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View 讨论区 】
发信人: sunseraphic (この世界がいつかは幻に変わると), 信区: MilitaryView
标 题: 论正在崛起的中国及其治理世界能力的预备[注]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Oct 17 18:50:01 2015), 站内
注释:
[1]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5年5月31日下午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
涛主持。他强调,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继续毫不动摇地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要从树
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立足国情,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坚持用全球战略眼
光观察和谋划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来源:“
胡锦涛: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30178/3435351.htm。
[2] 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1820年中国GNP是欧洲的1.22倍,1890年中国GNP是日本的
5.28倍;中国的GNP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后的2
0年即1840年,中国却被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又被日本打败,中
国因此失去香港、澳门和台湾并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参见:安格斯·麦
迪森(Angus Madison)著,楚序平、吴湘松译:《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Chinese Econ
omic Performance in the Long Run),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57-58页。
[3] “大家知道,在真正的历史上,征服、奴役、劫掠、杀戮,总之,暴力起着巨大作
用。但是在温和的政治经济学中,从来就是田园诗占统治地位。”马克思:《资本论》
(中文版),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90页。
[4] 黄仁宇著:《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
324页。
[5]“中国对全球GDP贡献率15%”,
http://news.sohu.com/20040920/n222124515.shtml。
[6] “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
是硬道理。”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
》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7页。
[7] 马克思:《资本论》(中文版),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29页。
[8] 资料来源:“煤炭大省山西近1/7地面‘悬空’”,2005年8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
,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8/27/content_3410011.htm。
[9]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认为:“要理解饥饿,我们必须首先理解
权利体系,并把饥饿放在权利体系中加以分析。”他认为饥荒产生的原因不在于供给不
足而在于穷人的“粮食权利”失败。他说“粮食权利所反映的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可支
配的最大粮食数量,实际消费量可能小于这一数量”,“一个人之所以挨饿,要么是因
为他没有支配足够食物的能力;要么是因为他拒绝使用这种能力。权利方法(entitlem
ent approach)所重视的是前者发生的可能性,而不考虑后者发生的可能性”。(参见
[印度]阿马蒂亚·森著:《贫困与饥荒》(中文版),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5、1
31、61页。)
[10] 王均伟:“陈毅元帅的豪气”,《党的文献》2008年第5期,第89页。
[11] 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1487页。
[12] [法兰克]艾因哈德、圣高尔修道院僧侣著:《查理大帝传》,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
[13] 19世纪60年代末,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使分散于几百个邦的德国归于一统,这使德
国有了在强有力的行政领导下的统一民族市场。1871年俾斯麦又打败法国,此后法德力
量对比急速变化。1860年法德两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分别为7.9%和4.9%,18
80年德国迅速赶上,分别为7.8%和8.5%,1900年德国则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分别为6.8%
和13.2%。与此同时,德国也成了世界科技增长中心。1851年到1900年美、法、英、德四
国取得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分别为33项(美)、75项(法)、106项(英)和202项(德
);1901年到1920年间,这四个国家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金的人数分别为2人(美)、8
人(英)、11人(法)和20人(德)。“在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期,德国当之无愧
处在世界科学技术的最前列”。参见申漳:《简明科学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
版,第200页。
[14] 19世纪末,美国大学生数量已超过欧洲。1930年,美国工业实验室达到1650个,科
技人员增加到34000人,政府科研经费达到7000万美元。二战爆发前,美国科技开始局部
领先欧洲。1931-1940年美国占同期世界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人数的26%,高于英法,略
低德国;1941-1978年,美国占50%左右,超过英法德三国的总和。参见孙汉文主编:《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15] 毛泽东:“论政策”,《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9页。
[16] 1950年1月2日,毛泽东在发给中央、彭德怀、邓小平等同志的电文中指出:“西藏
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我们必须占领,并改造为人民民主的西藏。……如果
今年五月中旬至九月中旬不向西藏进军,则须推迟至1951年才能进军。我意如果没有不
可克服的困难,应当争取于今年五月中旬开始向西藏进军,于十月前占领全藏。”参见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6页。
[17] 潘尼迦著,龙应明译:《印度大使使华秘录》[香港]文宗出版社,1956年版,第5
8-59页。
[18] 裘克安等译:《尼克松回忆录》(The Memoirs of Richard Nixon),中文版,世
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第672页。
[19] 裘克安等译:《尼克松回忆录》(The Memoirs of Richard Nixon),中文版,世
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第673页。
[20] 尼克松著,尤勰等译:《领导者》(Leaders),中文版,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第341页。
[21] 转引自熊向辉著:《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292页
。
[22] 转引自熊向辉著:《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292页
。
[23] “对于新中国的统一大业来说,朝鲜战争的延长无疑也起到了决定性的阻碍作用。
”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60页。
[24] “然而也必须看到,这种‘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心理上的。”“中国的参战,
特别是顽固地拒绝联合国议案,被西方认为是社会主义阵营统一指挥的杰作,是莫斯科
的命令使然,其结果之一是在西方国家眼中,中苏确实已成为‘铁板一块’。中国终于
被牢牢地捆绑在本来是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冷战战车上,甚至由于毛泽东那被激发出来
的革命冲动而比苏联更深地陷入了与美国敌对的漩涡。”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
与朝鲜战争》,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7、361页。
[25] 1952年8月17日,周恩来总理率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9月16日,发表了双方谈判的
中苏公报,公布了《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公告》《公告》
规定:根据两国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关于中国长春铁路协定》,苏联政府将共同管
理的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以及属于该路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并于1952年底移交完毕。12月31日,中苏关于苏联政府将中国长春铁路移交中华人民
共和国最后议定书签字仪式在哈尔滨举行,并发表了公告。中国长春铁路的中苏共管历
史宣告结束。中央铁道部把原来中国长春铁路管理局改为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应中国要
求,中苏两国外长双方还签署并公布了《关于延长共同使用中国旅顺口海军基地期限的
换文》,规定:延长苏军从中国旅顺口撤退的期限,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日本和苏联
同日本获致和约时为止。1954年10月12日,中苏发表联合公报,苏联军队应于1955年5月
31日前自共同使用的中国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根据地交还中国。当时公报指出
,两国鉴于远东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国防力量的巩固和两国已经日趋巩固的友好合作
关系,作出这项议定。后来公报内容于1955年5月25日实现。
[26]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6页。
[27]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71页。
[28] 参见孔华润(Warren I. Cohen)主编,王琛等译:《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上
),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514页。
[29] [美]保罗·肯尼迪,王保存等译:《大国的兴衰》,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第9页
。
[30] 萨本仁、萨支辉著:《丘吉尔与英国对外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5
5页。
[31] “袁隆平的科学动力:不爱国就不能成为科学家”,
http://news3.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9/21/content_5117810.htm。
[32] 转引自[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
第572页。
[33] 〔英〕温斯顿·丘吉尔著,魏群、高虹译:《二战回忆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
0年版,第908、907页。
[34] 〔英〕温斯顿·丘吉尔著,魏群、高虹译:《二战回忆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
0年版,第909页。
[35] 萨本仁、萨支辉著:《丘吉尔与英国对外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2
59-260页。
[36] [美]罗伯特·达莱克著,陈启迪等译:《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商务印书馆1
984年版,第562页。
[37] [美]罗伯特·达莱克著,陈启迪等译:《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商务印书馆1
984年版,第616页。
[38] [南]米洛凡·杰拉斯著,赵洵、林英译:《同斯大林谈话》,吉林人民出版社198
3年版,第89页。
[39] [美]罗伯特·达莱克著,陈启迪等译:《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商务印书馆1
984年版,第562页。
[40] [美]罗伯特·达莱克著,陈启明等译:《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商务印书馆1
984年版,第612页。
[41] [美]罗伯特·达莱克著,陈启明等译:《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商务印书馆1
984年版,第612页。
[42] 萨本仁、萨支辉著:《丘吉尔与英国对外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2
60页。
[43] 韩永利著:《战时美国大战略与中国抗日战场:1941-1945》,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242页。
[44] [美]罗伯特·达莱克著,陈启迪等译:《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商务印书馆198
4年版,第615-617页。
[45] [美]罗伯特·达莱克著,陈启迪等译:《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商务印书馆198
4年版,第741-742页。
[46] [美]罗伯特·达莱克著,陈启迪等译:《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商务印书馆1
984年版,第652页。
[47]〔英〕温斯顿·丘吉尔著,魏群、高虹译《二战回忆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版,第909页。
[48] Donal W. White: The American Century, The Rise and Declin of the Unite
d States as a World Power, The Comosing Room of Michigan,Inc., 1996, P.46.
[49] [美]沃尔特·拉塞尔·米德著,曹化银译:《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
,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134页。
[50] 转引自[美]沃尔特·拉塞尔·米德著,曹化银译:《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
世界》,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134页。
[51] 熊伟民:《权利的考验——乔治·C·马歇尔传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204页。
[52]新华社东京2005年6月22日电(记者吴谷丰)。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政
务官森冈正宏22日再次否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结果。森冈当天上午在超党派“日
本会议国会议员恳谈会”上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什么样的审判(值得疑问),战争
是双方都作了坏事。只有战胜国正确,而战败国不好,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说,在被
占领下(日本)实行了严厉的言论控制,被贴上了那场战争只有日本不好的标签。他还
强烈要求小泉首相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会议国会议员恳谈会”当天通过了支持小
泉首相继续参拜靖国神社的决议,并表示反对对甲级战犯进行分祭和建设新的追悼设施
。来源:“日本政府高官再次否定远东军事法庭审判结果”,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4/3488512.html。
中新网2005年6月22日电。据法新社报道,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今天声称,他觉得在参拜
靖国神社的问题上,没有必要屈服于中国与韩国要其停止参拜的压力。“小泉声称不会
屈服中韩要其停止参拜的压力”,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4/3488863.html。
2005年6月27日,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赴塞班岛,为二战期间在该岛丧生的4万余名日军
和1万余名平民“慰灵”,这将是二战结束60年来,日本天皇首次赴海外祭拜二战阵亡日
军及平民。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天皇和皇后将在塞班岛访问两天,期间,二
人将首先前往二战期间日军及日本平民拒降投海自尽的两处海边悬崖默哀,然后访问日
本在塞班岛建设的“中部太平洋牺牲者之碑”,该碑纪念在塞班岛战役中丧生的所有军
民。日本政府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亚洲各地建设了十余个这样的纪念碑。最后,日本
明仁天皇及皇后还将访问专为在塞班岛阵亡的5000余名美军和1000余名在战争中丧生的
岛民设置的纪念碑。报道说,这是日本天皇首次以“慰灵”,而不是以“友好亲善”为
目的出访海外。日本天皇皇后曾于1995年二战结束50年之际在日本本土的广岛、长崎和
冲绳进行“慰灵之旅”,而此次则将“慰灵之旅”延长到了海外。来源:“日本天皇今
首赴海外塞班岛祭拜二战阵亡日军”,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3498363.html。
[53] 1868年起开始明治维新。政府“制定了一部以普鲁士德国的宪法为蓝本的宪法,对
法制进行了改革”,并“从英国皇家海军请来的专家为日本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出谋
划策,从普鲁士总参谋部请来的专家帮助他们实现陆军现代化。日本军官被派往西方国
家的陆军和海军学院学习,尽管本国已建立起军火工业,但仍从国外购买现代化武器”
。“在所有这一切的背后,有着引人注目的政治义务,即实现国家‘富国强兵’的号召
。对于日本人来说,经济实力和陆军实力是同步发展的”。详见[美]保罗·肯尼迪著,
王保存等译:《大国的兴衰》,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第251页。
[54] 关于《马关条约》第二款详细内容,参见:王绳祖、何春超、吴世民编选:《国际
关系史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第290页。
[55]参见:“英日第一次同盟条约”,王绳祖、何春超、吴世民编选:《国际关系史资
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第353页。
[56] 参见:“英日第二次同盟条约”王绳祖、何春超、吴世民编选:《国际关系史资料
选编》,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第355页。
[57] [美]孔华润著,张静尔译:《美国对中国的反应》,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
58页。
[58] 参见阎广耀、方生:《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第497-498页。
[59] 参见阎广耀、方生:《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第500-506页。
[60] “丘吉尔莫斯科访问停留八天。他草拟了一份势力范围图,递给斯大林。他以百分
比法划分势力范围,譬如,英国可以获得百分之九十的希腊,苏联可以获得百分之九十
的罗马尼亚和百分之七十的保加利亚;至于匈牙利和南斯拉夫则五五对分。斯大林当场
二话不说,立即同意——不过莫洛托夫则追着和艾登交涉,削弱英国人的百分比,让苏
联在每一个东欧国家所占的百分比都略占上风,只有匈牙利例外。”参见:[美]亨利·
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367页。另外,关
于这方面的资料可参阅王绳祖等主编:《国际关系史》第6卷(1939-1945),世界知识
出版社1995年版,第332-333页。
[61]裘克安等译:《尼克松回忆录》(The Memoirs of Richard Nixon),中文版,世
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第675页。
[62] 对此拿破仑自己说得明白:“进入这片领土可使美国的地位永远屹立不摇,而我则
为英国创造了一个迟早会挫其锋芒的海上对手。”转引自[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
、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15页。
[63] 王绳祖等主编:《国际关系史》第2卷(1648-1814),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第361页。
[64]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围绕联合国改革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大会协议会上,美国驻联
合国大使2005年4月28日称,“美国强烈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表明
美国支持日本“入常”的立场。美国对日本“入常”的态度曾经过几次变化。美国曾表
示反对为联合国改革设时限,一度为日本“入常”泼了冷水,但此后,美国助理国务卿
金·霍尔姆斯就扩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发表声明,不反对安南秘书长做出的九月
底达成共识的建议,称这是美国政府的方针。
(
http://world.people.com.cn/GB/41219/3362046.html。)
[65] “美国表示将在日俄北方四岛争端中站在日本一边”,
http://news.sina.com.cn/w/2004-12-15/13254531389s.shtml。
[66] “布什发誓要埋葬雅尔塔遗产,普京反驳历史修正观”,
http://news.sdinfo.net/72341268037894144/20050510/1361614.shtml。
[67] 这在1876年2月26日签定的《日韩江华条约》,1895年4月17日签定的《中日马关条
约》,1905年11月17日签定的《日韩协约》,1902年1月30日签定的《第一次英日同盟条
约》等文件中,均为首条条款。
[68] 王绳祖、何春超、吴世民编选:《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第876页。
[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1972年9月):“(二)日本国政府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
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
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70] 日本和美国政府自1997年签订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以来,日本就一直希望通过
修改相关内容来实现自己新政治和军事企图。为这次修改,日本和美国进行了长时间的
接触。1999年5月24日,日本政府通过了《自卫队法修正案》、《周边事态法案》和《日
美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修正案》。根据这三项法案,如日本周边地区发生武装冲突,
日本自卫队就可以配合美军作战,向美军提供除作战现场之外的一切支援;自卫队的舰
艇和战机可以自由派出日本,“救护”和“寻找”在国外的日本人,救护美军伤员并寻
找美军失散人员;日本政府也能够随心所欲地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向美军提供各种后方
援助。这为日本政府向海外派兵扫清了法律障碍。来源:“‘日美防卫’首提台海 遏制
中国竟成共同战略”,
http://news.163.com/05/0201/11/1BGJ78DD0001121Q.html。
[71] “钓鱼岛列屿”提法出自鞠德源著:《钓鱼岛正名——钓鱼岛列屿的历史主权及国
际法渊源》,昆仑出版社2006年版。
[72] 台湾《中国时报》2003年10月26日报道,李登辉25日在为“李登辉学校”上课时表
示,依照历史,钓鱼岛既不是台湾的,也不是大陆的。钓鱼岛的主权问题是从1971年开
始的,以前没有人说钓鱼岛是属于中国大陆或是台湾的,因为那一年大陆在海底发现了
石油。他还批评台“行政院长”游锡堃指钓鱼岛属于台湾宜兰县,是不懂历史。
[73] “斯大林同志同蒋介石的私人代表蒋经国的会谈记录(1945年12月30日21时)”,
参见[俄]A.M.列多夫斯基著,陈春华、刘存宽等译:《斯大林与中国》,新华出版社20
01年版,第28页。
[74] 对此,连蒋介石也看得明白,1938年11月1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倭人气量短窄
,事尚彻底,非死即生,决无对弱者中途妥协与让步之理。”转引自黄仁宇著:《从大
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48页。
[75] 日本保守势力代言人的《读卖新闻》会长渡边恒雄:“小泉这个人不懂历史、哲学
,不学习,没文化……因为无知,他才会说出‘参拜靖国神社有什么错?’这样傻乎乎
的话。”张莉霞:“日媒体老总说小泉没文化”,
http://world.people.com.cn/GB/14549/4137935.html。
[76]“不妨大致地搁置历史”,
http://www.irchina.org/xueren/china/view.asp?id=523。
[77]“中日接近与‘外交革命’”,
http://www.irchina.org/xueren/china/view.asp?id=486。
[78]“美总统布什攀登长城超越尼克松总统纪录”,
http://www.2118.com.cn/news/2002/02/23/105.htm。
[79]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在2005年9月9日播放的一个电视访问节目中说
,他在联合国提出的美国入侵伊拉克理由的讲话是他个人历史上的一个“污点”。鲍威
尔在2003年2月向联合国安理会发表的讲话中,强烈地提出了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的理由。
他在讲话中提供了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其中包括卫星拍摄的卡车
。鲍威尔将这种卡车说成是伊拉克的移动生化武器实验室。美国在入侵伊拉克后,在伊
拉克境内进行了搜寻,但并未找到任何核武器和生化武器。鲍威尔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
的新闻节目采访中说,在我个人历史上,这是个“污点”。他说,“我是代表美国向全
世界提出这一理由的人,这永远是我历史的一部分,那是令人痛心的,现在还感到痛心
。”来源:“鲍威尔承认美国侵伊时曾经说谎 称之为历史污点”,
http://news.sohu.com/20050909/n226913574.shtml。
[80]来源:“布什发表第二份国家安全报告 视伊朗为最大威胁重申‘先发制人’战略”
,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5/4208559.html。
[81] 2004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第二轮辩论于当地时间10月8日晚举行,就在选情正酣之际
,网上流传总统布什在首场总统候选人辩论中违反规定,配戴遥控收音装置,即场收听
政治顾问罗夫的教路。学者指这项指控是今次大选最严重的阴谋论,并称这些传言反映
今次大选已令美国民众严重分化。网上传言甚至声称,总统布什在较早时已开始利用这
个出猫系统,让经常失言的布什可顺利化解即场演讲的难关。 其中一项有力证据就是在
布什于6月到法国参加诺曼第登陆日纪念活动时,美国有线新闻网络在布什演讲时似乎接
收到另一个人的声音。来源:“惊人消息:布什总统辩论时作弊,被电视台和网民发现
”,敏博感讯词2004年10月10日。
[82] 鲍威尔曾透露,早在2002年8月,他就针对这个问题提醒过布什总统:伊拉克问题
的核心不是如何打赢这场战争,而是战争结束后如何重建国家。鲍威尔形象地用高脚杯
作比喻。美军攻打伊拉克,取得胜利不成问题,伊拉克就像一个高脚杯,摔碎它很容易
,问题是碎片如何收拾。来源:“鲍威尔辞职后首次开腔 承认与拉姆斯菲尔德不和”,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2/26/content_2622533.htm。
[83] 尼克松著,常铮译:《真正的战争》,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92-93页。
[84] 张秀章编著:《蒋介石日记揭秘》(下),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第685页。
[85] 张秀章编著:《蒋介石日记揭秘》(下),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第687-688页。
[86] [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
57页。
[87] [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
77页。
[88] [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
77页。
[89] 2008年4月,西方联合起来在西藏问题上刁难中国,结果到年底整个西方世界发生
自1929年以来最深刻的经济危机,其中,美国经济受伤最重。
[90] 转引自[法]菲利普·罗杰著,吴强等译:《美利坚敌人——法国反美主义的来龙去
脉》,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88页。
[91]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2卷(1648-1814),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
361页。
[92] 转引自[法]菲利普·罗杰著,吴强等译:《美利坚敌人——法国反美主义的来龙去
脉》,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85页。
[93] 转引自[法]菲利普·罗杰著,吴强等译:《美利坚敌人——法国反美主义的来龙去
脉》,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85页。
[94] 参见孔华润(Warren I. Cohen)主编,王琛 等译:《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上
),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227页。
[95] 转引自[法]菲利普·罗杰著,吴强等译:《美利坚敌人——法国反美主义的来龙去
脉》,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47页。
[96] 马克思恩格斯:论波兰”,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88页。
[97]梁之彦 曾景忠选编:《蒋经国自述》,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第111页。
[98] 参见约翰·米尔斯海默著,王义桅、唐小松译:《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3年版。
【 在 sunseraphic (この世界がいつかは幻に変わると) 的大作中提到: 】
: 11占坑
--
修改:sunseraphic FROM 116.192.8.*
FROM 116.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