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地求和这个政策在战国时期、北宋、南宋都发生过,大家来讨论一下吧
所割的土地一般分两种情况
1、已经被敌人占领的土地
2、未被敌人占领的土地
割地求和一般都遭到世人诟病,认为是抱薪救火,削弱自己使敌人强大。割地一方一般心理上是这么考虑的:
1、处于优势状况,比如南宋,但对手也不愿意轻易放弃战争,由于维持战争军费较高,所以考虑自己吃点亏,割点土地给对方,以换取双方和平。
2、处于劣势情况,就是知道即使割地对方也很可能继续进攻,但为了解燃眉之急,迫不得已的举措(比如北宋割三镇给金,六国割地给秦)。
以上两种行为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理由,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我觉得采用这个政策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不要割让未被敌人占领的土地。
2、尽量不要割让战略要地。
3、对于割让土地之后的后继政策应该有所考虑,不能割地之后就认为天下太平了。
--
FROM 159.2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