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学者的主流是文科这个说法有点想当然了,只不过现在被炒作、缅怀、沾光的都是
文科的那几位而已。以现在出版者的水平,让他们弄懂当时的理工科学者在干什么估计
都很困难,更别说炒起来了。比如说赵元任,马上让人联想起来的是四大导师、国学大
师之类的头衔,但却很少有人去追溯他在康奈尔学的是数学,在清华一开始教的是物理
和心理。更没人管清华国学研究院其实从25到29,也就存在了区区4年,王国维27年就
投湖,梁启超28年就病退,但就这样一个流星般确实灿烂过那么一瞬的存在,现在已经
被炒成了民国学术的旗帜。不知道这到底是在捧还是在黑民国学术?
1948年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中人文社会组29人,略多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但市面上炙手
可热的那几位,基本上都是哲学、文学、艺术里面的,再捎上历史的陈寅恪。更恶劣的
是,炒作者和出版商根本不在乎这些人何以有成就、有什么成就,更喜欢捕风捉影牵强
附会,对比49年前后的“遭遇”,吸引眼球,好大赚其钱的同时还捞个立传先贤的好名
声,仅此而已。
【 在 YUNMZ (明月楼高休独倚)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商是卖书的...京东当当亚马逊孔夫子...反正京东搞活动的时候,许多学术书下手晚了就没了,说明还是有人买书看书的...板上多次提到的仇鹿鸣的那本书,电商早卖断货了,西单王府井中关村三联也都没货,最后跑到万圣才搞到一本,还是全价的,最后两本。说明你要真能写出
: 至于大师之流的讨论,留给外版对掐上十大繁荣版面就行了,不用往这儿转移,这儿没人张嘴闭嘴大师长大师短的。况且这些人里的大部分确实是当时国内社科,其实主要是历史领域的顶尖人才学者(事实上在1900年前后的中国也几乎没几个家庭能从小提供理工科教育,这也注定了民
--
FROM 159.22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