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trytry (T.T.おじさん)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先弄清楚这个决策过程,这根本不是戈林个人能决定的……
没有人说戈林一个人就能拍板决定攻击伦敦,不需要跟任何人商谈,取得共识,
不需要取得他对之负责的上级的首肯。
但戈林本人的选择抱有一定的个人目的;至于在心理上,对英国人轰炸德国城市
的复仇情绪,我想会存在于绝大多数的德国人心里。只要
一、戈林在决策上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二、戈林抱有我们说的这种复仇心理,无论是纯粹个人的,还是出于民族的,
同时他的这种心理部分地驱使他选择这种决策
三、这个决策得以通过
就说明他的个人意识、心理或多或少的包含到伦敦的战略中;
这里最多存在的是一个量的问题,即有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说,
这个因素非常小,但它总是存在的。
: 我已经做了申明了,那是个极端的例子。你说不出名字的那个英国专家,就是英国首相
: 邱吉尔。一方面号称他的话不可信,一方面就满口叫着“英国人如何如何”。你的确是
: 根本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
同学,所有英国人都是一样的?
一个政治家,一个老百姓,一个史学家,只要他们是英国人,发表的观点就应该
全部一致,"因为他们了解自己"?
不同的人掌握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价值观偏见,做出的判断有不同的目的。
譬如邱可以是在鼓舞英国人士气,民族主义一下,
而历史学家不过是要说说历史究竟怎么回事罢了。这个道理我想很简单吧。
我更要问,邱在特定场合下说了这句有可能有一定政治意味的话,和英国当代实证历史
历史专家绝大多数都肯定英国在德国转战略之前的高度困境,有什么矛盾么?
我对邱这句话本身在解释学层面上的质疑你也反驳不出来。任何政人的言论要
摆在历史语境下看,他什么场合说的,对什么人说的,什么时候说的,你的这个
断章取义拿出来究竟能不能作为一个例证,是个严重的问题。
你的逻辑就是,既然你说英国人可信,那么既然邱也是英国人,那为什么邱说英
国还很顽强,还很有实力,就不可信?
这算是什么逻辑呢?你的逻辑的结果可能只能产生如下的谬论:
要么英国人全是不可信的,要么邱或后来的英国专家中有一方不是英国人。
我就不反驳了。
汪精卫的例子非常极端,而且毫无意义:
汪精卫在抗战时作为一个政治角色和参与者,有他直接的个人政治利益,宣称抗战必亡,
和
今天的英国实证历史学家,作为客观的研究者,回顾过去的历史,认为英国在九月
以前遇到极大的困境,
根本是彻底的两回事。我想这里所有人都能清楚的看明白。
你的例子举得相当糟糕。毫无说服力。
--
修改:KGB FROM 82.39.42.*
FROM 82.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