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izi (栀子~似是故人来),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绍兴十二年之后的南宋统军大将 5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May 28 23:59:46 2004), 站内
张俊和韩世忠分别于绍兴二十四年和二十一年去世。两人都享尽哀荣,韩世忠去世前被擢为太师,而张俊先前已经加太师衔。高宗显然更喜欢附从和议的张俊,在其死后亲身临奠,并且追封其为循王。宋朝一字王自从淳化之后例不封异姓,张俊虽是死后追封,亦是难得的殊典了。后来岳飞被平反后亦得追封鄂王。王德也于绍兴二十四年冬去世。中兴大将至此消折几尽。
绍兴和议之后到金亮败盟南侵之间大约二十年间,宋金两国并无战事。南宋在此期间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乃是绍兴二十二年的平虔州军乱。
南宋以东南数路之力养军数十万与金、齐连年战争,不得不以横征暴敛来维持国家机器运行,可惜多半养的都是骄兵而已。许多时候守土不足,扰民有余。南宋高宗年间,江西南部屡生“盗贼”,其实大多是被南宋朝廷各种苛捐杂税逼得无以聊生的百姓。有一次虔州民乱,甚至惊扰了当时避居江西的隆佑皇太后。高宗对此大为震怒,差点屠尽了虔州全城居民,赖岳飞苦谏才得免。在这种情况下,南宋在江西南部一直屯有相当数量的兵力。
绍兴二十二年的时候,驻扎在虔州的,有殿前司统制官吴进率领其部驻扎,另外虔州尚有一些禁军驻扎。所谓禁军,本是北宋时的正规军,除了驻扎在首都开封外,一部分还分屯诸路。王安石变法时,用将兵法,将各路的禁军分为若干个“将”,每将由将官统帅,改变了北宋以往“将不知兵”的局面。但北宋末期时各地的禁军已经大多腐朽不堪战。北宋灭亡,南宋和金连年战争,所依仗的部队,乃是各大将所统率的部队,番号从御营军到神武军到行营护军,后来发展为各地的屯驻大军,其部以各地盗贼以及北方流民为主,和金齐对战多年,战斗力颇为可观。而北宋原来的禁军至此虽然许多还保留以前的番号,但基本已经沦落为地方上的杂牌部队了。南宋各地的禁军一般归本路安抚司(帅司)或者提点刑狱司(宪司)管辖。虔州的禁军,当时即由江西安抚司统领官马晟统帅。这只禁军因为讨“盗贼”有功,可能也比较趾高气扬一些,而殿前司的部队是正规部队,可能也看不起禁军这种地方部队,两边彼此不平。吴进和马晟大约也不是善于约束士卒的将领,于是可能摩擦渐渐升级。就在这个时候,侍卫步军司派人来虔州挑选禁军精壮士卒补充入步军司属下的部队,而虔州的禁军大约都是本地人,不愿意背井离乡。有一个叫齐述的军士,乘机用贿赂了派来挑选军士的官员,将禁军选了许多强壮的军士,以捕盗的名义,分别驻扎到州属的各个县里去。有一天晚上,虔州城里的殿前司部队和禁军部队又发生了摩擦,齐述就乘机率领自己的徒党从各县齐集起来,攻进州城,吴进,马晟都为乱军所杀,乱军在城内大肆掳掠,州里的官员和胥吏都被赶走,乱军遂占据了虔州城。
军乱是七月丁巳的时候发生的。由于虔州离朝廷所在的临安府颇有些距离,朝廷的反应并不算特别的迅急。军乱发生后的第二十四天的八月己卯,江西安抚使张澄才将虔州军乱的消息告知朝廷。朝廷立刻下诏给鄂州都统制田师中,命令他出兵平乱。过了两天,朝廷又派出殿前司游奕军统制李耕率领所部一千六百人,由行在出兵征讨。大约又过了半个月,朝廷又命令殿前司左翼军陈敏所部加入讨伐军。
殿前司左翼军是一支独特的部队,它本来是福建地方上土豪所拼凑的一支部队。后来被朝廷收编,加入殿前司的编制,由殿前司和福建安抚司双重领导。总部设在泉州,主要的任务就是保护福建全境,维护治安,讨伐盗贼。虽然左翼军由中央正规部队的番号,但是实际上是一支地方部队,军士大多为福建本路人。在虔州军乱发生后,齐述等人率军突至南康军,俘虏了寓居当地的左朝奉郎田如螯。之后,不知道什么缘故,乱军又回到虔州城,并且将其占据下来。福建安抚司担心乱军进犯福建,便命令左翼军防守江西和福建的边境。此时,李耕的殿前司游奕军部队刚刚到达江南东路,而田师中的鄂州部队由于距离更远,可能到达得会更迟。朝廷能调动的部队中,距离虔州最接近的就是左翼军了,加上统制陈敏也正好是虔州人,殿帅杨存中便建议朝廷让左翼军就近发动攻击。朝廷采纳了这个建议。
在军事讨伐的同时,朝廷也尝试用政治招降的手段解决这次军乱。朝廷将陷在乱军之中的田如螯任命为权江西提点刑狱公事,由他负责和乱军进行谈判。这段时间内,乱军侵凌临近的州郡,但是没有什么进展。
左翼军的讨伐可能并不顺利。统领官元玘战死。到了十月,各地的征讨军齐集虔州城下,记有殿前司游奕军李耕部,泉州左翼军陈敏部,循州摧锋军张宁部,以及鄂州副统制张训通部和池州统领崔定部。循州摧锋军与泉州左翼军情况类似,是广东的地方部队纳入殿前司编制。从整个征讨军的组成的情况来看,朝廷调动了鄂州,池州两支屯驻大军各一部,以及殿前司的精锐部队游奕军,和挂殿前司番号的福建与广东地方部队,也算是南宋主要的军事力量各出代表的一次检验了。征讨军的主将当是李耕。
--
FROM 128.61.132.*