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这个题目本身起的很偏心哦,为什么不叫“本能寺的时候,信长怎样才能逃掉”呢?(基本上没有希望,光秀是铁了心要做掉他的……)
陈述一下在下的浅见:
一,光秀袭击本能寺的人数,各书说法不同,有说一万三,有说一万七,但鉴于 此前荒木、松永等人反叛失败的前车之鉴,光秀要保证一举成功,不可能不倾巢而出,成功之后也需要集中兵力保证自身安全,尤其在筒井细川等人态度不明的情形下;
二,光秀缩在京都附近,恐怕也是不得已而然,取得朝廷的支持和任命,取得京畿尤其是安土的大量物资都是面对织田家各部的围剿所必需,在光秀的考量里,也许这两件事情比打倒敌人之一秀吉更重要。如果长途奔袭姬路,在军队疲惫、给养缺乏的情形下,未必有胜算。所谓秀吉是最大敌人,是从历史的结果往前倒推得出的结论,但在事变发生后的那一周或者十天里,历史给秀吉,丹羽,柴田甚至家康的机会其实是大体均等的,只不过秀吉以超人的机敏和决断把握住了它而已;
三,毛利的态度问题:毛利家的战略观现在看来也许觉得保守,但元就始终坚持的只致力巩固在中国地方的强权的方针还是有道理的,日本国土狭长,决定了僻处一隅的势力很难与控制了中央地带的大名争衡,而中国地方的经济力量,恐怕也只比甲斐好那么一点点;对此时的毛利家而言,与其冒极大的风险去插手织田家的内部事务,不如送给秀吉一个人情为自己的未来投资。(可惜后来辉元还是去趟了关原的浑水,之后毛利家终于学乖,才得以到二百年后风光一把)何况还有一个关键问题,这时的毛利家并不敢肯定信长的死讯真假(一直到中国大返的时候,秀吉宣告信长父子未死的假文告还蒙蔽了不少人),光秀拿不出有力的信长死亡证明也是他的一个失败之处,万一光秀的文告有假……
四,要是首先获得消息的是别人,或许光秀还有时间稳定京畿,争取盟友,增大在山崎的胜算;但很不幸他碰到的是天才级的秀吉,中国大返的速度,绝对超乎当时任何人的想象,所以才成为战争史上的经典。
从深层看,此时的局势整体走向,从战乱走向和平,信长即使暴虐到令人切齿,却是新时代的开拓者和象征,整个武士阶层需要这样的领袖实现他们利益的最大化;战国初期下克上的风潮已经逐渐被统一的大趋势取代,光秀选择此时作出震惊天下的叛逆举动,除了给自己带来十三日天下的短暂辉煌,并不能对其前途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所以我也倾向于相信,本能寺之变只是临时起意的产物。
【 在 forgauss (四镇北庭行营刀斧兵马使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明智光秀在本能寺的失败原因已经有很多人分析过了,主要应该有以下几点:
: 1、自身实力太弱,无法对抗信长诸将的夹攻。
: 2、几个盟友如细川藤孝、筒井顺庆、中川清秀并没有支持他。
: ...................
--
FROM 61.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