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由 figochen 同主题转载自 Southern_States 讨论区 】
1980年的韩国显得格外动荡,风口浪尖中走上中央的全斗焕亟需民意的支持。自1945年以来,高考已经在大学自主招生和全国联考之间经历了6轮的反复折腾,然而通过对紧缺资源分配进行朝三暮四、暮四朝三式的改革,永远无法使大多数人满意。让更多家庭享受到大学教育,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
经过六七十年代的市场经济活跃,不同教育背景的工资水平差距逐步拉大。大学毕业生在八十年代初可以拿到1400美元左右的月薪,而高中生就只有700美元。民众对大学教育的渴望愈演愈烈,然而中学扩招和有限的大学教育资源之间形成了错位,1980年的大学毛入学率仅为15%左右,竞争相当激烈。
此时原本为抑制中考恶性竞争而颁布的高中均衡化政策开始显得不合时宜。1974年高中入学率刚刚突破30%,为保障教育公平,缓解学生压力,政府决定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同时采取抽签入学的方式打破重点高中的师资生源壁垒。方案得到了社会底层民众的支持,但也一直深陷质疑。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质疑这种教育耽误了自家孩子考大学,纷纷不惜重金将儿女送进课外补习班。汉江奇迹的背后是工人们的血与泪,有机会让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每一个家庭都义无反顾地倾尽所有。这种社会化竞争从来都如同潮汐一般挟裹着所有人,发烧一般的课外辅导很快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争取教育资源成为财力的比拼时,贫富分化无疑就引起了社会反感。急于讨好民众的金斗焕政府适时地拿出了“教育良性发展和防止课外辅导经济过热的措施”,即著名的“730教育改革”。其核心内容为:大学扩招、延长职业教育学年、严禁课外辅导。
“公务员、国企员工为子女安排课外辅导一律清退”、“在职教师从事课外辅导一律清退”、“私立学校组织课外辅导取消办学资格”……这一系列听起来有点耳熟的骚操作都是当时韩国执行的政策。但这种一刀切式的政令并没有彻底消灭课外辅导,家长、辅导机构一度与政府打起了游击战,这种博弈持续至今。
这次改革还彻底改变了高考唯分数论的考核模式,要求加入20%~50%的高中内审(学校推荐)考核。不唯分数论,在残酷升学战争中带来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1981年《教育税法》的推出强有力的保障了教育财政的投入,此后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就一直超过20%。与此同时国民的“终身教育”被纳入到国家宪法中,成为韩国四大国政目标之一。教育发展开始从简单的补基础供给,演变为重视人才质量。高考在教育全局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此时也恰是韩国经济的一个转折点,从重工业的蒙头狂奔,到面临减速换挡、产业升级,科技兴国成为国家战略。三星、LG等财团初涉半导体、面板等高新技术行业,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
整个九十年代是韩国高等教育的黄金期,毛入学率爆发式增长,1997年大学的毛录取率突破52%,高居世界第八位。而这恰恰是韩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从1987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到1995年突破1万美元,韩国仅仅花了八年,高等教育的弯道超车居功至伟。
500
韩国中学入学率的提高在七八十年代,高校入学率的飙升在90年代
高等教育的崛起充分反映了韩国教育的体制优势,从建国之初,韩国就积极扶持私立教育。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政府公共支出主要用于普及义务教育,私立教育主要投身于高等教育的格局。公立和私立学校学生数的比例构成也说明了,民间办学力量是韩国高等教育普及的主要推动力。
在这期间,韩国高等教育悄然间发生了两个方面的变化:名校中心化和招生自主化。
朴正熙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曾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韩国生育率在七十年代有一个断崖式的下跌。18岁适龄人口在1990年出现峰值后逐年下降。这导致高等教育出现了均衡危机,考上大学变得不再难,但由于教育资源逐渐向名牌大学集中,考SKY级的大学,逐渐成为高考梦魇。
伴随着义务教育完成普及,平准化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素质教育思潮逐渐抬头,1995年政府启动了一项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创造性为原则的英才化改革,扩大了大学在高考中自主招生的权力,将高中内审制替代为反应学生综合素质的生活记录簿,奠定了如今韩国高考的格局。
看似不经意的两个变化,却最终让韩国高考演变成一场炼狱。
【 在 figochen (心意化为行动才能实现梦想) 的大作中提到: 】
: 1. 弘益人间
: 1945年,日军投降,二战结束。脱离日本统治的韩国政府接手的是一个经过了近50年殖民教育,国家文盲率高达53%、只有14%的人接受过学校教育的新生国家。
: 面对惨淡的现状,加强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便成为了光复后韩国统治者的共识。1941年,还委身于上海租界的韩国临时政府就发出了“弘益人间、梨花世界”的国家教育宣言,这句话源自朝鲜创世神话,也诠释了韩国第一代政权对教育的看法:开启民智,普惠民众。
: ...................
--
FROM 223.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