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句望:这个人名更有意思了。句望在《大戴礼记·帝系》作句芒,句芒在古籍被说成是东方的木官之神,《山海经·海外东经》:“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吕氏春秋·孟春》:“其帝太皞,其神句芒”,高诱注:“句芒,少皞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木官之神。”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蔡墨说:“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高诱的说法就是从这里来的。蔡墨的说法就是句芒是个木正之官,他的名字是重,为少皞氏的四叔之一。但是看看《帝系》中的记载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句芒(句望)的世系和少皞无关,如果《帝系》的作者看过《左传》里的这段记载,大概也不会把世系排成这样。也说明《帝系》里的句芒(句望)不是蔡墨说的那个句芒,他是谁呢?上面我们说了,那个敬康就是后康,是夏代的王三康之一,可能是夏后少康,句芒排在他后面,沿着《古本竹书纪年》里的夏人世系往下找,少康的儿子是后杼,后杼的儿子是后芬(《史记·夏本纪》里作帝槐),后芬的儿子就是后荒,《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作后芒,《夏本纪》里作帝芒。这个句芒显然就是后芒,在古音中句、后是见匣旁纽、同侯部叠韵,读音是最相近的。这是《帝系》的作者为了给帝舜排世系,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了,就从夏人的世系里截取了两位夏王,把写法略作变动就写进去了。
8、桥牛:这个桥牛显然就是帝喾的父亲蟜极的音变,桥、蟜音同,牛、极古音疑群旁纽、之职对转,读音相近。这是在编排帝舜的世系时实在找不到人了,又把蟜极变化了一下写上了。
9、瞽叟:《汉书·古今人表》作鼓叟,鼓、瞽古字通用。也有写作“瞽瞍”的。《说文》:“瞽,目但有朕也;瞍,无目也。”总之都是瞎子的意思,瞽叟就是瞎眼的老头子,难说是个人名,倒象是一个人的绰号。而且在民间“瞎”有坏的意思,比如说这个人脾气太瞎,就是脾气太坏。《书·尧典》里说舜是“父顽”,顽是愚鲁痴顿的意思,比较符合“瞎”的意思。大约当时民间有说法说舜的父亲很瞎(为人不大好),所以文人们才创作了“瞽叟”这个名目,也被写进了舜的世系里。本来舜的世系应该就是有虞氏的世系,但是古籍中的舜以前的虞氏名人有的并没有在这里面出现,比如《左传》、《国语》里“能听协风”的虞幕,比如上博简《容成氏》里“匡天下之政十有九年而王天下”的有虞迵(原写作“又吴迵”),里面都不见踪影。
10、鲧、禹:《山海经·海内经》说:“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又说“鲧复生禹”,它记载的禹的世系是黄帝-骆明-鲧(白马)-禹,这个谱系是直接从黄帝开始的单独的一支,和其他五帝不搭界,应该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史传。在《墨子·尚贤中》里说“若昔者伯鲧,帝之元子”,这个“帝”没说是谁,在先秦典籍中凡是单独说“帝”的大部分都是指上帝,可以感觉到墨子说的鲧的世系有点变了,因为鲧本来是骆明的儿子,而骆明似乎没有被称为“帝”的说法;到了《竹书纪年》里就变成了“颛顼产伯鲧”,那么墨子说的“帝”就成了帝颛顼,这实在是一个重大的变化,说明战国时代已经把鲧划归到五帝之一的颛顼家族之中,鲧的父亲骆明除了还保留在《山海经》中之外,别的地方就看不到了。个中原因是鲧、禹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是名人,禹是三王之一,他们的先人不能是象骆明那样的无名之辈,必须也是出自名门,所以就给改在了颛顼的名下去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五帝本纪》中的五帝世系和《夏本纪》中禹的世系,除了黄帝到颛顼那一个世系还有点古传的依据之外,其他的世系都有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帝喾和帝舜的世系,简直就是七拼八凑胡乱编造出来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帝喾、帝舜本来就是从黄帝那里分化出来的人物,他们本来就没有什么世系可言;更为难的是黄帝本来是上帝,殷人也称之为高祖,即是上帝又是高祖,说明他是三代时人们能追溯到的最远最古的一位祖先,根本不会有生他的世系,所以《山海经》中记录了黄帝、帝俊、帝舜、帝喾的名字,也记录了许多黄帝、帝俊、帝舜所生的子孙后裔,但是绝对没有关于谁生黄帝、生帝俊、生帝舜这样的说法。到了战国时代黄帝、帝喾、帝舜成了三人,不仅各自给他们编造了故事,还要给他们每人弄个出身世系出来,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想办法拼凑编造,《晋语》里先说黄帝是少典之子,到了《帝系》就把帝喾、帝舜的世系也编造出来,把颛顼、鲧、禹的世系也根据自己的意愿作了改造,司马迁把它们采用进了《五帝本纪》和《夏本纪》,于是事情就这么确定下来了。
总之,《五帝本纪》和《夏本纪》中关于五帝和鲧、禹的世系是战国到秦汉间人的改篡和编造出来的,它既不是古记也不是古传,是不可信的。
参考文献:
[1]顾颉刚.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8.
[2]王国维.观堂集林[M].卷九.北京:中华书局,1959.
[3]郭沫若.卜辞通纂[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4]郭沫若.青铜时代·先秦天道观之进展[A].郭沫若全集·历史编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王宁.狮子座之谜:夏商周三代的至上神观念与星辰崇拜[J].郭沫若学刊,1993,(1).
[6]顾颉刚.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A].王煦华编.顾颉刚选集[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7]高明.古文字类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0.
【 在 PzkpfwV (再重申一遍我不是重型坦克~) 的大作中提到: 】
: 5、穷蝉:《史记·三代世表》“颛顼生穷蝉”,《索隐》:“《系本》作穷系。宋衷云:‘一云穷系,谥也。’”也就是说穷蝉也作穷系,这个人名分明是“穷奇”的音变,奇、蝉哥元对转,奇、系群匣旁纽,都是一声之传。穷奇本来是一种吃人的恶兽名,《山海经·西山经》
: 6、敬康:这个人物就有意思了。在金文中“敬”字是写作“苟”的,“苟”是狗的初文,狗和姤通假,比如《周易》中的“姤”,帛书本里写作“狗”,《后汉书·鲁恭传》:“案《易》五月姤用事”,李注:“姤本多作后,古字通”。故在这里“敬”当作“苟”,读为“后”
--
FROM 118.19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