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尽然。所谓民国的文科大师,基本上都是晚清剩下来的,有很厚的国文底子,就算
学理工科的也不例外。比如说后来拿着中基会科学教授最高津贴的翁文灏,就是老老实
实乡试中的秀才。如果看清华当年头几批庚款留美生名单也一样,秀才举人都找得到。
只不过这帮人太猛,后来转行搞理工,一样搞得风生水起。当年清华留学有个规定,外
派学生学理工和学文法的比例要保持8:2。但是保持不了,很多人纷纷转行,最后大致又
回归到五五开。
顺便举两个八卦,胡适一开始出去是学农学还是森林学的,学不下去了,转;傅斯年去
英国学心理学,搞了四年,太难了,转。
【 在 yuanap (指尖的沉沦)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是说明民国为啥都是文科大师的原因
--
FROM 159.22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