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毡驻兵待天时
耶律大石从新都虎思斡耳朵向西挺进,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其腐朽和衰弱丝毫也不亚于东部的西喀喇汗国。咱们前面说过,1081年因为宗教冲突,河中的伊斯兰教长们招来了塞尔柱苏丹马里克.沙,攻破蒲华和萨末鞬,捉住桃花石汗阿赫马德,把他带到波斯囚禁了起来。但是塞尔柱人并没能真正统治河中地区,马里克.沙前脚才走,当地各民族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起义,把苏丹委派的官员赶到阿姆河上游的花剌子模去了。马里克.沙没有办法,只好释放阿赫马德,让他以塞尔柱附庸的身份继续统治西喀喇汗国。
马里克.沙死于1093年,他才闭上眼睛,庞大的塞尔柱王朝立刻陷入了长达十二年的内斗和混乱。作为塞尔柱附庸国的西喀喇汗国也受到波及,内乱频发。首先是1095年,桃花石汗阿赫马德被萨末鞬宗教集团逮捕,并且受到了审判,据说因为他被塞尔柱人囚禁在波斯的时候,曾经接触过伊斯玛仪派(什叶派激进派),因此逊尼派的萨末鞬宗教集团怀疑他改信了异教,就宣判其死罪,把自己的君主用弓弦给勒死了。
阿赫马德被杀以后,他的堂兄弟马斯乌德被拥戴为新的桃花石汗,到了1097年,塞尔柱苏丹别尔克.雅鲁克再度插手河中事务,任命西喀喇汗开国君主亦卜拉欣的孙子苏莱曼为汗。5年以后,东喀喇汗国进攻河中,苏莱曼逃往呼罗珊,去向塞尔柱的总督桑贾尔求救。
桑贾尔,也翻译为“辛扎尔”,他是马里克.沙最小的儿子、别尔克.雅鲁克的异母兄弟,野心勃勃而又能征惯战。据说当时桑贾尔并不在呼罗珊,而在巴格达,他听闻消息后立刻点集兵马,浩浩荡荡杀向东方,于当年6月22日击败东喀喇汗国的军队,收复了河中地区。桑贾尔随即派兵送苏莱曼回归萨末鞬,并且还把自己一个女儿嫁给了他,表示愿意做他的坚强后盾。
桑贾尔为什么那么看得起这位桃花石汗呢?其实他的真实意图是保障自己根据地呼罗珊的东境,以便把主要精神放在西面,全力争夺塞尔柱王朝的统治权。到了1117年,桑贾尔终于如愿以偿,在争权夺势中获得初步胜利,继任为王朝苏丹。
然而这个时候,其实塞尔柱王朝内部诸侯林立,冠以苏丹之名的并不仅仅只有桑贾尔一个人,在小亚细亚、在叙利亚、在伊拉克,桑贾尔的大群叔伯兄弟和远房表亲都纷纷建国,自称苏丹。虽然整个王朝名义上的统治者还是呼罗珊的桑贾尔,因此他习惯上被称为“大塞尔柱苏丹”或者“塞尔柱大君”,但这位大君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帝国一半领土(伊拉克以东)的直接控制权。
为了重振雄风,恢复父亲马里克.沙时代的极盛疆土,桑贾尔整兵经武,开始了他漫长但卓有成效的征服之路。他首先把目标瞄向了外姓诸侯,打算先稳固东部领土,然后再一路向西去打击那些同姓诸侯,并且威服蠢蠢欲动的阿拔斯朝哈里发。
首先就是西喀喇汗国。且说桑贾尔的女婿苏莱曼一开始对他老丈人还是恭顺有加的,但后来他和宗教人士再起冲突,一方面向桑贾尔求救,一方面在国内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和屠杀。桑贾尔率领大军还没有进入河中地区,苏莱曼就已经稳定了局势,他请求桑贾尔退兵回去,遭到拒绝,就起了异心,派人去刺杀桑贾尔。洞悉了女婿阴谋的桑贾尔大怒如狂,于1130年春季再次攻陷萨末鞬,把苏莱曼囚禁起来,改立苏莱曼的兄弟亦卜拉欣为桃花石汗。
桑贾尔重新征服西喀喇汗国以后,挥师直下,进攻伽色尼王朝。咱们前面说过,塞尔柱王朝原本就脱胎于伽色尼朝,1059年,伽色尼苏丹亦卜拉欣和塞尔柱人签订和约,彻底退出河中地区,被迫改向北印度发展。1135年,桑贾尔彻底征服伽色尼朝,把它也纳入了塞尔柱的附庸系统。
桑贾尔的第三个目标是花剌子模。所谓花剌子模是指阿姆河下游南岸地区,北靠咸海——那个时候的咸海,就被叫做“花剌子模海”。这一地区最初依附于喀喇汗王朝,后来又归从伽色尼王朝。伽色尼朝的势力退出河中地区以后,花剌子模已成河中孤岛,被迫服从塞尔柱人的统治,塞尔柱人派遣宠信的“突厥奴”,也即奴仆出身的突厥人前去统治,称为“花剌子模沙”(“沙”是波斯语“国王”之意)。
桑贾尔征讨东喀喇汗国和伽色尼朝的时候,花剌子模沙阿即思一直跟随在他的军中,但野心勃勃的阿即思感受到苏丹对自己并不信任,而塞尔柱诸将则人人怀有嫉妒之心,于是请求返回花剌子模。志费尼认为此时桑贾尔就已经察觉到了阿即思的离心倾向,对他的大臣们说:“一个我们再见不到他的面的人,背着走了。”大臣们询问:“倘若陛下肯定这点,那为什么他获允回家,得到这种恩许呢?”桑贾尔回答道:“他给我们的服劳使我们受到他的大恩,伤害他不合我们的仁义之道。”
果然不出所料,阿即思一回到到花剌子模就宣布独立。1138年9月,桑贾尔亲率大军进攻花剌子模,阿即思因为不相信自己的军队,战斗还没爆发,他就从两军阵前落荒而逃。于是桑贾尔委派自己的侄子苏莱曼.本.穆罕默德为花剌子模沙。
但是这位苏莱曼.本.穆罕默德的统治并不长久,被志费尼誉称为“德行高尚、才艺过人”,既是诗人又是政治家的阿即思很快就卷土重来,1140年他收复花剌子模全境,甚至攻克西喀喇汗国的重镇蒲华,杀死了当地的塞尔柱总督增基.本.阿里。
阿即思毕生的奋斗目标就是使花剌子模赢得独立,但经过前一次不战而逃,说明他很清楚自己还不是桑贾尔的对手,因此虽然恢复了故土,却立刻呈交一份言辞卑恭的誓书,表示愿意回归塞尔柱人的怀抱,老老实实当他们的附庸国。当然,桑贾尔是不会再相信阿即思了,他打算找机会再征河中,给这个其心叵测的老家伙更多苦头尝。
可是,阿即思已经表示臣服了,要找什么借口才能再次发兵东进呢?桑贾尔在等待机会,嘿,这机会转眼就出现了——西喀喇汗桃花石汗马合木写信给桑贾尔,说境内的葛逻禄人不服统治、屡次掀起叛乱,希望大塞尔柱苏丹能够给予增援。
于是桑贾尔集合了整整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东方杀去。要说仅仅为了镇压西喀喇汗国内葛逻禄人的叛乱,是不需要如此数量和规模的军队的,桑贾尔的真实目的是稳定西喀喇汗国的局势、威服花剌子模,甚至恢复七河和喀什噶尔地区的附庸国,从而彻底稳定东方局势,好让他全力往西,再次把大塞尔柱的统治推进到地中海岸边。
就这样,桑贾尔撞上了刚刚征服东喀喇汗国不久的菊儿汗耶律大石。
1134年,耶律大石征服了东喀喇汗国,在休养生息整整三年以后,他再次率军西进,进攻西喀喇汗国。西辽大军首先进入费尔干谷地(即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并未遭遇到什么抵抗,于是势如破竹地杀到忽毡(即今天塔吉克斯坦的苦盏)城下。
忽毡是河中地区的历史名城,位于锡尔河中游南岸,距离西喀喇汗国首都萨末鞬只有不到300公里的路程。当时担任西喀喇汗国桃花石汗的乃是马合木,也就是那个可怜巴巴被囚禁至死的桑贾尔的女婿苏莱曼汗的第三个儿子,他一看情况不好,急忙亲自领兵前往迎击。
根据《全史》的记载,西喀喇汗和西辽的双方军队,是在回历五三一年的拉马丹月,也即1137年5、6月间交锋对战的,这个时候,估计大石已经攻克了忽毡,因此战场应该就在忽毡城下。大石百战之将、精锐之师,当然不是日薄西山的西喀喇汗国军队所可以抵挡的,马合木汗吃了一个大败仗,率领残兵狼狈地逃回了萨末鞬。《全史》中说,这一事件“严重地震惊了它(萨末鞬)的居民,恐慌和沮丧加重,单等着早上或晚上的灾难,蒲华和河中其它城的居民也是如此”。
当时河中地区已经基本上伊斯兰化了,而伊斯兰教徒打着“圣战”的旗号,曾经和东方的佛教徒打过很多年仗,比如在喀什噶尔、在高昌、在和田,连番厮杀中,杀戮、抢掠、仇恨是根本无法避免的。虽然塞尔柱人多次征服河中,虽然东部喀喇汗国和花剌子模也曾经挥军前来,但在穆斯林们想来,他们终究都同为真主的信徒,杀戮和抢掠不会很严重,更不会迫使我们改变信仰。那些异教徒就不好说了,传说巴拉沙衮(虎思斡耳朵的旧称)的菊儿汗是个佛教徒,或者是个摩尼教徒,一旦让他进入萨末鞬城中,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真主的信徒会不会无一幸免,玉石俱焚?
于是如同漏网之鱼一般逃回萨末鞬的马合木汗就写信向宗主国大塞尔柱求救,他在信中写到,有一支异教徒的军队突然从东方侵入他的国土,穆斯林遇上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他请求苏丹桑贾尔发兵保护穆斯林世界。
好在马合木汗,以及萨末鞬、蒲华等城的居民们很快就大松了一口气,因为那支来自东方的“异教徒军队”在占据忽毡,并且击败了西喀喇汗国军队以后,并没有乘胜前进,而是停下来巩固新占据的领土。
很多历史学者都认为大石之所以停步不前,一方面是因为实力还不足够把西喀喇汗国一口吞下,另方面是为了稳固忽毡以东的领地,是纯粹被动式的。但在对照征服东喀喇汗国的整个过程以后,我们或许也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正如猛虎的狩猎,轻易不扑,扑则必中,大石的军队虽然停在了忽毡,他的使者、哨探却应该已经散布到了整个河中地区,他在寻找,更重要的是在制造时机,待到时机成熟,只需一战,甚至可以兵不血刃地就进入萨末鞬,吞并整个西喀喇汗国。当初他驻兵在东喀喇汗国边境上,一连两年,表面上毫无动作,实际上却很可能直接煽动和资助了葛逻禄人和康里人的反叛,把阿尔斯兰汗亦卜拉辛逼到山穷水尽,然后顺利地“登上那不费他分文的宝座”。今天对付西喀喇汗国,大石的策略应该也是一般无二的。
和东喀喇汗国相同,西喀喇汗国王室和葛逻禄人之间也是矛盾重重。突厥人西迁进入中亚细亚,甚至一直跑到西亚和地中海边以后,他们臣服于当地政权,因为保持着很强的游牧性和战斗力,所以往往被征发从军,很多上层人士也从而节节攀升,成为各国举足轻重的军事将领。举例来说,塞尔柱人的祖先就曾经担任过喀喇汗王朝和伽色尼王朝的军官,他们很快就反客为主,反而变成了这两个王朝的宗主国势力。
从广义上来说,回鹘人也算突厥种,但喀喇汗国的开国之君本就是西域回鹘国,或者更往前推是回鹘帝国的王室成员,多少代的养尊处优,战斗力早就不行了,文化水平倒在逐步提高——相比塞尔柱历代苏丹来说,喀喇汗王朝历代大汗都可以算是文化人,包括桑贾尔在内的塞尔柱苏丹们则大多是文盲。所以喀喇汗王朝往往会任命葛逻禄或者康里贵族做军官,王朝的主要军事实力也是葛逻禄人和康里人。和中亚地区其它政权一样,时间一长,这些骄横的葛逻禄和康里将领就会擅权,甚至会起兵造反。
但是喀喇汗朝王室和突厥军官们的矛盾非止一日,为什么偏在大石兵临城下的时候才会彻底激化,搞到无法收拾呢?要说这里面没有大石的暗中谋划,纯粹是巧合,是老天也在帮助那些国破家亡的契丹人,实在是难以令人置信的。
东喀喇汗国是如此,西喀喇汗国也是如此,大石虽然停在忽毡,不再前进一步,桃花石汗马合木和境内葛逻禄军官的争斗却逐渐表面化了。葛逻禄军官们甚至拥立了自己的可汗,不但不服从马合木汗的统治,还集结起来向萨末鞬进发。
火烧眉毛,且顾眼下,马合木汗毫无办法,只能再次求救于桑贾尔。此时桑贾尔已经集合了整整十万大军进入河中地区,驻扎在萨末鞬城中,马合木汗请他先别管异教徒了——貌似他们并无继续前进的迹象——还是先帮我把葛逻禄人给解决了吧。
葛逻禄军官们听闻此信,大感恐慌,匆忙派遣使者前往忽毡,请求菊儿汗的救助——要说大石此前没有和东喀喇汗国境内的葛逻禄人取得过联系,没有搞过什么小动作,那实在是不可能的……
【 在 bluecloud (布鲁·克劳德)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五章、卡特万:改变历史的瞬间
: 轻徭薄赋理新朝
: 在首次发兵东征失败以后,耶律大石调整策略,暂时不抱杀回老家的妄想,而是安下心来,先稳定自己在七河、喀什噶尔和高昌等地的统治。前面说过,他允许高昌王毕勒哥继续统治和州回鹘故地,允许土库曼王亦卜拉欣继续统治喀什噶尔与和田,作为雄踞他们之上的喀喇契丹菊儿汗
: ...................
--
FROM 218.2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