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太后普速完
普速完执政以后有记载的第一件事,就是彻底解决河中地区的不稳定因素——葛逻禄人。1164年,她下诏给西喀喇汗国的新君主马苏德二世,要他把蒲华和萨末鞬两地的葛逻禄人迁往喀什噶尔地区。这一方面是为了消除葛逻禄人在河中地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让他们和东喀喇汗国内的葛逻禄人合流,便于统一管理。
这些西部葛逻禄人长期以来充当西喀喇汗国的边防军,贵族们都是军事将领,可是根据普速完的命令,他们不许携带武器上路,到了喀什噶尔以后,全都得转行务农。马苏德接到诏书,大喜过望,自己一直头大的葛逻禄人即将被赶走,那位菊儿汗宝座上的女人真是太英明了!于是他立刻一板一眼地执行命令——理所当然地,引发了葛逻禄人的大暴动。
西部葛逻禄人已经在河中地区生活了好几代,不是你说让他们走,他们立刻就肯搬走的,况且他们大多数都是战士,突然要他们放下武器,改行务农,谁都会心里哆嗦——我能够靠耕种养活自己吗?本来这些葛逻禄人就已经对普速完的命令有所不满了,马苏德再来个公报私仇,严格执行命令,毫不通融,葛逻禄人当然会拿起武器来反抗。
葛逻禄人在他们的多位伯克领导下,聚集起来向蒲华进军。此时蒲华的城市长官名叫摩诃末.伊本.奥马尔,他一面派遣快马去萨末鞬告急,一面派人和造反的葛逻禄人交涉。据说使者这样对葛逻禄人的首领说:“要知道,当昨天异教徒(指契丹人)通过这个国家的时候,他们放弃了抢掠和屠杀;而你们是穆斯林战士,把手伸向别人的财产和鲜血,那是卑鄙的。我将向你们缴付足够你们需要的钱,只要你们放弃抢掠和袭击。”
对方既然这样低姿态地来恳求,还愿意交纳保护全城百姓身家性命的赎金,葛逻禄首领们也不便断然拒绝,于是张口开出天价。使者回去禀报,摩诃末.伊本.奥马尔就地还钱——就这样使者在两边来回跑,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马苏德二世趁机秘密发兵前来,从背后突袭葛逻禄叛军。葛逻禄人大败,一部分依循前例逃去花剌子模境内,大部分则被缴下武器,押送去了喀什噶尔。就这样,在普速完雷厉风行的指令下,在摩诃末.伊本.奥马尔的策划下,在马苏德二世的奇袭下,终于圆满地解决了河中的葛逻禄人这个老大难的问题。
下一步,就该收拾胆敢收留葛逻禄人,还曾一度侵入河中地区的花剌子模了。
阿即思仿佛脑后有反骨似的,一辈子都在和塞尔柱苏丹桑贾尔作战,希图摆脱塞尔柱人的控制,但他始终不敢对西辽说半个不字。等到伊勒的时代,来自西方塞尔柱的威胁逐渐土崩瓦解,1162年,塞尔柱大君马合木遭到部下穆阿夷.爱阿巴的劫持,被刺瞎双目囚禁了起来。伊勒趁机发兵呼罗珊,逼迫实际掌握政权的爱阿巴低头求和。
既然西方的压力解除了,这位野心勃勃的花剌子模沙就开始把目光瞄向东方,藉口葛逻禄人问题没能得到圆满解决,拒绝再向虎思斡耳朵缴纳贡赋。
或许伊勒有点看不起普速完吧,菊儿汗夷列已经去世了,他的继承人还很年幼,一个女人盘踞在虎思斡耳朵的宝座上,又能有什么作为呢?然而伊勒料想不到,那位承天后普速完的性格却比她去世的哥哥要火爆得多,况且此时西辽的军事实力又有很大增强,于是1170年,一支数量惊人的大军离开虎思斡耳朵,浩浩荡荡地向西进发,前去讨伐“不服王化”的花剌子模。
普速完这次征伐举措,得到了和花剌子模有仇的西喀喇汗国的支持,马苏德二世也急忙领兵前去会合。花剌子模沙伊勒点兵迎战,还按照老规矩,让流亡的葛逻禄人当先锋——这支葛逻禄人的统帅正是曾在饥饿草原会战中取得过大胜的艾亚尔伯克。
艾亚尔伯克在阿模里构筑防线,想要挡住西辽和西喀喇汗国的联军,等待花剌子模大军前来会合。然而众寡之势实在太过悬殊,大军一到,寸草不留,艾亚尔伯克兵败做了俘虏。这个时候伊勒还在半道上,听到消息,又惊又恐,突然从马背上摔下来,病倒了。于是他急忙派人前去西辽军前求和,自己退兵回归花剌子模。
史料上并没有记载和谈的结果,大概是伊勒对自己此前的行为表示道歉,答应按时缴纳贡赋吧,普速完也就不再紧逼,诏令大军班师。然而受此屈辱和惊吓,伊勒的病势越发沉重,当年8月8日终于咽了气。
伊勒共有两个儿子,长子特克什,次子苏丹沙(音译,不是苏丹+沙)。伊勒自己在登上沙的宝座前曾被封在名城毡的,花剌子模对这个城市非常重视,所以他在继位以后,就也命令特克什镇守毡的。因为老爹死得突然,特克什还没来得及回去奔丧,就突然得到消息,小兄弟苏丹沙已经登上王位了。
特克什闻报又惊又怒。原来两兄弟不是一个娘生的,苏丹沙的母亲图尔罕王后是个很有权力欲的女人,一心想把自己年幼的儿子扶上宝座,自己也好“垂帘听政”。因为就在花剌子模本土,所以伊勒一死,这母子俩就近水楼台先得月,还下诏召特克什前去觐见。
特克什知道自己不能回去,这一去就等于承认了弟弟苏丹沙的国主地位,同时还很可能一去不回头,遭到后母的囚禁或者谋害。可是以毡的一城之力,还无法与夺位者相对抗,于是他一面敷衍,一面积聚力量,打算找机会起兵,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力。
图尔罕王后一看特克什不肯应召前来,一不做,二不休,立刻发兵讨伐。特克什不敢抵挡,匆忙逃出毡的,骑快马跑到虎思斡耳朵,去向普速完请求庇护。特克什在承天后的驾前,又是哀告,又是抹眼泪,说花剌子模的王位本该是他的,后母、兄弟篡位不说,还打算把他连根铲除,请宗主国主持公道。
当然,靠着这种说辞,一贯不大干涉附属国内政的西辽是不会搭理的。特克什知道普速完想听什么,他说:“如果我能得回我的王国,必将花剌子模的所有财富都进献给太后,并且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普速完一听,这倒不错,通过拥立一位新的花剌子模沙,可以把这个素有离心倾向的王国重新拉回正道上来,何乐而不为呢?根据志费尼所记载,于是普速完就派遣驸马率领一支为数众多的军队陪同特克什前往花剌子模,图尔罕、苏丹沙母子被大军吓破了胆,丢弃王位,逃到呼罗珊去了。
所谓“驸马”,是指普速完的丈夫萧朵鲁不,志费尼曾经记载道:“(特克什)投奔喀喇契丹诸汗之汗的女儿,她在那时自己拥有汗的称号,朝政由他的丈夫驸马处理。”可见萧朵鲁不当时在西辽政权中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权柄。
1172年12月11日,特克什在西辽大军的护卫下进入花剌子模,登上王位。他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极其恭敬地招待了驸马萧朵鲁不,送他归国,然后派遣使者去虎思斡耳朵称臣,虽然没有献上所有的财富,此后倒也确实连续进贡了好几年,不再拖欠。
虽然有西辽在背后支持特克什,但花剌子模的内乱并没有就此平息。图尔罕、苏丹沙母子在逃出花剌子模以后,跑去呼罗珊向穆阿夷.爱阿巴——也就是把苏丹马合木刺瞎双眼的家伙——求救。图尔罕临走时带走了国库里的大量财宝,此时全都进献给爱阿巴,并且承诺说只要爱阿巴帮助他们母子复国,她就“把花剌子模国土及其整个疆域奉献给他”。
在图尔罕的花言巧语游说之下,爱阿巴错误地认为花剌子模的贵族和百姓都在感情上倾向于她的儿子苏丹沙,只要自己协助出兵,夺回政权不费吹灰之力。于是1174年7月,爱阿巴搜集被前花剌子模沙伊勒打残的兵马,保护着图尔罕母子向东方进发,结果他所在的前军遭到特克什突袭,几乎全军覆没。爱阿巴自己也做了俘虏,于7月11日被斩杀于花剌子模沙的大帐之前。
图尔罕母子倒是侥幸跑掉了,逃去的希思丹(在今天的土库曼斯坦东南境,阿特拉克河以北,里海东岸)。特克什紧随而至,的希思丹开城投降,并且献出了图尔罕王后。特克什处死庶母以后就回国了,这次战争没能捉住他的同父异母兄弟苏丹沙,苏丹沙先是逃回呼罗珊,依附爱阿巴的儿子脱欢沙,继而又跑去投靠古尔王朝。
外敌暂时清除,特克什开始把目光移向国内,据说“他实现了花剌子模秩序的恢复,国政井然有序”。与此同时,“契丹的使者们往来不绝,而他们的征索和需求难以容忍,尤有甚者,他们不守礼节”。特克什和协助他上台的宗主国西辽之间,只维持了短短的蜜月期,双方的关系很快就产生了裂痕。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照理说耶律大石所规定的对附庸国的管理制度是很开明,很得人心的,教育程度普遍很高的契丹使者更不会“不守礼节”。包括花剌子模在内的各附庸国,宗主国西辽并不在其境内派驻军队,只是偶尔派遣一支小部队“巡边”而已。如前所述的西喀喇汗国和葛逻禄人之事,要等附庸国主动提出要求,西辽才会调动军队前去协助平叛,即以特克什而论,如果不是他亲自跑去虎思斡耳朵哭诉,普速完也是不会派萧朵鲁不去干涉花剌子模国内政的。
一般情况下,西辽只会发给附庸国或者附庸部族首领一面银牌,就如同中原王朝习惯上派发的金印一般,同时派遣一两名官员常驻或定期巡视该国、该部族,主要任务是监察情况和收取贡赋。这种官员名叫“沙黑纳”,某些历史著作中将其翻译为“总督”,那是不确切的,因为沙黑纳的权限非常之小,比起惯常所谓的“总督”来差得十万八千里。西辽本身套用了一个汉名来称呼这种官员,即为“少监”。
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这样描述西辽对河中地区的统治:“当喀喇契丹的诸汗控制了河中时,苏丹乌思蛮(指西喀喇汗国后期的一位君主奥斯曼)已受菊儿汗的统治,服从他的敕旨和禁令。菊儿汗那方面让他继续拥有河中的国土,没有把他从那里撵走,满足于征收一小笔年贡和把一名沙黑纳派驻在他那里。苏丹乌思蛮过着安适和快乐的生活,每当朝见菊儿汗时,总受到尊崇礼敬的接待。”
在这种情况下,似乎花剌子模只要恪守臣道,甘心尊奉西辽为他的宗主国,特克什就没有理由对虎思斡耳朵政权产生任何不满。
可惜,制度是由人来定的,也终究会被人本身来加以破坏。从耶律大石派额儿布思征服花剌子模,直到特克什被扶上宝座,已经整整三十年过去了,原本完善的制度逐渐走向崩溃。从虎思斡耳朵方面来说,承天后普速完虽然雄心铁腕,却很可能是一个生活奢靡的人,她基本上没有参与过父母艰苦奋斗、开疆拓土的战争,政治经验也略显不足。她因为扶助特克什上台,自以为有恩于花剌子模,从而在额定的年贡外还想多索取一些财物,也是可以想见的事情。
尤其特克什当初来求救的时候,那话可是说得太满了,夸张过头了,竟然许诺“将花剌子模的所有财富都进献给太后”,普速完心想,我不要你所有财富,就比制度规定的多要一点点,你还有什么不满吗?
而在特克什方面来说,他在登上花剌子模沙的宝座以后,却目瞪口呆地面对着一个空空如也的国库——图尔罕母子不是把财物都劫到呼罗珊,献给了穆阿夷.爱阿巴吗?特克什很可能连缴纳本年应该献给西辽的贡赋都捉襟见肘了,更别提还得父债子还,支付老爹伊勒在世时拖欠的那些钱,在这种情况下,普速完还多次派遣使者前来要求额外的财物,他当然会恨得捶胸顿足啦。
西辽的使者奉了承天太后之命前来催款,特克什拿不出来,相互间话说僵了,使者仗着来自宗主上国,态度当然不可能好。于是“人类的傲劲必不容忍压制,不堪接受暴政”,特克什一怒之下,就把一名前来催款的契丹官员处死了。
这一外交事件并没有立刻引发两国间新的战争,按照志费尼所说的,只是“特克什和契丹人相互谩骂”而已。但躲在古尔朝的苏丹沙听说了这个消息却大喜过望……
【 在 bluecloud (布鲁·克劳德)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代枭雄阿即思
: 亦卜拉欣三世战死以后,继承桃花石汗宝座的是阿里.本.哈桑。阿拉伯人本是无姓的,习惯在名字后面加个“本”,再加上父名,中亚细亚的回鹘人大多伊斯兰化了,也接受了阿拉伯人的命名规则,所以阿里.本.哈桑的意思就是哈桑的儿子阿里,他的父亲乃是曾经做过一任桃花石汗的
: 阿里重新积聚力量,图谋反攻,终于在回历五五三年(1158~1159年),也就是亦卜拉欣三世被杀三年后,杀死了葛逻禄人名义上的领袖比古汗。葛逻禄人因此遭受重创,艾亚尔伯克、拉钦伯克等人保护着比古汗的儿子们仓惶逃出河中地区。可他们该到哪里去呢?再去请求西辽的支援
: ...................
--
FROM 218.2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