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的书,中国和美国明史学会都不认可,根本不入学术主流,之所以影响大,就像我刚
才所说的,主要是写作技巧因素
中国文科学者只会写八股问的毛病,只有最近几年有所改善,之前每本书的目录基本闭
着眼睛都能猜出来(一XX,二YY,三ZZ),写作水平之劣和真理部有一拼,怎么在读者上
跟人家竞争?
你说的那个只是普及读物,我说的是学术著作,西方文科学者训练中包含把学术著作写
得好看的训练,至少不该写成八股
至于余的问题,套用一句罗素的话:“我更喜欢聪明的敌人,而不是愚蠢的朋友。”
【 在 huazhzhai (haha) 的大作中提到: 】
: 史学对塑造大众的基本历史观还是有很大作用的。比如,史记,鸦片战争和五四以后中国社会走向的解读。
: 黄仁宇对万历时期的解读现在普遍比较认可,相当于进入历史书。
: 现在国内学者历史书写得也很好看,有一套《帝国衰亡系列》四本,很好看也有深度。反而没有明朝那些事这样的地摊书有名气。
: ...................
--
FROM 27.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