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自陕甘宁边区历年脱离生产人员比较表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摘编-8-生产自给 P3
年代 脱产人数 边区人口总数
1943 75,601 1,414,786
1944 112,205 1,448,818
1945 107,294 1,595,065
44年的十一万脱产人口,组成是:
中央系统 14,035
军事系统 75,011
边区党政 9,704
地方党政 11,482
其他 1,955
这7.5万部队,有1.8万是原留守兵团兵力,其他5.7万人是
39年反共高潮后陆续调回的。43-44年的一年之内,边区脱
产人数增加了3.66万,而边区总人口增加了3.4万;即,非
脱产人数反而是减少的。估计增加的3.66万脱产人口主体应
该是又一批从其他根据地调回边区的部队。这样推算,39年
前后调回2万多,43-44年调回3万多,合计5.7万回援部队,
差不多一个国军集团军级的兵力。
也即,常委员长和胡长官部署了三个多集团军的国军封锁边
区和看机会能不能兜底抄中共的老巢,也帮日军成功吸引了
另一个集团军级的共军部队,迫使中共集结了1/5 (44年春)
- 1/7(44年底)的八路军在边区~
1944年3月,晋察冀根据精兵简政方针,再次减少部队,总兵
力控制到五万左右。这应该就是晋察冀部队的最低点了。
晋察冀减少的部队、学校里,有一部分是外调执行任务,腾腾
挪挪,应该连锁导致陕甘宁的兵力增加。
在这个特殊时间点,一百四十万人的陕甘宁养了七万五兵,而
五百万人的晋察冀才养了五万兵。当然之后随着一号作战,晋
察冀和其他前线根据地开始暴兵~
--
FROM 120.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