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izi (栀子~似是故人来),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绍兴十二年之后的南宋统军大将 7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May 29 13:29:25 2004), 站内
绍兴二十八年到二十九年,金主完颜亮意图南犯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南宋朝廷虽然自高宗到丞相汤思退都不之信,但是在军队部署上却还是逐渐进行了一番调整。绍兴二十八年十二月,兴元府都统制姚仲请求朝廷允许其所在的利州东路招纳“义士”,也就是民兵。这些“义士”招自百姓中年轻健壮者,朝廷发给衣甲和武器,平时农闲时训练,免除差役,身丁等义务。其实是古代农兵合一体制的重现。类似唐朝及之前的府兵制。南宋正规军基本上是采用募兵制,相比府兵来说虽然花费巨大,但是不违农时,且兵士训练有素,比府兵要有效得多。不过这种民兵也不失为正规军的一种补充。朝廷同意了姚仲的提议。
绍兴二十九年二月,吴璘升为少保。之前吴璘已经为开府仪同三司,文官阶亦已到顶,因此再升只能以少保这种三孤或者三公的官衔加以除授了。眼下南宋诸将,论资历除杨存中外,吴璘是堪称第一人,自不能和其他诸将比肩。
同年六月到闰六月朝廷陆续提拔了一些将领。李显忠,戚方,吴拱都升为了都统制。以往只有各屯驻大军的统帅方能任为都统制,现在这几员将佐都以大军部将的身份任都统制,应当是朝廷打算重用他们的前兆。李显忠自绍兴九年归国后,命运多骞,绍兴和议后屡遭贬斥,秦桧死后方才得以重新起用,此时他以宁国军承宣使之位担任殿前司选锋军都统制。戚方出身军贼,原本是江南大寇,被岳飞击败后投降张俊,被任为统制官。历经升迁,此刻也升到了宁武军承宣使,步军司前军都统制的高位,可能是南宋军贼出身被擢至都统制的第一人。吴拱乃是吴玠长子,吴玠死后在吴璘手下长期任职,此时被任命为利州西路驻扎御前中军都统制,兼知成州,可见利州西路中军当是驻扎在成州。
绍兴三十年正月,以太尉之官知荆南府的老将刘锜,声称招集到了六千人,希望朝廷能给予正规军的番号,于是朝廷便依从他的请求,将他的部队编为荆南府驻扎御前效用中军与左军。中军统领由刘锜的儿子刘汜担任。这就是荆南府大军的前身。
三月,池州都统制岳超去世。朝廷便由李显忠继任,原本池州大军就是李显忠的部属。同月,王彦的金州部队被升格为屯驻大军,王彦本人被授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金房开达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一职,这标志着金州大军的成立。
五月,朝廷又增设了两支大军。先前李宗闵上书认为,天下根本在于江南和四川,而荆湖之地居中,为其心腹。此时大军皆屯扎武昌(即鄂州大军),荆州,襄阳历来都是兵家重地,兵力却很不够。刘锜此时虽然担任知荆南府,但是手下兵数不多,应当让他统率约二万人的部队以驻守荆南,从而保证上游到下游的交通线不至于被遮断。此时殿帅杨存中也建言,认为四川,武昌,池州,建康以及镇江都已经有重兵驻守,长江一线唯有荆南和江州无大军屯守,应当加以设置才是。于是朝廷便设立了荆南府大军和江州大军。
荆南府大军由刘锜原来的荆南府部队,加上李道统率的鄂州大军的一部组成,由刘锜担任都统制。江州大军则由三衙军各抽调一部和部分新募部队组成,由戚方担任都统制。
南宋在此战端将开之际,新成立了三支大军,使长江一线防御得到完善,但是当时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对当时的形势做了以下的概括:刘锜驻荆南府,均,襄,随,郢,通化,枣阳等地为其防区。田师中驻鄂州,德安,复,信阳,汉阳为其防区。戚方驻九江,蕲,黄为其防区。李显忠驻池阳,龙舒,无为军为其防区。王权驻建康府,滁州,和州为其防区。刘宝驻镇江,和马军帅成闵,真,扬,通,泰为其防区。然而淮上诸郡却距离较远,防御不及,应当再派遣一名将领驻守庐州进行防御。总之,防江不防淮,乃是宋军部署的一大漏洞。
朝廷此时对可能出现的海战也做了考虑。浙西路和淮东的通州聚集了大量的海舟,且有士卒万人。朝廷便以李宝为平江府驻扎兼副提督海船,统帅这支水兵。李宝此人是个传奇人物,原本是山东忠义军士,绍兴九年南下投奔南宋,被分配到韩世忠军中。他却不愿,反去投了岳飞。在岳飞手下没干多久,心思故乡,便约了四十多人一起北返,被岳飞发觉,不但没有怪罪,反而还委以了在敌后组织抗金力量的重任。绍兴十年金人败盟,李宝率领义军,在敌后多次打击金军,后来退至楚州,为韩世忠收留。李宝大哭要求重新加入岳飞军,岳飞写信喻以“同为国家杀敌,何分彼此?”李宝因此留在了韩世忠军中。绍兴和议后,李宝一直在镇江府大军中任职,从绍兴十一年到二十九年,仅从遥郡刺史升到了遥郡团练使,升了一级而已。又和都统制刘宝不合,被刘宝赶出现役,在临安府投置闲散。此时朝廷征求有丰富海战经验的将领,有人就想到了李宝。看来这番李宝终于是苦尽甘来了,一上任就被升为遥郡宣州观察使,跳了两级。李宝遂尽力训练水军,以图为国效力。
朝廷措置长江防线,至是纸面上看,已经是非常完备,各重镇皆有重兵把手。然而各镇将官,才能却良莠不齐。四川三都统制吴璘,姚仲,王彦皆是久经沙场的宿将。刘锜,李显忠也都是绍兴和议前就已经成名的名将。戚方虽然绍兴和议前只是偏裨,但是当年当军贼时横行江南,残破州郡无数,起码打仗的本事是有的。但是剩下三名都统制田师中,王权,刘宝都是无能之徒,却占据着南宋最强的三支大军,鄂州,建康府,镇江府大军主将之位。这种人事安排,在承平时或许有其道理,但是当面临大战之时,就显得很不妥了。
--
FROM 24.9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