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史记项羽本纪与张耳陈馀列传
项羽军在项梁军被章邯击败后
从黄河以南的城阳、定陶、外黄一线一直退到了彭城
章邯在击破项梁军后
“以为楚地兵不足忧”
于是从定陶北上度过黄河攻打邯郸,克之
而后把赵王歇和张耳困在巨鹿
这时的记录是
“章邯令王离﹑涉闲围钜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项羽本纪》
“耳与赵王歇走入臣鹿城,王离围之。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巨鹿北。章邯军巨鹿南棘原,筑甬道属河,饷王离。王离兵食多,急攻巨鹿。巨鹿城中食尽,耳数使人召馀,馀自度兵少,不能敌秦,不敢前。”《张耳陈馀列传》
张耳陈馀列传中说的更详细些,章邯军此时是在棘原。
棘原,张耳陈馀传中无注,然而项羽本纪中后文则有注:
“注①集解张晏曰:“在漳南。”晋灼曰:“地名,在钜鹿南。”
如此则在漳河以南
而巨鹿在漳河以北,陈馀军更在巨鹿以北
然后诸侯救赵
宋义将项羽楚军进至黄河以北漳水以南的安阳
项羽杀宋义夺军权,然后进击秦军: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① 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②虏王离。涉闲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③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④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项羽本纪》
“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①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闲自杀。卒存钜鹿者,楚力也。”《张耳陈馀列传》
项羽军本来在漳河以南,要解巨鹿之围必定要度过漳河。
如果按照项羽本纪的记录,则比较直截了当,项羽军本来在漳河南,破釜沉舟北渡漳河击败秦军,生擒王离,杀苏角,涉闲自杀,巨鹿围解。而章邯军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在棘原未动,佐证之一是项羽本纪下面接着有记录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如果按照张耳陈馀传的记录,要解释得通,那么只能做如下理解:
其一:项羽先从安阳北上,渡过漳河来到巨鹿城下,然后又南渡漳河到棘原与章邯的主力军决战,破章邯军,然后再北渡漳河,来到巨鹿城下禽王离杀苏角,这种解释,似乎又与项羽本纪中“至则围王离”有所矛盾,而且要与本纪中下面的“项羽军漳南”吻合,项羽又必须再次南下渡河。如是,项羽连渡四次漳河,而本纪列传中都只记载了一次渡河
或者其二:章邯军其实也北向渡过了漳河,被同样北渡的项羽军击败后又南渡回到了棘原继续驻守。考虑到巨鹿城与漳河的距离,有点儿难以想象章邯军在距鹿城下大败之后还能安然渡河重整,而且还有实力和项羽继续相持,讨价还价最终投降;项羽破釜沉舟大胜之后,也居然不追击逃敌于半渡,而是纵敌渡河重整
再或者其三:项羽过河击败了章邯,章邯虽败不至大败,所以尤能敛众固守棘原,而项羽也帅楚军同样在漳河南与章邯相持,使章邯不能北救巨鹿秦军。而诸侯军趁机攻打巨鹿秦军,所谓“虏王离,涉闲自杀”其实是诸侯军所为...
【 在 forgauss (四镇北庭行营刀斧兵马使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问个问题,请大牛指点。
: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Aug 3 12:55:17 2004), 站内
:
: 又查资料,《史记·张耳列传》:
: 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间自杀。
:
: 看来巨鹿之战的过程是:楚军先断秦军粮道,之后渡河击败章邯军,再围攻巨鹿秦军。
:
:
: 【 在 AmethystZh (空の軌跡◎游走在虚幻与更加虚幻边缘)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不然
: : 如前所述
: : 章邯手下是秦军主力
: : 他自己又是秦军宿将
: : 眼见甬道被断
: : 更应该立即驰援才对
: : 且其时各国援军俱集巨鹿
: : 巨鹿俨然已成战局核心
: : 诸侯秦军气势所系
: : 章邯断无坐视己军被歼之理
: : 从史记陈余张耳交恶的记录来看
: : 陈余手下也就几万散卒
: : 显然不足以牵制住章邯的部队
: : 俺倒是想
: : 对比后文二世使人斥章邯不进及章邯投降的记述
: : 没准儿章邯当时真的是在和诸侯军暗中交接也未可知...
:
:
: --
:
: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59.226.47.*]
--
FROM 202.112.1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