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gm;斯托雷平六三zb;斯托雷平土地改革;一战的形势都让俄国的形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可以说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政策让俄国的形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带来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让传统村社基本瓦解,在政治上让民粹派走上了与其不可调节的道路。一战和斯托雷平改革的副作用的农民失地,让社会动荡极具加剧,让革命的暗涌变得不可阻挡。
因为每一时期的派别和主张都不太一样,我下面重点说一下斯托雷平土地改革前后政治形势的变化。
斯托雷平开启第二届国家杜马主要的政治分布大概是这样的
正统派简单理解为保皇派 君主派 十月党 大概10%的席次
自由派简单理解就是追求资产阶级革命的自由派 主要是立宪民主党 大概20%的席次
民粹派,在俄国有很深基础的那批人,像车尔尼雪夫斯基,赫尔岑等都是这个派别的祖师。内部主张不太相同,但是都主张俄国传统,主张在俄国村社的基础上的集体耕作等,在其身上有社会主义的影子。 包括 社会革命党 人民社会党(右翼社会革命党)等 大概20%的席次
社会民主党 大概15%
劳动派 介于立宪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党之间 大概20%
其中社会民主党又分为
火星派, 泥潭派 , 反火星派(反火星派又分为工人事业派和崩得派)
火星派又分为 彻底火星派 (列宁)温和火星派(马尔托夫)
彻底火星派成为布尔什维克 ,温和火星派成为孟什维克 (简单大致这么理解)
彻底火星派中在1905年gm失败后又后分为取消派(取消秘密活动,成为公开工人党) ,列宁派, 召回派(拒绝任何妥协不参加杜马,被列宁称为左派取消派)。
一个插曲:托洛茨基先知后联合取消派,召回派和反布尔什维克的其他派别共同反对列宁,企图回到1905年之前的社会民主党,被列宁称为高喊统一而破坏统一的行动。
我们按照列宁同志的一贯立场可以知道,列宁同志是两阶段革命论的,所以列宁包括大部分社会民主党此时在以上派别中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比较接近的。所以列宁坚决反对民粹派的公社基础上的集体耕作,认为这是开历史的倒车,走向东方落后的亚细亚主义的。
社会民主党内部对于土地政策参阅列宁的说法《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分为四个派别,其中列宁支持第四种。
(1)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土地纲领既不应当要求把地主的土地实行国有,也不应当要求没收地主的土地(持这种意见的有拥护现行纲领或拥护象罗日柯夫同志对这个纲领所作的不大的修改的人);
(2)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土地纲领应当要求没收地主土地,但不应当要求任何形式的土地国有(持这种意见的大概有芬同志,可能还有普列汉诺夫同志,虽然他的意见不明确);
(3)转让地主的土地,同时实行一种特殊的和有限的土地国有(伊克斯即马斯洛夫、格罗曼和其他人的“地方自治机关有”和“省有”);
(4)没收地主土地,并在一定政治条件下实行土地国有
注意列宁说的普列汉诺夫可能支持的这一种,实际上是类似斯托雷平改革的土地私有,但是是重新平均地权的土地私有。(类似三民主义)
而列宁主张的是土地国有,用类似美国的资本主义的方式耕种(列宁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土地政策的合理模式)。后来列宁实行得是类似我国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国有,分给私人耕种),列宁认为这是绝对反社会主义的,但是没办法,他是农民的需要。
斯托雷平反动时期的斯托雷平土地改革使得村社基本解体,这个时候的结果就是从政治上,民粹派和社会民主党的分歧似乎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分歧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原劳动派的力量迅速接近社会革命党。而社会民主党和立宪民主党为代表的自由派的分歧变得加剧了。
与此同时的重大变化是中派右派社会革命党和社会民主党中孟什维克的主张颇为接近了。(这就是二月革命后克伦斯基内阁的基础)
另一方面原教旨民粹派中的左派社会革命党和布尔什维克迅速的靠近。
这一政治形势的变化加上一战形势的变化让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扫清了保守势力的支持者,让二月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走向。这和十月革命的超个人主义的英雄史是完全不同的。
列宁同志的革命原则,建d建国原则从来都是少数派,是伊里奇同志个人的魅力和不知疲倦的gm精神,高超的不断地联盟战略和调整,让他的思想成为俄国的主流。并用他的坚定的意志抓住了他本来反对的(布尔什维克内部都强烈反对的)但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让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策略成为可能。让国际共运成为可能并指引了半个世界。在他身上,看不到什么历史必然,而是标准的英雄史观。
而单靠葛兰西,卢森堡这些纯理想主义的革命家,就很可能像恩格斯晚年担忧的那样,工人的social right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他们对于political right的争取就会被大大抑制,修正主义来获得合法的social right的修正主义就会成为主流。在马恩看来的国际共运是会偃旗息鼓的。因此即使是西马的几位祖师(卢卡奇和柯尔施),即使和列宁有再大的分歧,也认为更多意义上马克思可以看做是十月革命的哲学家而不是十月革命的哲学是马克思指导的哲学,是十月革命让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
列宁获得劳动解放社和后继火星报的主导权,俄社二大就更加精彩和复杂了。
火星报社的故事,六个编辑和一个拟任编辑的关系与分歧就是浓缩的俄国革命史。(列宁,普列汉诺夫,查苏里奇,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得,波特列索夫,托洛茨基)
【 在 figochen (心意化为行动才能实现梦想) 的大作中提到: 】
: 统治阶级对内对外瞎折腾导致国内局势恶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
修改:johnal FROM 117.12.145.*
FROM 117.1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