚历山大的军队不大一样。亚历山大的士兵携带的盔甲装备就有四十四斤重,中国士兵没那么矫情,装备重量至少可以打个对折。考虑到这一点,他们可以走得更远一些,但是再远也终究有限。
恩格尔教授的模型当然是个简化了的模型,哪怕你是在敌国行进,一路上也不会什么粮草都找不到。但你要是把这个模型告诉苻坚,他听了多半也不会很吃惊。做些修正以后,我想苻坚是会赞同恩格尔教授的结论的。
苻坚在部署军事计划的时候,脑子里可能也会浮现出和恩格尔类似的想法,所以他让主力部队尽量不远离黄河、颍水、淮河等河流。离开了水路,几十万军队的补给马上就会变成让人头疼的事情。
苻坚掌握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从数字上看,他可以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是由于上述限制,这些人力物力大部分都无法真正发挥作用。他可以发动九十七万人参军,也可以让各地的粮食都往战区拉,但是几十万人白白地在路上奔走,数以万吨计的粮食白白地在路上消耗,或者干脆堆在后方。整个帝国骚动起来,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可是却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发挥作用。这就应了王熙凤的话:大有大的难处啊。
---
押沙龙的这本书,还是有不少出彩的地方的。顺带推荐一下。
☆─────────────────────────────────────☆
thunderland (惊蛰) 于 (Mon Nov 9 22:35:45 2009) 提到:
大家都这么做,何时何地采取行动,就有个局面判断和时机把握的问题,这就是双方较量的核心问题了
来段毛选吧,有启发性:
我们是以少胜多的——我们向整个中国统治者这样说。我们又是以多胜少的——我们向战场上作战的各个局部的敌人这样说。这件事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敌人一般地都摸熟我们的脾气了。然而敌人不能取消我们的胜利,也不能避免他们的损失,因为何时何地我们这样做,他们不晓得。这一点我们是保守秘密的。红军的作战一般是奇袭。
关于分进合击,摘几段网上看到的军科院研究院的评论:
分进合击,关键在于合的战机把握。蒋介石的分进合击,表面上咄咄逼人,实际上各路缺乏协同,是分而难合。毛泽东的分进合击,则是密切协同,能分能合,以散耗集,以集灭散,如他自己所说:“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
集中兵力,在毛泽东手中是伸缩自如的利刃。到了蒋介石手中,却变成了沉重难负的包袱。国民党军的集中兵力是动则集中、战则分散。而解放军的集中兵力则恰恰相反,是动则分散、战则集中,运动中完成集中,集中时实现歼敌。刘伯承元帅曾将人民解放军的战法总结为两句话:“外线作战以分进合击为原则,内线作战以各个击破为原则”。
最后摘一段毛蒋在战法过招问题上的综述:
华国富(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室主任)
从闻夏战役到定陶战役,毛泽东从全面内战爆发三个月的作战行动中,不断总结作战经验,不断深化对集中兵力原则的认识,很快形成了一整套对国民党军作战的新方法,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蒋介石也重视集中兵力,在每个战区均投入绝对优势的进攻兵力,但一到具体战役战斗,他则常常是兵力捉襟见肘,结果被解放军各个击破。温瑞茂(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战争进行近一年时,蒋介石得到了一本解放军的战斗手册,“废寝忘食,昼夜钻研,逐字逐句地细心玩味”,觉得悟出一二。他说:“我军不知采取运动战,不知主动进攻敌人,只知以稳扎稳打为保存实力、观望不前之掩饰口号。或株守一地,或阵布长蛇,首尾不能相应,予敌以运动集中、各个击破我军之机会。”
蒋介石立即改变战法。1947年6月间,他在山东战场集中6个整编师组成突击集团,密集靠拢,在不到50公里的正面向前推进,进攻华东野战军。蒋介石的这种集中进攻,在毛泽东看来不仅不是取胜的战法,反而是“毫无出路”的表现。毛泽东一语中的:“此种战术,除避免歼灭及骚扰居民外,毫无作用。而其缺点则是两翼及后路异常空虚,给我以放手歼击之机会。”
毛泽东电示陈毅、粟裕等人:“敌正面既然绝对集中兵力,我军便不应再继续采取集中兵力方针,而应改取分路出击其远后方之方针。”对国民党军进攻正面“无须控制,空费兵力”,用4个纵队监视即可,主力立即兵分两路,扫荡国民党军主力的两翼和后方,“纵横进击,完全机动,每次以歼敌一个旅为目的”。这就是毛泽东,气定神闲,胸怀大度,举重若轻!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华东野战军以4个纵队在鲁中与国民党军周旋,用5个纵队两路出击鲁南、鲁西,放手发动攻势,大量歼灭分散的敌人,将国民党军的后方搅得地覆天翻,直接威胁兖州、徐州国民党军的后方基地。蒋介石不得不从鲁中战场抽调数个整编师增援,还是陷入了被动。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战术不外两种:
: 1. 集中优势兵力
: 2. 分进合击
: ...................
☆─────────────────────────────────────☆
cjohn (猴年马月) 于 (Tue Nov 10 10:10:23 2009) 提到:
【 在 thunderland (惊蛰) 的大作中提到: 】
: 蒋介石立即改变战法。1947年6月间,他在山东战场集中6个整编师组成突击集团,密集靠拢,在不到50公里的正面向前推进,进攻华东野战军。蒋介石的这种集中进攻,在毛泽东看来不仅不是取胜的战法,反而是“毫无出路”的表现。毛泽东一语中的:“此种战术,除避免歼灭及骚扰居民外,毫无作用。而其缺点则是两翼及后路异常空虚,给我以放手歼击之机会。”
想起了松山大战中的洪承畴,皇太极曰:“此阵有前权,而无后守,可破也!”
☆─────────────────────────────────────☆
cjohn (猴年马月) 于 (Tue Nov 10 12:18:20 2009) 提到:
【 在 edberg (让心情任意游走) 的大作中提到: 】
: 而且从皇帝这个根就猜忌将领.不是好典范.
: 演义里有潘仁美陷害杨家将.说明由来以久.
记得以前还和拿兄争论过潘美陷害杨家将的事情是否为史实。拿兄的意见是此事的根子在监军王侁身上,我则认为民间传说定在潘美身上不会是空穴来风。
近来偶然读到余嘉锡先生对此问题的专门论述,供拿兄参考,内容见附件。
☆─────────────────────────────────────☆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于 (Wed Nov 11 21:07:05 2009) 提到:
集中优势兵力是为了打歼灭战,兵力未必一开始就要集中,
但一旦进入会战,就要尽可能的集中兵力。
同样,分进合击本质是通过运动寻找歼敌机会,一旦机会出现,在决战点
也必然要集中尽可能多的兵力。
无论采取何种战术,机动性、协同性、补给、情报永远为影响战斗
胜败的重要因素。在历史上各种战例中,以上因素处于优势的
一方,无论采用何种战术,总能居于有利地位;反之,机动性、协同性、
补给不佳的军队,则不易于采用进攻性手段,运用保守的坚壁清野战略
反而能收到更好效果。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战术不外两种:
: 1. 集中优势兵力
: 2. 分进合击
: ...................
☆─────────────────────────────────────☆
cjohn (猴年马月) 于 (Thu Nov 12 09:33:44 2009) 提到: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集中优势兵力是为了打歼灭战,兵力未必一开始就要集中,
: 但一旦进入会战,就要尽可能的集中兵力。
: 同样,分进合击本质是通过运动寻找歼敌机会,一旦机会出现,在决战点
: ...................
说得对。回过头看,明军对清军是太困难了,骑兵的机动性是步兵望尘莫及的,无奈。清军想打就打,想走就走,单兵素质(关键在于骑射技术)也高于明军,野战怎么打怎么有理。
明军当时唯一的正确策略就是袁崇焕的堡垒战术,可惜崇祯这个废物...
☆─────────────────────────────────────☆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于 (Thu Nov 12 10:54:45 2009) 提到:
又是骑射......
按你的说法,步兵遇到骑兵就不用打了,直接投降好了
不能野战,堡垒就是废渣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得对。回过头看,明军对清军是太困难了,骑兵的机动性是步兵望尘莫及的,无奈。清军想打就打,想走就走,单兵素质(关键在于骑射技术)也高于明军,野战怎么打怎么有理。
: 明军当时唯一的正确策略就是袁崇焕的堡垒战术,可惜崇祯这个废物...
☆─────────────────────────────────────☆
cjohn (猴年马月) 于 (Thu Nov 12 11:51:09 2009) 提到:
【 在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的大作中提到: 】
: 又是骑射......
不是抬杠,但骑射确实是野战之王啊。最近在打个游戏:Mount and Blade,对这点深有感触。单纯骑射是不行的,骑射配合重骑,基本无敌。作战方式,一般是先用骑射破坏敌军的阵形,之后再用重骑蹂躏。
: 按你的说法,步兵遇到骑兵就不用打了,直接投降好了
很难打,强攻硬弩得大量配备。还要有长矛手,刀牌手。无论如何,骑兵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步兵如果没有坚强的统帅(像刘裕那样的)和地利,基本没法打。就是刘裕那样的,赢骑兵还是北魏向他的却月阵发动强攻的情况下取得的。而且他的却月阵背靠黄河,有水军的依托,北魏骑兵无法包抄。真要全部上岸和北魏骑兵对冲,胜算又有几何呢?
步骑对垒,如果骑兵不是必须猛冲步兵的坚阵,步兵基本没办法。
: 不能野战,堡垒就是废渣
那倒是,袁崇焕的成功并不是单纯地防守,但是防守得力,他才有时间训练野战骑兵。没有坚守宁远的成功,关宁铁骑又从何谈起呢?
☆─────────────────────────────────────☆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于 (Thu Nov 12 12:01:10 2009) 提到:
骑射是野战之王.......又见拿游戏说事的,骑射是野战之王,怎么没见骑射
真牛B过啊,满清咋也玩下马步射啊?骑射在防护良好的混成纪律部队面前连
渣都算不上,就算加上重骑,要冲开同等成本纪律防护良好的步兵阵也是件
极端困难的事情
而且非常不幸,满清军在面对步兵阵的时候,也不玩你所谓的骑射加重骑的
所谓无敌战术,而是下马步射,掩护同样下马作战的步兵进行冲击
你当大家都是傻的啊,进入近代以后哪家军队TM没事还玩骑射啊,在拥有良
好投射能力的步兵面前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啊
劳驾补补军事史的课吧,别没事就拿游戏说事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抬杠,但骑射确实是野战之王啊。最近在打个游戏:Mount and Blade,对这点深有感触。单纯骑射是不行的,骑射配合重骑,基本无敌。
: 很难打,强攻硬弩得大量配备。还要有长矛手,刀牌手。无论如何,骑兵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步兵如果没有坚强的统帅(像刘裕那样的),基本没法打。就是刘裕那样的,赢骑兵还是北魏向他的却月阵发动强攻的情况下取得的。
: 骑兵作战,一般是先用骑射破坏敌军的阵形,之后再用重骑蹂躏。
: ...................
☆─────────────────────────────────────☆
cjohn (猴年马月) 于 (Thu Nov 12 12:04:30 2009) 提到:
【 在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的大作中提到: 】
: 骑射是野战之王.......又见拿游戏说事的,骑射是野战之王,怎么没见骑射
: 真牛B过啊,满清咋也玩下马步射啊?骑射在防护良好的混成纪律部队面前连
: 渣都算不上,就算加上重骑,要冲开同等成本纪律防护良好的步兵阵也是件
: ...................
为什么要冲呢?骑射的作用,就是让步兵无法维持良好的防御态势。步骑对战,如果步兵无法保持阵形,下场会很惨吧。
☆─────────────────────────────────────☆
cjohn (猴年马月) 于 (Thu Nov 12 12:10:07 2009) 提到:
【 在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的大作中提到: 】
: 而且非常不幸,满清军在面对步兵阵的时候,也不玩你所谓的骑射加重骑的
: 所谓无敌战术,而是下马步射,掩护同样下马作战的步兵进行冲击
我对清军的作战方式确实不够了解,有哪本书可以推荐一下吗?步射?倒也不错,射箭的稳定性好。但容易被敌人的骑兵蹂躏。
如果清兵的作战方式是上马赶路,下马步射的话,为什么满清的祖训是不忘骑射?难道‘骑’和‘射’应该单独看待?
: 你当大家都是傻的啊,进入近代以后哪家军队TM没事还玩骑射啊,在拥有良
: 好投射能力的步兵面前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啊
近代出现火器之后,当然骑兵是没什么前途的。话又说回来,即时是这样,顿河的哥萨克在一战也有不错的战绩(如果不是对垒火力密度很强的德国人的话)。
☆─────────────────────────────────────☆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于 (Thu Nov 12 12:23:10 2009) 提到:
对于纪律良好,防护良好的步兵阵来说,骑射基本跟挠痒痒没啥区别
骑射弓的威力小的可怜,奔跑中的马匹又是个糟的不能再糟的射击平台
对于有良好防护的步兵阵,步弓对射就能搞定你的骑射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要冲呢?骑射的作用,就是让步兵无法维持良好的防御态势。步骑对战,如果步兵无法保持阵形,下场会很惨吧。
☆─────────────────────────────────────☆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于 (Thu Nov 12 12:24:23 2009) 提到:
你注意下绘画上的清军骑兵,那个大弓可能在马上开么?
近代以后,没有大炮开路的骑兵......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对清军的作战方式确实不够了解,有哪本书可以推荐一下吗?步射?倒也不错,射箭的稳定性好。但容易被敌人的骑兵蹂躏。
: 如果清兵的作战方式是上马赶路,下马步射的话,为什么满清的祖训是不忘骑射?难道‘骑’和‘射’应该单独看待?
: 近代出现火器之后,当然骑兵是没什么前途的。话又说回来,即时是这样,顿河的哥萨克在一战也有不错的战绩(如果不是对垒火力密度很强的德国人的话)。
: ...................
☆─────────────────────────────────────☆
cjohn (猴年马月) 于 (Thu Nov 12 13:04:09 2009) 提到:
【 在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于纪律良好,防护良好的步兵阵来说,骑射基本跟挠痒痒没啥区别
: 骑射弓的威力小的可怜,奔跑中的马匹又是个糟的不能再糟的射击平台
: 对于有良好防护的步兵阵,步弓对射就能搞定你的骑射
清兵咱就不谈了,蒙古人的作战方式应该是有不小部分的骑射吧?难道哲别也是下马步射出名的?
☆─────────────────────────────────────☆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于 (Thu Nov 12 13:14:08 2009) 提到:
骑在马上能开的弓力,至少要比站立小1/4-1/3,奔马上更小
奔马甚至站立的马本身就是个非常不稳定的平台,而保持稳定靠的
只能是人的手和小脑
骑在站立的马上用步枪要打中一个不到百米的目标都困难,何况
用弓箭在奔马上射击
骑射都是散射区域,要想精确射击,接近的距离人家长矛投枪都能
轻松攻击到你了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兵咱就不谈了,蒙古人的作战方式应该是有不小部分的骑射吧?难道哲别也是下马步射出名的?
☆─────────────────────────────────────☆
cjohn (猴年马月) 于 (Thu Nov 12 13:23:08 2009) 提到:
【 在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的大作中提到: 】
: 骑在马上能开的弓力,至少要比站立小1/4-1/3,奔马上更小
: 奔马甚至站立的马本身就是个非常不稳定的平台,而保持稳定靠的
: 只能是人的手和小脑
: ...................
对一般人确实是这样,但这个障碍是不是可以通过长期训练来克服呢?蒙古人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骑射水平高不足为奇吧?
汉族人的骑射水平不及蒙古人和女真人,关键是农耕的生产方式更容易产生步兵。而游牧,相对来说更容易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骑兵,包括骑射吧?
请教一下,有没有这方面的历史资料?
☆─────────────────────────────────────☆
sayinger (言者) 于 (Thu Nov 12 13:32:22 2009) 提到:
八旗的编制一直是步甲数量超过马甲的,当然,这不妨碍步甲也有马骑...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对清军的作战方式确实不够了解,有哪本书可以推荐一下吗?步射?倒也不错,射箭的稳定性好。但容易被敌人的骑兵蹂躏。
: 如果清兵的作战方式是上马赶路,下马步射的话,为什么满清的祖训是不忘骑射?难道‘骑’和‘射’应该单独看待?
: 近代出现火器之后,当然骑兵是没什么前途的。话又说回来,即时是这样,顿河的哥萨克在一战也有不错的战绩(如果不是对垒火力密度很强的德国人的话)。
: ...................
☆─────────────────────────────────────☆
liuhen (As Always) 于 (Thu Nov 12 13:38:26 2009) 提到:
蒙古人打的是运动战
一个国家能维持多少“纪律良好,防护良好的步兵”?能守住多少地方?
抢了就跑“纪律良好,防护良好的步兵”有什么办法?
【 在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轮子兵法 第一篇:倚多为胜4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Nov 12 12:23:10 2009), 站内
:
: 对于纪律良好,防护良好的步兵阵来说,骑射基本跟挠痒痒没啥区别
: 骑射弓的威力小的可怜,奔跑中的马匹又是个糟的不能再糟的射击平台
: 对于有良好防护的步兵阵,步弓对射就能搞定你的骑射
:
: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为什么要冲呢?骑射的作用,就是让步兵无法维持良好的防御态势。步骑对战,如果步兵无法保持阵形,下场会很惨吧。
:
:
: --
:
: 故垒萧瑟秋风紧
: 塞曲惟有梦中吟
: 胸中块垒凭谁数
: 壮志难酬泪满襟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59.226.58.*]
☆─────────────────────────────────────☆
liuhen (As Always) 于 (Thu Nov 12 14:07:09 2009) 提到:
无论是宋元明还是清
有没有皇帝可能把> 某个不是很大的数字的“纪律良好,防护良好的步兵”
完全放到某个或者某些人的手里----实际上这是纪律良好的前提条件-----
【 在 liuhen (As Always) 的大作中提到: 】
: 蒙古人打的是运动战
: 一个国家能维持多少“纪律良好,防护良好的步兵”?能守住多少地方?
: 抢了就跑“纪律良好,防护良好的步兵”有什么办法?
: ...................
☆─────────────────────────────────────☆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于 (Thu Nov 12 14:19:18 2009) 提到:
甭扯什么运动战,蒙古人贯彻运动抢劫的时候多数都是被打得找不着北
成吉思汗之所以强就是在于建立了国家组织,组建重骑兵使得蒙古具有
正面作战能力,同时让蒙古军拥有了攻城能力,按你这么说,土匪打仗
是最牛了咯?
维持纪律防护良好的步兵,比维持骑兵成本低几倍
【 在 liuhen (As Always) 的大作中提到: 】
: 蒙古人打的是运动战
: 一个国家能维持多少“纪律良好,防护良好的步兵”?能守住多少地方?
: 抢了就跑“纪律良好,防护良好的步兵”有什么办法?
: ...................
☆─────────────────────────────────────☆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于 (Thu Nov 12 14:20:00 2009) 提到:
合着近,现代步兵都是私军,罗马军团,马其顿军团也都是将领私军了
【 在 liuhen (As Always) 的大作中提到: 】
: 无论是宋元明还是清
: 有没有皇帝可能把> 某个不是很大的数字的“纪律良好,防护良好的步兵”
: 完全放到某个或者某些人的手里----实际上这是纪律良好的前提条件-----
: ...................
☆─────────────────────────────────────☆
cjohn (猴年马月) 于 (Thu Nov 12 14:33:49 2009) 提到:
【 在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的大作中提到: 】
: 甭扯什么运动战,蒙古人贯彻运动抢劫的时候多数都是被打得找不着北
: 成吉思汗之所以强就是在于建立了国家组织,组建重骑兵使得蒙古具有
: 正面作战能力,同时让蒙古军拥有了攻城能力,按你这么说,土匪打仗
: ...................
就这点再展开一下。如你所说,蒙古军队的编成中有不少的重骑兵,但他们的重骑兵和西欧的重骑兵相比,就相形见绌了吧。
那么蒙古人应该是依靠弓箭这一武器取得西征胜利的,对吗?但是,欧洲人也有步兵弓箭手啊。如果蒙古人依靠的是步射,并不能占到什么优势。骑兵又不如欧洲的重装骑兵,设若没有骑射,他们无法在西征中取胜吧。
对付欧洲的重甲骑士,骑射应该是最好的武器了吧?重甲骑士一旦失去了队形,一样会被蒙古的步兵长矛手殴死。骑射,应该就是起到这个作用的。
☆─────────────────────────────────────☆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于 (Thu Nov 12 14:45:42 2009) 提到:
扯吧
你先搞清楚欧洲开始使用板甲是什么年代首先
其次蒙古西征,人马皆披甲,并且拥有罗圈甲,山文甲,鳞甲的蒙古骑兵,
对只有人披锁子甲的东欧骑士,到底是谁的装备在欺负人啊
对于人马皆披甲的板甲骑士,你觉得弓箭尤其是骑弓可能有用吗?
用骑射手加具装甲骑欺负几个锁甲骑士带的无甲武装农民,还能吹出大天去?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这点再展开一下。如你所说,蒙古军队的编成中有不少的重骑兵,但他们的重骑兵和西欧的重骑兵相比,就相形见绌了吧。
: 那么蒙古人应该是依靠弓箭这一武器取得西征胜利的,对吗?但是,欧洲人也有步兵弓箭手啊。如果蒙古人依靠的是步射,并不能占到什么优势。骑兵又不如欧洲的重装骑兵,设若没有骑射,他们无法在西征中取胜吧。
: 对付欧洲的重甲骑士,骑射应该是最好的武器了吧?重甲骑士一旦失去了队形,一样会被蒙古的步兵长矛手殴死。骑射,应该就是起到这个作用的。
: ...................
☆─────────────────────────────────────☆
cjohn (猴年马月) 于 (Thu Nov 12 15:08:57 2009) 提到:
【 在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的大作中提到: 】
: 扯吧
: 你先搞清楚欧洲开始使用板甲是什么年代首先
: 其次蒙古西征,人马皆披甲,并且拥有罗圈甲,山文甲,鳞甲的蒙古骑兵,
: ...................
嗯,我有点迷糊了。如果是这个样子,为什么宋军野战打不赢金军、蒙古军?明军野战打不赢后金军?
☆─────────────────────────────────────☆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于 (Thu Nov 12 15:27:36 2009) 提到:
后勤,纪律
端平入洛蒙古军在宋军精锐饿垮累垮之前取得了什么进展?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我有点迷糊了。如果是这个样子,为什么宋军野战打不赢金军、蒙古军?明军野战打不赢后金军?
☆─────────────────────────────────────☆
cjohn (猴年马月) 于 (Thu Nov 12 15:31:20 2009) 提到:
【 在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的大作中提到: 】
: 后勤,纪律
: 端平入洛蒙古军在宋军精锐饿垮累垮之前取得了什么进展?
金兵攻克开封之前的太原之战和西军死磕的结果呢?西军是宋军的精锐,野战也干不过金兵。
☆─────────────────────────────────────☆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于 (Thu Nov 12 15:35:44 2009) 提到:
金兵啃种师中啃的很轻松?何况那个时候的西军除了少数核心精锐之外还能叫纪律部队?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金兵攻克开封之前的太原之战和西军死磕的结果呢?西军是宋军的精锐,野战也干不过金兵。
☆─────────────────────────────────────☆
cjohn (猴年马月) 于 (Thu Nov 12 15:50:41 2009) 提到:
【 在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的大作中提到: 】
: 金兵啃种师中啃的很轻松?何况那个时候的西军除了少数核心精锐之外还能叫纪律部队?
呵呵,被你驳倒了。不过,目前尚未查到有关方面的军史资料。如果老兄能够查到的话,不妨共享一下。
☆─────────────────────────────────────☆
kangaroo (袋鼠^好困亚..) 于 (Thu Nov 12 20:30:46 2009) 提到:
m&b的步兵就没有阵形可言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抬杠,但骑射确实是野战之王啊。最近在打个游戏:Mount and Blade,对这点深有感触。单纯骑射是不行的,骑射配合重骑,基本无敌。作战方式,一般是先用骑射破坏敌军的阵形,之后再用重骑蹂躏。
: 很难打,强攻硬弩得大量配备。还要有长矛手,刀牌手。无论如何,骑兵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步兵如果没有坚强的统帅(像刘裕那样的)和地利,基本没法打。就是刘裕那样的,赢骑兵还是北魏向他的却月阵发动强攻的情况下取得的。而且他的却月阵背靠黄河,有水军的依托,
: 步骑对垒,如果骑兵不是必须猛冲步兵的坚阵,步兵基本没办法。
: ...................
☆─────────────────────────────────────☆
kangaroo (袋鼠^好困亚..) 于 (Thu Nov 12 20:33:44 2009) 提到:
极端了……
蒙古人打胜仗还是靠的侦察能力和机动力……所以才能经常伏击欧洲人……
【 在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的大作中提到: 】
: 甭扯什么运动战,蒙古人贯彻运动抢劫的时候多数都是被打得找不着北
: 成吉思汗之所以强就是在于建立了国家组织,组建重骑兵使得蒙古具有
: 正面作战能力,同时让蒙古军拥有了攻城能力,按你这么说,土匪打仗
: ...................
☆─────────────────────────────────────☆
liuhen (As Always) 于 (Thu Nov 12 21:25:29 2009) 提到:
打得找不着北也分被谁打的找不着北不是
反正不是“纪律良好,防护良好的步兵”
呵呵
低几倍?可惜要维持住一条防线需要的“纪律良好,防护良好的步兵”是骑兵的十倍吧
要围剿?那更没边了
【 在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轮子兵法 第一篇:倚多为胜4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Nov 12 14:19:18 2009), 站内
:
: 甭扯什么运动战,蒙古人贯彻运动抢劫的时候多数都是被打得找不着北
: 成吉思汗之所以强就是在于建立了国家组织,组建重骑兵使得蒙古具有
: 正面作战能力,同时让蒙古军拥有了攻城能力,按你这么说,土匪打仗
: 是最牛了咯?
: 维持纪律防护良好的步兵,比维持骑兵成本低几倍
:
: 【 在 liuhen (As Always) 的大作中提到: 】
: : 蒙古人打的是运动战
: : 一个国家能维持多少“纪律良好,防护良好的步兵”?能守住多少地方?
: : 抢了就跑“纪律良好,防护良好的步兵”有什么办法?
: : ...................
:
: --
:
: 故垒萧瑟秋风紧
: 塞曲惟有梦中吟
: 胸中块垒凭谁数
: 壮志难酬泪满襟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59.226.58.*]
☆─────────────────────────────────────☆
liuhen (As Always) 于 (Thu Nov 12 21:26:02 2009) 提到:
难道后者不是?
ps.你这遁法当真高明...
【 在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轮子兵法 第一篇:倚多为胜4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Nov 12 14:20:00 2009), 站内
:
: 合着近,现代步兵都是私军,罗马军团,马其顿军团也都是将领私军了
:
: 【 在 liuhen (As Always) 的大作中提到: 】
: : 无论是宋元明还是清
: : 有没有皇帝可能把> 某个不是很大的数字的“纪律良好,防护良好的步兵”
: : 完全放到某个或者某些人的手里----实际上这是纪律良好的前提条件-----
: : ...................
:
: --
:
: 故垒萧瑟秋风紧
: 塞曲惟有梦中吟
: 胸中块垒凭谁数
: 壮志难酬泪满襟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59.226.58.*]
☆─────────────────────────────────────☆
liuhen (As Always) 于 (Thu Nov 12 21:27:16 2009) 提到:
感情您也知道宋军精锐是被饿跨累垮的啊...
呵呵
谢谢你举例支持我的观点
【 在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轮子兵法 第一篇:倚多为胜4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Nov 12 15:27:36 2009), 站内
:
: 后勤,纪律
: 端平入洛蒙古军在宋军精锐饿垮累垮之前取得了什么进展?
:
: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 嗯,我有点迷糊了。如果是这个样子,为什么宋军野战打不赢金军、蒙古军?明军野战打不赢后金军?
:
:
: --
:
: 故垒萧瑟秋风紧
: 塞曲惟有梦中吟
: 胸中块垒凭谁数
: 壮志难酬泪满襟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59.226.58.*]
☆─────────────────────────────────────☆
wisely2000 (Let's roll!) 于 (Thu Nov 12 22:42:15 2009) 提到:
很简单一个数据,根据满文老档记载,后金战士马上射箭的标准距离是10米以内
而同时代步兵的复合弓可以超过100米射程
如果面对质量和士气相近的步兵,比投射,骑兵获胜的概率为0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要冲呢?骑射的作用,就是让步兵无法维持良好的防御态势。步骑对战,如果步
: 兵无法保持阵形,下场会很惨吧。
☆─────────────────────────────────────☆
wisely2000 (Let's roll!) 于 (Thu Nov 12 22:45:33 2009) 提到:
现代蒙古人也把骑射作为运动,但是开弓距离也只有几十米
马匹在奔跑颠簸当中
马弓尺寸有限,而且骑手根本不好发力
这都注定了骑射手威力很有限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兵咱就不谈了,蒙古人的作战方式应该是有不小部分的骑射吧?难道哲别也是下马步
: 射出名的?
☆─────────────────────────────────────☆
wisely2000 (Let's roll!) 于 (Thu Nov 12 22:47:41 2009) 提到:
这些条件是物理局限,只能缓解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一般人确实是这样,但这个障碍是不是可以通过长期训练来克服呢?蒙古人从小就生
: 活在马背上,骑射水平高不足为奇吧?
: 汉族人的骑射水平不及蒙古人和女真人,关键是农耕的生产方式更容易产生步兵。而游
: 牧,相对来说更容易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骑兵,包括骑射吧?
: 请教一下,有没有这方面的历史资料?
☆─────────────────────────────────────☆
wisely2000 (Let's roll!) 于 (Thu Nov 12 22:58:20 2009) 提到:
你这是混淆了 战术系统本身优劣 和 军事机器整体效能高下 这二者的区别
有时间可以看看阿彻·琼斯的《西方战争艺术》,在战术系统层面上,对现代以前的军队
,分析都比较到位
【 在 liuhen (As Always)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情您也知道宋军精锐是被饿跨累垮的啊...
: 呵呵
: 谢谢你举例支持我的观点
: ...................
☆─────────────────────────────────────☆
liuhen (As Always) 于 (Thu Nov 12 23:03:32 2009) 提到:
原来打输了不是装备不好就是纪律不强,真是佛法无边...
ps.再次感谢你举例说明我的另一个观点,宋元明清时代不可能有将领有足够的“纪律良好,防护良好的步兵”
【 在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的大作中提到: 】
: 金兵啃种师中啃的很轻松?何况那个时候的西军除了少数核心精锐之外还能叫纪律部队?
☆─────────────────────────────────────☆
liuhen (As Always) 于 (Thu Nov 12 23:05:50 2009) 提到:
还有啊,不要说我没有提醒你
蒙古人没有能一口把宋军吃掉和
“纪律良好,防护良好的步兵”能打赢甚至歼灭骑兵可差着10万8千里呐,筋斗云也没这样的
【 在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的大作中提到: 】
: 后勤,纪律
: 端平入洛蒙古军在宋军精锐饿垮累垮之前取得了什么进展?
☆─────────────────────────────────────☆
liuhen (As Always) 于 (Thu Nov 12 23:06:51 2009) 提到:
嗯,只有正面死磕才是王道,什么机动性补给力都是渣
【 在 wisely2000 (Let's roll!)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是混淆了 战术系统本身优劣 和 军事机器整体效能高下 这二者的区别
: 有时间可以看看阿彻·琼斯的《西方战争艺术》,在战术系统层面上,对现代以前的军队
: ,分析都比较到位
☆─────────────────────────────────────☆
thunderland (惊蛰) 于 (Thu Nov 12 23:09:59 2009) 提到:
太偏颇了。蒙古骑兵的技术优势被你一句抹杀了。你怎么知道蒙古骑兵的弓箭射程和精确度的
可以读一读草原帝国
【 在 DDG (导弹驱逐舰~Pickett Charge) 的大作中提到: 】
: 骑在马上能开的弓力,至少要比站立小1/4-1/3,奔马上更小
: 奔马甚至站立的马本身就是个非常不稳定的平台,而保持稳定靠的
: 只能是人的手和小脑
: ...................
FROM 159.2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