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以步兵为主,后金以骑兵为主,机动性的差异不用分析都知道。
关键我认为萨尔浒之战很难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以少胜多,因为明军兵力
相对后金军优势很不明显,连一倍都不到。而且分成四路,彼此之间
又信息不畅,基本已经把优势抵消了。
可以说,从明军决定分兵一刻起,基本上失败已经注定了。努尔哈赤不需要多高
的谋略,也可以想到利用机动性分而击之这一招。何况论野战素质,后金军
又占优势。
【 在 napolen (三次苏联英雄胜利勋章获得者苏联元帅风) 的大作中提到: 】
: 萨尔浒之战:机动性的不对称
: napolen
: 萨尔浒之战是后金建立政权之后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
: 胜多”的战役。这一战中,6、7万后金军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以各个击破的战术,将分
: 四路而来的近十万明军(含13000朝鲜军,2000叶赫军)一一击破。其中杜松、马林、刘
: 铤三路军队均全军覆没,李如柏军侥幸逃脱,但在溃退过程中也损失惨重。萨尔浒之战中
: ,明军文武将吏死亡三百一十余人,兵丁死亡四万五千八百七十余,而后金军损失据估计
: 不超过五千人。
: 萨尔浒之战历来被看作是各个击破战术的范例,努尔哈赤在此战中的名言“凭尔几路来,
: 我只一路去”更成为了后世兵家常常引用的对各个击破战术的标准注解。在许多军事历史
: 作品中,对于此战都有详细的论述。对于明军惨败、后金军大胜的原因也有着各种各样的
: ...................
--
FROM 159.226.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