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nk发过,放到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
父亲的回忆可能有偏差,我的转述也许同样有误差,但在大的事实上应该没有问题。今
年回去,再向爷爷他们确定一下,另外也想鼓动父亲写回忆录,恩
我的老家在西北,西海固
很多年前,我父亲还在我们县做过一段时间的农业干部,当年他也就六七岁,在乡下
现在就说说我们那里的情况,作为大规模统计的一个个例资料吧:
据我父亲讲,我们那个乡,四个大队(每个大队少的四五百人吧)
我们大队(二队)三年一共因为饥荒而饿死的是三个人半人,
那半个人,是因为饿,然后跟家里闹别扭,吵架之后,跳窖自杀死了(据说他媳妇
特别坏,不给男人和公婆吃的,男人又怕老婆得要死……)
三年里面,因为饥荒,各家都不敢嫁娶,更不敢生孩子——养不活啊
三年里全队也就出生了两个孩子,全队接济着,总算没给饿死
但是几百里地外,我母亲的娘家那里,我的一个小舅舅,就给饿死了
那里本来就靠天吃饭,去水源用水缸拉一次水都要三四个小时
那年一旱,连水源都几乎干了,我小舅舅刚赶上那年出生,才几个月,
因为营养不良就死了——那里天高皇帝远的,在山里,那时候国家从来
就不在那征公粮——能自己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回到我们大队,
这三年里面,有一年半的时间,总体上讲,是几十年不见的干旱,粮食普遍受影响
但是各个大队情况不一
我们大队基本上没受什么大灾,就是旱,粮食减产得厉害
大炼钢铁也没怎么太影响到吃饭和收粮食
据说河北有些地方因为大炼钢铁抽调劳动力,所以粮食烂在地里没收上来,这种事在我
们那倒还没有,可能是天高皇帝远,政策灵活一点吧
但是,三队就很惨,那时候粮食是一年一收的,还没有普及种冬小麦,一年就靠那一茬
过活。59年,旱了大半年,好不容易来场带水的,却是一场雹子……三队就绝收了
要不是其他几个大队调粮食过去,加上补充劳动力过去抢种抢收了一批玉米,
全队人恐怕就……
这个叫“统调”(?),是强制性的——谁都不宽裕,不强制的话,谁愿意帮你啊
也就是共产党的年代有这种事情了,要是解放前,三队指定完了
就这,三队饿死了也不少,准确的数字和比例我父亲也说不上来,恐怕至少得十
来二十个人吧,估计1/25到1/20的样子
我们队饿,主要因为这么几个原因:
1.确实干旱,粮食减产,每年情况不同,59年最厉害,怕得有一半
2.浮夸风在我们那里也有影响,不过也不是很厉害,及时刹住了——队里和乡上的干部
也是本地农民出身,浮夸厉害意味着征调多,他们知道后果会有多严重
加上我们那民风彪悍,他们也得好好考虑一下
到底有多大影响,咱也没做过数字调查,不好准确量化的讲,大概占个两三成吧
当时县里知道饥荒的情况,怕出事死人,派了一大批干部下到农村:
一方面统计情况,组织征调工作
一方面控制局势,怕饥民变成乱民……
3.人民公社没问题,大锅饭却把事情搞砸了
农民就是没有长远眼光,口粮年初发到食堂,大家就敞开了吃,一点都不疼惜
一年的口粮,半年就吃个差不多,后半年得就勒紧裤腰带了,饿得不行
4.大锅饭吃不下去,后来改分口粮,按人头,再加上自家劳动力挣的公分来分
我家我父亲他们兄弟三个(四叔是61年底生的,那时候都能吃饱了),还有两个小妹
我父亲老三,那时候才六岁,肯定是不能当劳力使了,就每天去收完土豆的地里刨漏
下的小土豆回家,算是把自己两个妹妹养活了
4.统调
本来粮食就紧张,当时四个队,我们队情况最好,年初还下了一点毛毛雨
加上队里鼓励开荒,耕地面积也大点
三队遭了灾,县里和乡上一研究,就把统调的任务主要给了我们队
统调有三方面:劳力、土地、粮食
这一下就让我们队的日子更紧了,虽然饿死不多,但是吃不上饭,营养不良,
很多人浮肿
到60年下半年,情况就好多了,基本上是饿不着了,有几家,还敢生孩子了
(当然,主要是队干部家,他们当年管食堂,有条件偷存点粮食)
一方面国家征购粮食的比例一直在下调
一方面干旱也有缓解,地里能打出来粮食了
到61年,队里加大开荒力度,耕地面积有所扩展,调给三队的地也回来一些,就能吃饱
饭了
--
修改:fangyan FROM 110.52.159.*
FROM 110.5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