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一个说法,哥舒翰的军队人数虽多,大部分是新兵
组织、纪律、协同、战场经验都非常差
站站城墙还称职,出去遛弯非常危险。
列阵对冲互砍,面对老兵油子的对手,虽然对方人少,恐怕要崩盘。
所以哥舒翰是哭着出去的。
那问题又来了,既然有自知之明,知道打不过,为何要去送死呢?
又是据说,有传言哥舒翰手下对杨国忠很愤懑,说要提兵清君侧
20万对叛军不行,分个5万对内来砍杨国忠还是行的。
杨国忠就慌了,说哥舒翰要造反,如果有忠心就要拿诚意出来
诚意就是哥舒翰出战。
杨国忠也知道哥舒翰出战是死,但在自己死和别人死之间,先选别人死再说。
这个传言是谁捏造的呢,叛军在后方制造的舆论也真还不好说。
与之相似的,还有庞贝和凯撒的对决,当年凯撒领老兵,庞贝主动退却。庞贝不断用正统的名声来募兵,兵力越来越多,但由于得到的兵力绝大部分是缺乏训练和战场经验的新兵,迟迟不敢和凯撒的老兵对决。最后也是遇到猪一样的领导,严厉促战,一战崩盘,坏了大局。
不知道换了韩信上,会是什么样子。韩信指挥的井陉之战,就是带少数新兵打多数老兵,居然把对方灭国了。世上无出其右者,令我膜拜不已。
【 在 enz (2012.2.29已过,八年了......) 的大作中提到: 】
: 叛军崔乾祐只派了数千老弱残兵引诱唐军。哥舒翰有二十万人,派个几万人出去打一打
: 也可以交代了。何必全军出动,还要哭着出去?
: 在我看来这里有些不合理。
--
修改:footstep FROM 211.137.58.*
FROM 211.13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