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过程应该是这样:
1、项羽先派英布、蒲将军率两万军渡河,截断王离军粮道。取得了一定战果。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
2、项羽知道章邯必定派兵援救,所以全军渡河,破釜沉舟。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项羽悉引兵渡河,
3、项羽军至巨鹿,围困王离,此时章邯援军已到,双方发生大战。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
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
4、楚军获胜,章邯兵退,但项羽没有以主力追击,可能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项羽兵力有限,还要围困王离军,所以不可能专心追击
(2)项羽士卒需要休息(九战之后,铁人也要休息一下吧)
(3)张耳、陈余要求项羽先解巨鹿之围
5、楚军联合各诸侯军围攻巨鹿秦军,全歼之。
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闲不降楚,自烧杀。
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闲自杀。
由此也可看出几个问题:
1、楚军兵力不少,先渡河就有两万,考虑到后来能围王离,其兵力估计至少七八万
2、击败章邯援军以及全歼巨鹿秦军应该是最关键的两次战役,所谓“巨鹿九战”,
可能就指这两战(也可能单指与章邯的战斗),楚军的威名应该就是在这“九战”中
打下的。
3、项羽只渡河一次,主要战斗发生在巨鹿城下。
4、秦军主力尽集中于巨鹿。巨鹿一战,王离军全军覆没,其部队不可能少于10万(否则
数万陈余军以及周围的诸侯军不可能不敢进攻,王离军也不会那么快就缺粮)。
加上项羽消灭的章邯援军,此战秦
的损失估计有15万。加上此后项羽又两次大败秦军,至少又消灭10万,算上最后坑杀的
20万秦军,章邯军总数应该不下45万(甚至可能为50万)。秦军精锐都在此,怪不得刘三可以顺利入关。
5、项羽在巨鹿的战略很高明。发现了秦军布阵的弱点,就是围困巨鹿的王离军过于单薄,
而且后勤供给压力很大。所以先断粮道,让王离军乏食,战斗力下降,之后以破釜沉舟之势
迎战章邯援军(当时楚军腹背受敌,不拼命肯定完了),最终大胜。
虽然史记关于巨鹿之战的记载很少,但也可以想象当时的惊心动魄。
【 在 AmethystZh (空の軌跡◎游走在虚幻与更加虚幻边缘) 的大作中提到: 】
: 综合史记项羽本纪与张耳陈馀列传
: 项羽军在项梁军被章邯击败后
: 从黄河以南的城阳、定陶、外黄一线一直退到了彭城
: 章邯在击破项梁军后
: “以为楚地兵不足忧”
: 于是从定陶北上度过黄河攻打邯郸,克之
: 而后把赵王歇和张耳困在巨鹿
: 这时的记录是
: “章邯令王离﹑涉闲围钜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项羽本纪》
: “耳与赵王歇走入臣鹿城,王离围之。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巨鹿北。章邯军巨鹿南棘原,筑甬道属河,饷王离。王离兵食多,急攻巨鹿。巨鹿城中食尽,耳数使人召馀,馀自度兵少,不能敌秦,不敢前。”《张耳陈馀列传》
: 张耳陈馀列传中说的更详细些,章邯军此时是在棘原。
: 棘原,张耳陈馀传中无注,然而项羽本纪中后文则有注:
: “注①集解张晏曰:“在漳南。”晋灼曰:“地名,在钜鹿南。”
: 如此则在漳河以南
: 而巨鹿在漳河以北,陈馀军更在巨鹿以北
: 然后诸侯救赵
: 宋义将项羽楚军进至黄河以北漳水以南的安阳
: 项羽杀宋义夺军权,然后进击秦军:
: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① 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②虏王离。涉
: “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①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闲自杀。卒存钜鹿者,楚力也。”《张耳陈馀列传》
: 项羽军本来在漳河以南,要解巨鹿之围必定要度过漳河。
: 如果按照项羽本纪的记录,则比较直截了当,项羽军本来在漳河南,破釜沉舟北渡漳河击败秦军,生擒王离,杀苏角,涉闲自杀,巨鹿围解。而章邯军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在棘原未动,佐证之一是项羽本纪下面接着有记录
: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 如果按照张耳陈馀传的记录,要解释得通,那么只能做如下理解:
: 其一:项羽先从安阳北上,渡过漳河来到巨鹿城下,然后又南渡漳河到棘原与章邯的主力军决战,破章邯军,然后再北渡漳河,来到巨鹿城下禽王离杀苏角,这种解释,似乎又与项羽本纪中“至则围王离”有所矛盾,而且要与本纪中下面的“项羽军漳南”吻合,项羽又必须再次南下渡
: 或者其二:章邯军其实也北向渡过了漳河,被同样北渡的项羽军击败后又南渡回到了棘原继续驻守。考虑到巨鹿城与漳河的距离,有点儿难以想象章邯军在距鹿城下大败之后还能安然渡河重整,而且还有实力和项羽继续相持,讨价还价最终投降;项羽破釜沉舟大胜之后,也居然不追击
: 再或者其三:项羽过河击败了章邯,章邯虽败不至大败,所以尤能敛众固守棘原,而项羽也帅楚军同样在漳河南与章邯相持,使章邯不能北救巨鹿秦军。而诸侯军趁机攻打巨鹿秦军,所谓“虏王离,涉闲自杀”其实是诸侯军所为...
--
修改:forgauss FROM 159.226.47.*
FROM 159.2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