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izi (栀子~似是故人来),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绍兴十二年以后的南宋统军大将 3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May 27 12:20:02 2004), 站内
南宋在上游,也就是四川诸路的防务体制,在绍兴和议时与中下游略不相同。绍兴九年四川宣抚使吴玠去世之后,四川并没有资望深厚可以继任宣抚的大将,于是朝廷派出了文臣胡世将担任四川宣抚使。胡世将知道自己不懂军事,朝廷派遣他担任宣抚只是因为宋朝以文制武的惯例而已,因此对于吴玠生前的筹划并不加以变更,诸将因此用命,在金人败盟之后数战都获得胜利。但是胡世将很快也去世,朝廷便又以郑刚中为川陕宣抚副使(绍兴和议后改为四川宣抚副使),同样是以文臣节制四川诸军。削三大将兵权时,可能是因为郑刚中是文官的缘故,四川宣抚司并没有随其他三宣抚司一样废置。
吴玠死后,四川的军队大致分为三个系统。吴玠弟吴璘为右护军都统制,驻兴州。部将杨政为宣抚司都统制,驻兴元府。郭浩为枢密院都统制,驻金州。这三人在绍兴九年的时候军衔都是承宣使,到绍兴十二年各自因功建节。吴璘为镇西军节度使,杨政武当军节度使,郭浩奉国军节度使,三将都带管内安抚使的衔头。另外还有统制官王彦,姚仲等人,都是吴玠旧时部将,此时也都屯军川口,各自带安抚使,体制混乱不堪。郑刚中奏请朝廷,将川口之地分为利州东西路,由吴璘和杨政各自统帅,而川边的金房等处则由郭浩统帅。其他统制官所带的安抚使衔一律废除。杨政本来是吴玠的部将,此时虽然独立门户,职位与吴璘等筹,但是仍然对吴璘执门下礼,大家都认为他不忘本。
四川的这三支部队后来也改成了和下游一样的屯驻大军体制,吴璘部成为兴州大军,杨政部成为兴元府大军,郭浩部成为金州大军。其中以兴州大军实力最为强劲。
尽管郑刚中是文官,秦桧对四川诸路军政由一人操控的局面还是觉得难以满意。后来郑刚中因为对四川事权和秦桧有不同的意见,更是招致了秦桧的大忌。绍兴十七年六月,郑刚中终于以“专擅”的罪名被免职。被押至鄂州,宣抚使直属的部队被鄂州都统制田师中拆散。郑刚中本人则被贬窜至死。
前一年的十一月,郭浩去世。郭浩的金州大军,后来为姚仲所掌。姚仲也是吴玠的部将,至此,川中的三支大军都为吴玠系统的将领所统帅。
--
FROM 24.9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