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转自 cinason 的BLOG:夷夏东西】
BLOG地址:
http://www.smth.edu.cn/pc/index.php?id=cinason日志地址:
http://www.smth.edu.cn/pc/pccon.php?id=110&nid=39644&s=all 博士读书尤须仔细——《侯景之乱与北朝政局》辨误一则
李万生博士的大作《侯景之乱与北朝政局》面世已有多日,从目录来看,颇引人入胜,我曾经N次从书店的架上取下浏览,摩挲良久,无奈定价过高(8.875印张竟要21.00元!),迟迟不忍出手。
昨日兴起,终于痛下决心,一举将其购回。 因前天新买的《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读得正起劲,不想中断,于是就只略微翻了翻李博士的这本书,这一翻不打紧,居然立刻发现一个问题。
书中第一章第二节有一附论名为《侯景的氏族及相关问题》,颇引我注目,因我前些天刚录入了《北朝胡姓考》(十三),里面正好提到侯氏以及侯景的氏族问题,印象尚深,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却发现作者有这样一段推论:
(第八页至第十一页)
现在我得北魏景明四年(503年)刊刻的《显祖献文皇帝第一品嫔侯夫人墓志铭》,始觉有可以推论者。……(墓志铭文从略)……。姚薇元先生《北朝胡姓考》认为是“胡引”氏。……。姚、唐二先生都引证丰富,论述精详,令人佩服。但由于未见献文皇帝嫔侯氏墓志材料,难免繁碎而不中的。实则“胡古口引”即“侯骨”,译音不同而已。因此,“古口引”、“胡口引”,皆是。“引”为尾音,故音的主体为“胡口”、“古口”,亦即“侯骨”。而“古引”、“胡引”皆讹误。
我可是刚刚录入并校对过姚先生的这一段考证的,记忆犹新,而且对其佩服不已,因此我有十分的把握认定:作者倘若读书再仔细些,就一定会收回上面这段推论。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作者引的墓志铭文来比较,字句和姚先生所引的“趙萬里輯漢魏六朝冢墓遺文圖錄載(魏)顯祖獻文皇帝第一品嬪侯夫人墓志銘”基本相同,所以他推测姚先生“未见献文皇帝嫔侯氏墓志材料,难免繁碎而不中的”就无法成立;恰恰相反的是,姚先生不但见了这一材料,而且还从多方面有力地论证了这一材料系后人伪造(关键论据参见姚文中第八十六页“领民酋长领民庶长品级”的那个表,为画好它可把我累坏了,所以印象特别深:),这样一来,作者后面推论“而‘古引’、‘胡引’皆讹误”就更不成立了。那么侯景的氏族到底是什么呢?就目前的材料来看,我以为还是姚先生的推论更具合理性,详细的论证还是请仔细拜读《北朝胡姓考》的第八十一到第八十七页吧,我就不在此赘论了。
李博士的这本书是列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出版的,应该算是博士论文中的佼佼者,上面的一点儿小疏忽实在是瑕不掩瑜,本无足挂齿,只是我一想到姚先生的著作作为一个常年不受重视的巨大的宝库,偶尔被提到和引用,却居然以被误解的面目出现,我的确是心有不甘,于是这才不揣浅薄,将这点小小的意见先提出来。等空了我会仔细研读李博士的这本大作的,我相信,封底的那些评语应该不会过誉,尤其是李兄系出名门,又兼为我一好友之同乡,当不会负我:D
--
FROM 61.5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