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本人五道口大捷,发原创。顺便问一下,五道口指的是一条街,就是棒子多多的那条,还是一个地块?离那条街200米左右的地方算不算五道口?】
这是一本老书。原版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出的。内容顾名思义,是分大陆分国家的去揣摩他们在不同历史年代的人口总数。我本来不知道有这书的,后来看某些人在某些论坛上讨论,言之凿凿的宣称某国某年有多少多少人之类的,心下纳闷:这是从哪里来的数据?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这书里的。然后就找来看了下,感觉这书还要得,优点在于比较详尽。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它的统计年代截止到1975年。那离今天已经快四十年了,四十年来世界变化了那么多,应该有新版的资料来代替它才对,不过我没有见到过。还有就是它的资料是从相关的人口问题的专著里收集来的,权威性不知道高不高?这是很难说的。特别是远古年代不好检测的情况下。
我看了这书,有几点感想。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0.研究历史人口的用处。
两个国家相争,决定胜败的因素很多,但是如果他们别的比如科技啊,战斗力啊,社会成熟程度啊差不多的话,那么能够动员的人力是胜利的关键要素。以前我读越南史的时候,觉得比较奇怪,占城人战斗力也不是不行,国王也不见得比越南差,还有中国在帮助制衡越南,为什么斗了几百年最后还是被越南灭了呢?这里头的关键就是占城人总数不行,人口不及越南多。这又是因为越南有个红河三角洲,农业生产的潜力很大,能养很多人,最后就能靠人力和资源的优势压倒占城。还比如这本书里列举的布匿战争的例子。那时罗马占据了意大利半岛,人口已经有400来万了,而迦太基连同它占领的西班牙,加起来算算数量也就百来万不到200万的,从综合国力来看本来就不敌罗马,输掉是很正常的,汉尼拔算是超常发挥了。但是话说回来,迦太基难道就没有战胜罗马的机会吗?这本书上没有提,我看还是有的,也就是汉尼拔采取的策略,在意大利半岛上组建反罗马的同盟,从而取得对罗马的优势。当然汉尼拔失败了。
1.农业与牧业。
一句话,农业能支撑更多的人口。但凡一个地方是可农可牧的,那它被开垦为农地的时候,人口就更昌盛。成吉思汗曾经把不少地方变成了牧地,使得人口大幅度下降,有效的改善了环境,号称环保帝王。当然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耶律楚材劝阻蒙古人在中原大开牧场,是值得感谢和纪念的。
以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为例,在900AD的时候,该书记载,2/3是俄罗斯人,农民,剩下的人里,也有不少其他民族耕田的,单纯的游牧民不到1/6。那个时候游牧民族的骑兵正猛,所以俄罗斯人虽然有人口优势,但是经常挨打。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人口优势所以很难被游牧民族消化掉。等到后来攻守异形了,逆推游牧民族就顺风顺水了。
不过,人口兴旺发达要靠农业,但是光有农业不一定能把一个地区带上繁荣之路。比如我国的江南和东南亚地区。这块地方,如果不是世界上最初发明农业的区域,至少也是排在前面有数的。但是发明农业几千年来人口就是上不去。这是为啥呢?因为没有先进的开垦技术的原因,比如铁器之类的,开荒都不方便。这就不如两河流域,黄河流域这些地方了。
2.中近东的衰落。
这个地方是文明最初产生之处,所以史前人口是相当的多的,能占据全亚洲人口的1/4左右。但是后来被印度和中国居上了。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后两个国家有更多的开展农业的地方。所以中东近东都在相对的衰落。例如波斯在远古时代也算是超级大国。但是到了号称集成波斯衣钵的安息,那就不行了。罗马帝国当时有4500万人,但是以伊朗高原为基础的安息只有900万人之数,早就及不上西邻了。
牵扯到具体的国家,比如伊拉克,那它的衰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土地的盐碱化。伊拉克南边,就是巴士拉一带,地下水都是咸的,地表用水过多的话地下水会渗透上来。然后庄稼受不了就不能种了。然后整块地方就萧条了。但是据我所知,通过大水漫灌的方式,也可以把盐碱洗掉,后来者于是就又能种庄稼了。这是一个循环。伊拉克地区南部就经历过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循环。
总之中近东的人口占全亚洲的比例在逐年下跌,到1900AD,只占5%了。但是上个世纪又涨了起来,在作者统计的1975年比例又恢复到了7%。这是不是好事不太清楚。从农业上看这些国家的潜力是有限的。但是只要能产油,就可以换钱进口粮食,他们也就还能支撑下去。我记得有资料说,沙特阿拉伯当年还试验海水淡化种小麦,一段时间粮食自给有余,还低价把麦子甩卖到我国来了。当然从经济角度看,这成本太高了,还不如进口外国的粮食好。
中东各国有一个国家比较有意思,就是也门。也门我们知道现在是很穷很破烂的地方,恐怖分子横行,三不五时还有美国无人机往下扔炸弹的。但是在古代那个地方相当的发达,号称什么“阿拉伯的费利克斯”,就是幸运女神。因为那里降雨多,能种田,能够用占阿拉伯半岛10%的徒弟养活才差不多一半的半岛人。但是现代也门就不行了,因为不产石油,此一时彼一时也。因此很多移民就从那里流出了。本拉登的祖先就是也门人。(我国也有类似状况,我看某新疆地图上也发现,喀什和田等地降雨量也相当多,农业也发达,所以能养活很多人,但就是没有石油,所以人均GDP相比之下离库尔勒乌鲁木齐阿克苏就差了老远,然后恐怖分子就露头了)
3.希腊和意大利的优势。
根据该书作者的估算,希波战争时代,整个波斯大概掌握500万人口(我觉得不止吧,埃及就得有那么多) ,但希腊人也很多,有200万,又是主场作战,便不吃亏。包括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都是有人口基数作为基础的。但是东征胜利以后,希腊人纷纷跑东方去了,本土的人口就呈直线下降之势了。以前老听说什么罗马人攻灭马其顿不是因为马其顿不能打,是因为罗马怪兽用人把马其顿压倒了的。现在看来是可以理解的。希腊本土的人口下降趋势一直持续了好多年,按照本书给的资料直到1800年希腊独立前夕,这块地区的人口数量仍然一直在200万上下徘徊。
意大利在罗马时代也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地区。我对比了一下,它超过西班牙,超过高卢。意大利还有一个特点,它作为帝国的中心,一直吸引着很多七七八八的外地移民,就像今天的北漂族一样。顺便说我很快就要告别长江中下游共和国挪窝北上了,我觉得北漂的人太多不是正常的现象,但是自己又要跑北京去,这也是没法的事情,谁叫那里资源多呢。
4.俄国的崛起和法国的堕落
在1800年,俄国有3600万人,对比法国的2900万,超出实在不多。但是到了1900年,俄国已经达到了1.3亿,法国还只是在4100万左右徘徊。19世纪就是俄国崛起的时代。法国在中世纪人口很多,但是到了近现代,增长率就上不来。比英国,德国表现差远了。一个失去生育繁殖能力的民族,就是一个堕落的民族,诚哉斯言。所以普法战争,一战二战中法国受到的挫败不是没有理由的。人口不足,炮灰就不足。或者勉强把炮灰补足了,接着工人农民又出现缺口了。一战的时候法国缺炮灰,所以把大学生都赶上战场去了,使得国家失去了一代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布尔巴基学派就是在前人死光的基础上诞生的);然后还没有二战,法国人就消极避战了,还构造了玛奇诺防线。实际上就是害怕人口不足没炮灰用。所以说一个文明再优秀,人口不足是不行的,不鼓励生育是不好的。计划生育是无比错误的。其实19世纪在散播基因上表现最佳的还是英国人和央格鲁撒克逊民族。抢占的生存空间也多。
5.黑奴
这本书的译者批评了作者,说他对黑奴贸易对非洲造成的损失估计过低。我没看出这个问题出来。而且作者对黑奴的去向和结局还是给了比较详细的描述的。因为不同地方种植园利用黑奴的方法不一样。美国南部好像还比较慈悲一些,允许黑奴自相配种,所以留下基因的机会就比较大。像南美洲的矿坑之类的,黑奴进去就很少有机会再出来了,这才真的是悲剧。据书统计,加勒比海地区输入400万黑奴,到1975年只繁殖到了1800万;美国有史以来输入的只有50万,但是在同一时间已经繁殖到了2000万人。所以当奴隶也要当美国人的奴隶来的划算。不过我觉得作者可能有意无意忽略了一种状况就是加勒比黑人移民美国的情形。毕竟那几个小岛的生存空间有限。例如打海湾战争的那个美军司令鲍威尔,他先祖就是从牙买加移民过来的黑叔叔。
6.这本书的预言
这本书截止于1975年,作者在书中顺带预言了2000年时列国的人口状况。我看了一下,有些准,有些不准。它预言那个时候中国将会有12亿人,实际上已经接近13亿了。这是稍微不准。它预言埃塞俄比亚将有3300万人,这离真实数据差了差不多一倍。因为作者不采信埃塞官方的人口统计数据,自己不知道从哪里搞了一套。不过大体上这本书还是可信的,可以一读。
--
--
FROM 218.9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