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是中国历史上皇权衰弱、士族执政的一个特殊年代,在中国长期的集权社会
历史中显得颇为另类,此种政治的形成有赖于王、庾、桓三氏的强硬。
王敦、王导兄弟一个主武掌兵、一个主文居中枢,都是奇才,靠着司马睿南渡
势单力孤,掌握了大权。但东晋皇室也不是吃素的,一直想从士族手中夺回权力。
司马睿时期,用刘隗、戴渊、刁协等人,欲张大皇权,结果王敦起兵,也得到了士族
的支持,驱逐刘隗,杀死戴渊、刁协,彻底打服了司马睿。
王敦死后,庾亮又接过接力棒,与王导联合,遏制晋明帝欲用宗室控制中枢之举,杀死
南顿王司马宗等人。庾亮两个弟弟庾翼、庾冰也不弱于其兄,加上东晋几任皇帝都
活不长(没超过30的),门阀政治得以延续。
庾翼死后,代替庾氏出镇上游的桓温手段也很高明,一直压制中枢的宗室司马昱,最后
终于有废帝之举。桓温死后,其弟桓玄依然拥有很强的实力。
桓温死后,孝武帝及其弟司马道子尚年幼,威望不高,主持中枢的是谢安,谢氏在谢安
掌权后,家族子弟也颇为旺盛,有谢石、谢玄、谢琰、谢朗等人,如果谢安与桓氏联合,
依然可以遏制皇权,维持门阀政治。特别是谢安打赢了淝水之战,威望更是如日中天。
可惜谢安性格谦退,不够强硬,面对孝武帝、司马道子兄弟的紧逼,主动退让,不久
病死。谢安一死,谢氏失掉主心骨,被孝武帝、司马道子的妻族太原王氏打压,很快
就失势。而太原王氏能力也不强,只能充当打手,不具备自己走上政治舞台的能力,
于是东晋皇室终于夺回失去已久的权力。
可惜孝武帝也只活到34岁,他死后白痴太子即位,东晋大乱,不久灭亡。
如果孝武帝死前不积极夺权,继续维持门阀政治的均衡局面,保持政治稳定,
东晋王朝可能还能多延续几年。
--
修改:forgauss FROM 221.219.93.*
FROM 221.2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