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埃及、的黎波里和伯尔克的征服
埃及邻近叙利亚和希贾兹,具有战略的地位;它土地肥沃,盛产谷物,一向是君士坦
丁堡的谷仓;首府亚历山大港,是拜占廷海军的基地,也是北非走廊其余地区的门户
:由于这些原因,在阿拉比亚人向外扩张的初期,他们早已垂涎于尼罗河流域了。
埃及的征服,不是偶然的袭击,而是在有计划的作战时期发生的事件。阿慕尔为了与
杰出的哈立德争雄,想在新的战场上胜过他,而在蒙昧时代,他又屡次带领着队商到
埃及去旅行过,对于埃及的城市和道路,都很熟悉①,他利用欧麦尔访问耶路撒冷之
便,请他批准对法老的古国大举进攻,欧麦尔表示冷淡的同意。但是,当欧麦尔返回
麦地那,跟奥斯曼等人商议的时候,他们都指出,这是冒险的行动,于是,他就差遣
一个使者去制止纵队的前进。相传,哈里发的使者在阿慕尔刚要跨过埃及和巴勒斯坦
的边界之前赶上了他,但是他推测信里的消息是不吉利的,而且想起欧麦尔曾对他说
过:“倘若在进入埃及国境之前接到我的命令,叫你撤回来,你就遵命撤回来;倘若
已经进入埃及国境才接到我的命令,你就继续前进,并祈求真主的佑助。”②阿慕尔
想到这里,就把信收起来,到639年12月,到达埃及国境内的阿里什时,才拆开信来
看。阿慕尔是古莱氏人,四十五岁,精明强悍,足智多谋,易怒善辩,而且好战。他
因征服约旦河左岸的巴勒斯坦而树立了威望。后来,他又替自己的知己穆阿威叶夺取
了哈里发的职位,因此,赢得了“伊斯兰教时代阿拉比亚四位天才的政治家(duhāt
)之一”的徽号③。他率领骑兵四千名,向埃及进攻,所走的道路正是亚伯拉罕、冈
比西斯、亚历山大、安太俄卡兹、圣家族④、拿破仑、哲马勒帕夏⑤等人先后所走过
的沿海道路。这是古代的国际性大路,古代最重要的文明中心,就是借这条公路来联
系的①。
640年1月中旬50000492_0187_1②,阿拉比亚纵队所进攻的第一个设防城市是东部埃
及的门户斐尔马仪(培琉喜阿姆)。经过一个多月的抵抗后,这座城市陷落了,所有的
堡垒完全夷为平地。616年,波斯人侵占这个城市后,这些堡垒大概从来没有修复过
。开罗东北的比勒贝斯随即陷落,其他城市也相继陷落。最后,横跨在尼罗河中罗德
洲上的坚强的巴比伦堡,阻塞住前进的道路③。自631年希拉克略重新占领埃及以来
,居鲁士(阿拉伯语称他摩高基斯)一直担任亚历山大港的主教和总督,掌握行政大权
。他偕同总司令奥古斯塔里斯·西奥多拉斯,统率大军,赶到巴比伦堡。阿慕尔驻扎
在巴比伦堡外,等待时机和援军。不久,援军就来了,由先知的著名弟子左拜尔·伊
本·奥瓦木统率。阿拉比亚纵队的人数增加到一万左右,拜占廷军队的人数约计二万
,还有堡垒的守军五千左右,在围攻巴比伦堡的期间,640年7月,阿慕尔又进攻阿因
·舍木斯城④。拜占廷的军队被彻底击溃了。西奥多拉斯逃到亚历山大港,居鲁士被
困在巴比伦堡内。阿拉比亚人加紧围攻,但是苦于不懂工程学,又缺乏攻城的机械,
无法克服要塞。狡猾的居鲁士,秘密活动,企图收买围城的将士,但未成功。平常的
三种选择被提出来了:伊斯兰教,贡税或宝剑。居鲁士的使者亲口说的这几句语,似
乎可以总结阿拉比亚人所造成的印象,他说:
“我亲眼看到一群人,据他们中的每个人看来,宁愿死亡,不愿生存,宁愿显赫,不
愿屈辱;在他们中的任何人看来,这个世界毫无吸引力。他们只坐在地上,他们只跪
坐在两膝上吃饭。他们的长官(amīr),象他们的一分子:下级与上级无差别,奴隶
与主人难分辨。到礼拜的时候,任何人不缺席,大家盥洗完毕后,都必恭必敬地做礼
拜。”①
居鲁士要求派代表团到罗德洲上去谈判媾和,阿拉比亚人派了一个代表团,以黑人欧
拜德·伊本·萨米特为团长,居鲁士接见了代表团,大为震惊。代表团反复说明任便
选择的那三个条件。居鲁士同意缴纳贡税,他奔到亚历山大港,立即派人把媾和的条
款送给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不认可那些条款,而且以卖国的罪名加于他的主教兼总
督,并加以放逐。
在这个期间,巴比伦堡仍被围困,并未暂停。围攻七个月后,左拜尔和他的伙伴们填
平了一段城壕,用梯子攀登城墙,打败了保卫城堡的敌军,终于攻克了这个城堡。伊
斯兰的战斗口号:Allāhuakbar(真主是最伟大的),于641年4月6日,在城堡内的各
大厅里胜利地发出回声②。
尼罗河三角洲东方的边界被攻下之后,阿慕尔的铁钳开始向顶点夹紧起来。5月13日
,尼丘(Nikiu,阿拉伯语的奈格优斯,Naqyūs,现今的舍卜什尔,Shabshīr)沦陷
,而且发生了血腥的屠杀。除君士坦丁堡外,世界上最美丽、最巩固的亚历山大港(
伊斯康德里亚,al-Iskandarīyah)仍然站在前头。
阿慕尔得到从阿拉比亚新增的援军,全军人数扩充到二万。某天早晨,他注视着似乎
难以攻破的一座城墙,上面有许多碉楼,把埃及的首府和主要的港口保卫得很巩固。
巍峨的西拉比阿目宫①,耸立在那边,这座宫殿曾做过下界之神西拉皮斯的庙宇,又
做过亚历山大港的图书馆;美丽的圣马克大礼拜堂,耸立在这边,这座大礼拜堂原来
是恺撒庙②,是克利奥帕特拉女王为纪念恺撒而创建的,随后由奥古斯都加以完成;
在西边更远的地方树立了那两根阿斯旺红花岗岩的尖柱,这两根尖拄,据说是克利奥
帕特拉所建立的,实际上是屠特莫斯三世(约公元前1450年卒)所建立的(这两根尖柱
,现在还分别点缀着伦敦太晤士河的堤防和纽约的中央公园);在远远的后方,耸立
着灯塔,白天在阳光下闪耀,黑夜里放出光芒,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确是名不虚
传③。这种景致给沙漠里的阿拉比亚人的印象,无疑同现代纽约的摩天大厦的空中轮
廓给移民的印象,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亚历山大港曾夸示自己有部队五万多人。此外还有以此港口为基地的全部拜占廷海军
力量。不管从数量上和装备上说,侵入者都处于劣势,他们没有一只船,也没有围城
的机械,而且缺乏补充人力的直接来源。尼丘人约翰是当代的权威学者,他曾描写过
当时无援的阿拉比亚人被城墙上的弩炮发射下来的炮弹击退的情况④。阿慕尔留下一
个分遣队,继续攻城,他自己打回巴比伦堡,而且到上埃及去进行了几次掠夺性的远
征。641年2月,希拉克略死后,他的幼稚的儿子君士坦斯二世(641—668)继承帝位。
居鲁士重新得宠,返回亚历山大港,缔结和约。这位主教希望脱离君士坦丁堡的宗主
关系,替阿拉比亚人管理自己的国家。他于641年11月8日,在巴比伦堡与阿慕尔签订
了一个条约,这个条约可以称为亚历山大港条约,他在条约里接受了每个成年人缴纳
两个第纳尔的人丁税和以实物缴纳土地税的条件,而且同意不让拜占廷的军队重返埃
及,或者企图收复失地。642年9月,拜占廷的军队从亚历山大港撤退了。幼弱的君士
坦斯批准了这个条约,就是说同意把东罗马帝国最富饶的一个省区移交给阿拉比亚人
了。
阿慕尔用下面的几句话向欧麦尔报捷:“我已经夺取了一座城市,我不加以描绘。我
这样说就够了,城里有四千座别墅、四千个澡堂、四万个纳人丁税的犹太人、四百个
皇家的娱乐场所。”①哈里发曾用面饼和椰枣,款待他的大将派来的信使,并且在先
知的清真寺里,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感恩礼拜的仪式。
伊本·阿卜杜勒·哈克木(回历257年即公元871年卒)②的著作是关于征服埃及的保存
到现在的最早文献,据他的记载,埃及的土著科卜特人在当初就奉到他们驻亚历山大
港的监督的嘱咐,叫他们不要抵抗侵入者。这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他们是一性派的基
督教徒③,向来遭受皇家教会的宗教迫害。多少年来,希拉克略屡次企图假手于他的
代理人居鲁士,禁止埃及的(科卜特的)礼拜仪式,而将新的一意教的教义强加于一个
对抗的教会身上。由于对科卜特教会施行其残忍的迫害,居鲁士在后来的民族传说中
被认为是反基督分子。
依照欧麦尔的政策,阿慕尔在巴比伦堡外的营地变成了新的都会,叫做弗斯塔德①,
相当于叙利亚的查比叶,伊拉克的巴士拉和库法等三大营地。641—642年,阿慕尔在
这里建立了一座简朴的清真寺,这是在埃及建立的第一座清真寺,直到现在,这座清
真寺仍然叫做阿慕尔清真寺,但是曾经屡次重建和扩建。弗斯塔德一直是埃及的首府
,直到969年,法帖梅王朝建立他们的新都开罗(原名al-Qāhirah),于是才把弗斯塔
德叫做古米斯尔(Misr al-Qa-dīmah,或称旧开罗)。为了开辟直达阿拉比亚圣地的
水路,阿慕尔当时疏浚古代的法老运河,称为“信士们的长官的运河”(KhalījAmī
r al-Mu’minīn),通过希利俄波利斯使巴比伦堡北边的尼罗河与红海②的古勒助木
50000492_0192_2③相联系。图拉真曾疏浚过古运河,但年久失修,又被沙土淤塞了
。经过几个月的徭役后,于644年,在欧麦尔去世之前,就有二十艘船只,满载埃及
的物产,在阿拉比亚的港口卸货了④。在法帖梅王朝的哈里发哈基木(1021年卒)的时
代,这条运河叫做哈基米运河,后来,又改过许多名称,有些部分继续存在到十九世
纪末叶。
拜占廷的行政机关,包括财政系统,全被新的统治者所采用,这是任何人都会预料到
的,不过曾依照中央集权制的路线稍加修改而已。开发尼罗河谷肥沃的土地,而把埃
及当做一头奶牛,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政策,这个政策被大力付诸实施,在新近发现
的纸草纸文献中有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在欧麦尔去世之前不久,他感觉到阿慕尔不
能充分保证埃及的税收,因此,任命阿卜杜拉·伊本·赛耳德去管理上埃及。新哈里
发奥斯曼,把阿慕尔召回麦地那,而于645年任命他自己的同乳弟弟阿卜杜拉·伊本
·赛耳德管理全部埃及。
645年底,难驾驭的亚历山大港人向东罗马皇帝君士坦斯诉苦,他就派遣兵船三百艘
,在亚美尼亚人马努埃尔的率领下,去收复亚历山大港①。阿拉比亚的卫戍部队一千
名,都被屠杀了,于是,亚历山大港重新到了拜占廷的手中,而且被用作进攻阿拉伯
埃及的军事基地。阿慕尔立即复职。他在尼丘与敌军相遇,拜占廷军队遭到严重的屠
杀。在646年初,重新克服亚历山大港。巩固的城墙全被拆除,这个埃及古都,从此
永远保留在穆斯林的手里。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哈里发欧麦尔曾命令阿慕尔,用亚历山大港图书馆丰富的
藏书,供给为数甚多的澡堂作燃料,足足烧了六个月,才把那些图书销毁干净。这个
故事杜撰得很巧妙,但是与历史事实不相符。托勒密大图书馆,远在公元前48年,早
已被朱理斯·恺撒焚毁。后来建筑的图书馆,叫做姑娘图书馆,约在389年,依照西
奥多西皇帝的法令,而加以焚毁。因此,当阿拉比亚人征服埃及的时候,亚历山大港
已经没有什么重要的图书馆,那个时代的作家也没有人责备阿慕尔或欧麦尔焚毁图书
馆的。巴格达人阿卜杜勒·莱兑弗(回历629年,即公元1231年卒)②似乎是首先叙述
这个故事的人。他杜撰这个故事的目的何在,不得而知;但是,后来的著作家,以讹
传讹,把这种说法大肆渲染,好象实有其事一样①。
重新征服亚历山大港后,奥斯曼命令阿慕尔继续担任总司令,命令阿卜杜拉作财务官
。这个建议引出了阿慕尔著名的答复,他说:“我的地位将是那紧握母牛角让别人挤
奶者的地位”。②阿卜杜拉于是又复职,担任哈里发的代理人。
阿卜杜拉打起仗来比管财务要差些,现在他继续向西方和南方进行军事行动,主要是
为取得战利品。他在向这两方继续开疆拓土。但是,他最大的功绩是建立穆斯林的第
一支海军,这个光荣是他与叙利亚省长穆阿威叶共享的。亚历山大港当然是埃及海军
的造船厂。所有的海军军事行动,无论从阿卜杜拉统治下的埃及出发,或者从穆阿威
叶统治下的叙利亚出发,总是以拜占廷为目标的。649年,穆阿威叶夺取了塞浦路斯
(古卜鲁斯)岛,那是拜占廷的另一个海军基地,因为距叙利亚海岸太近,为了高枕无
忧而才夺取了它。第一次海上的胜利,就是这样为伊斯兰而取得的;第一个海岛,就
是这样加入伊斯兰国家的版图的。靠近叙利亚海岸的阿尔瓦德(阿拉达斯)岛,是次年
征服的。652年,阿卜杜拉把占优势的希腊舰队从亚历山大港击退。过了两年,罗得
岛遭受穆阿威叶部下一个海军司令的掠夺③。655年,穆阿威叶和阿卜杜拉的叙埃联
合舰队,在菲尼克斯附近的列西亚海岸外面击溃了由五百多只战舰组成的拜占廷舰队
④。亲率舰队前来进攻的东罗马皇帝君士坦斯二世,仅以身免。此次战役,在阿拉伯
历史上称为船桅之役(dhu-al-Sawāri)①,拜占廷的海军优势受到严重打击,但并未
完全被摧毁②。但是,由于穆斯林内部发生混乱,他们未能乘胜直追,进逼君士坦丁
堡,以达到主要的目标。668或669年,由二百艘战舰组成的舰队,从亚历山大港出发
,冒险远征,掠夺了西西里岛。这个岛在以前(652年)曾被穆阿威叶的一位海军将领
最少劫掠过一次③。穆阿威叶和阿卜杜拉可以称为伊斯兰世界所培养的头两位海军总
司令④。
这些海上的远征,不仅不是在麦地那的哈里发合作下进行的,而且是他们所反对的,
早期的资料中对于此点有意味深长的记载。欧麦尔曾嘱咐阿慕尔“不要让水把我和你
隔开来,不要在我不能骑着骆驼到达的任何地方安营扎寨⑤。”奥斯曼批准穆阿威叶
远征塞浦路斯岛的请求,是在他一再强调那个岛离海岸不远之后,而且以携带老婆去
远征为条件才批准的⑥。
自埃及陷落后,拜占廷在埃及以西的省区,顿失屏障;同时,为要继续占领埃及,不
能不征服那些省区。自亚历山大港初次陷落后,阿慕尔为了保卫后方的安全,于642
—643年,统率骑兵,神速地向西挺进到邻近的彭塔波里斯,没有遭遇什么抵抗,就
占领了伯尔克。他还接受了包括莱瓦特⑦在内的的黎波里地方的柏柏尔人的投降。他
的继任者阿卜杜拉,经由的黎波里,向西推进,征服了易弗里基叶的一部分,这部分
的首府是迦太基,他们愿意缴纳贡税①。柏柏尔人是异教徒②,本来不属于信奉经典
者的范畴,但是奥斯曼特许他们享有顺民的特权。在埃及南边的努比亚(努伯),有大
草原,与阿拉比亚更相似,比埃及更适于游牧生活,因此,阿拉比亚人曾屡次企图征
服这个地区。远在伊斯兰教诞生之前好几百年,阿拉比亚人早已或多或少继续不断地
渗入埃及,甚至渗入苏丹。652年,阿卜杜拉就与努比亚人发生条约关系,但是他们
并未被他征服③。努比亚是一个基督教王国,以栋古拉为首府,人民是利比亚人和黑
人的混合种,这个王国在未来的几个世纪中,成为伊斯兰向南冲击的障碍。
-------------------------------------------------------------------------
-------
① Ibn-‘Ab d-al-■akam,Futūh Misr,ed.C.C.Torrey(New Haven,1922),p.53
。
② Ya‘qubi,vol.ii,pp.168—169;参阅ibn-‘Abd-al-Hakam,pp.56—57;J.Wellhausen
,Skizzen und Vorarbeiten,vol. vi, Prolegomena zur (ltesten Geschichtedes
Islams (Berlin,1899),p.93。
③ Ibn-Hajar,al-Isābah fi Tamyīz al-■a■ābah,vol.v(Cairo,1907),p.
3。
④ 指耶稣的家属。——译者
⑤ 哲马勒帕夏是土耳其第四军军长,在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以残酷著名。—
—译者
① 参阅Olmstead,History of Palestine,pp.44—48。
② 关于征服埃及的年月,都是不确定的。据泰伯里的记载(Tabari,vol.i,p.2592
,l,16),征服埃及是在回历3月16日(637年4月)。参阅ibn-‘Abd-al-■akam,pp.
53,58。
③ 参阅 A.J. Butler,The Arab Conquest of Egypt(Oxford,1902),pp.245—247
。
④ 这个城市的名称,本义是“太阳泉”,是古代的希利俄波利斯,《旧约》里叫做
安城(太阳的意思,《创世记》41:45),象形文的石刻里也叫做安城。(现在开罗的
阿因·舍木斯大学就是以古都命名的。——译者)
① Ibn-‘Abd-al-Hakam,p.65。
② Balādhuri,p.213=Hitti,p.336;ibn-‘Abd-al-■akam,pp.61以下。
① 阿拉伯人把这种建筑叫做‘Amūd al-Sawāri,这个名称是从Diocletian的柱子
来的,这些柱子现在仍旧是当地的特色。Maqrīzi,Mawā‘iz,ed.Wiet,vol.i,
pp.128以下。
② 此庙阿拉伯人称之为Qaysārīyah.Ibn-‘Abd-al-■akam pp.41,42。
③ 参阅 Maqrīzi,vol.iii,pp.113—143;Suyūti,■usn,vol. i,pp.43—45
。
④ H.Zotenberg,Chronique de Jean,év■que de Nikiou. Texte éthiopien,
withtranslation(Paris,1883),p.450。
① Ibn-‘Abd-al-Hakam,p.82;参阅Zotenberg,p.463。
② Ibn-‘Abd-al-Hakam,pp.58—59。
③ 参阅本书第179页。——译者
① 这是拉丁语fossatum的对音,意思是营地,先转成拜占廷的希腊语Phos-satun。
② 参阅Mas‘ūdi,vol.iv,p.99。
③ 古代的克鲁斯马(Klysma),现代的苏伊士。
④ Ya‘qūbi,vol.ii,p.177。
① Balādhuri,p.221=Hitti,pp.347—348。
② Al-Ifādah w-al-I‘tibār,ed.and tr.(Latin)J. White(Oxford,1800),p.
114。
① Al-Qifti, Ta’rīkh al-Hukamā’, ed.J.Lippert(Leipzig,1903),pp.355
—356;abu-al-Faraj ibn-al-‘Ibri,Ta’rīkh Mukhtasar al-Duwal,ed.A.■ā
li■āni(Beirūt,1890),pp.175—176;Maqrīzi,vol.iii, pp.129—130。参
阅 Butler, pp.401—426;Gibbon,Decline,ed.Bury,vol.v,pp.452—455。
② Ibn-‘Abd-al-■akam,p.178;参阅Ba1ādhuri,p.223=Hitti,p.351。
③ 较晚的一次远征,发生于回历52年(公元 672年),见Balādhuri,pp.235—236=
Hitti, pp.375—376。
④ 参阅 C.H.Becker,art.“‘AbdAllāh B.Sa‘d”,Encyclopadia of Islām。
① Ibn-‘Abd-al-Hakam,pp.189—191。(参阅本书第201页注。——译者)
② 参看本书第42章“在西西里岛”。
③ Balādhuri,p.235=Hitti,p.375。
④ 关于这个时期海上的军事行动,阿拉伯语的资料中特别缺乏详细的记载。
⑤ Ya‘qūbi, vol.ii,p.180。据Fakhri,p.114记载,欧麦尔曾写信给在伊拉克
的赛耳德,请求他不要让海水把哈里发和穆斯林们隔离开来。
⑥ Balādhuri,pp.152—153=Hitti,pp.235—236。
⑦ Ya‘qūbi,vol.ii,p.179。
① Ibn-‘Abd-al-Hakam,p.183。
② 异教徒是指拜物教徒而言的。——译者
③ Balādhuri,pp.237—238=Hitti, pp.379—381。
--
FROM 218.24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