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击破本来就在于调动敌军+速度优势
这次调动的任务由于明军的不清楚后金强弱而大胆分兵造成了
剩下来的就是怎么体现速度方面的优势问题了
机动方面优势包括情报获取上的优势、行军转移优势、作战方面的进程速度优势
清理战场速度优势等了
其实说到后金军,作战速度方面在当时很难占到什么明显便宜,不过既然集中军力,加上知道自己不可能失败后再起(因为一旦失败就会导致族灭),加上战场上杜松本人居然可以赤膊上阵导致主帅先亡,战斗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在后来的战斗中,同样有上面说得问题
对马林是马林自己分兵,对刘綎是利用了刘綎信息不畅的劣势诱导分兵
可以设想如果当时马林和刘綎没有被调动,那么后金军的困难会大不少
【 在 napolen (三次苏联英雄胜利勋章获得者苏联元帅风) 的大作中提到: 】
: 萨尔浒之战:机动性的不对称
: napolen
: 萨尔浒之战是后金建立政权之后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
: 胜多”的战役。这一战中,6、7万后金军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以各个击破的战术,将分
: 四路而来的近十万明军(含13000朝鲜军,2000叶赫军)一一击破。其中杜松、马林、刘
: 铤三路军队均全军覆没,李如柏军侥幸逃脱,但在溃退过程中也损失惨重。萨尔浒之战中
: ,明军文武将吏死亡三百一十余人,兵丁死亡四万五千八百七十余,而后金军损失据估计
: 不超过五千人。
: 萨尔浒之战历来被看作是各个击破战术的范例,努尔哈赤在此战中的名言“凭尔几路来,
: 我只一路去”更成为了后世兵家常常引用的对各个击破战术的标准注解。在许多军事历史
: 作品中,对于此战都有详细的论述。对于明军惨败、后金军大胜的原因也有着各种各样的
: ...................
--
FROM 219.224.16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